正文 第59章 競技體育(1)(1 / 3)

體育常識

冠軍

公元前209年,中國曆史上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當是楚國有一位大將宋義,奮起反抗嬴秦暴政,英勇善戰,十分威武。由於他戰功赫赫,位居諸將之上,於是楚軍將士贈給他一個光榮的稱號:“卿子冠軍”。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榮獲“冠軍”稱號的人。據《漢書·霍去病傳》記載,霍去病就以戰功官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現在,冠軍一詞在體育競賽、文娛遊藝等活動中被廣泛采用,表示第一名。

亞軍

亞軍也就是低於冠軍的優勝者。在古代,有“亞聖”、“亞父”諸稱。學者稱孔子為“至聖”,稱孟子為“亞聖”。現在,亞軍一詞在體育競賽、文娛遊藝等活動中被廣泛采用,表示第二名。

季軍

季軍也就是低於冠軍、亞軍的優勝者,在我國的舊曆中,春季的3個月分別叫孟春、仲春和季春,弟兄的排行也是伯、仲、季,以季為第三。現在,季軍一詞在體育競賽、文娛遊藝等活動中被廣泛采用,表示第三名。

武術

武術又稱為功夫,是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武術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目前武術劃分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術的擂台形勢式,套路則為武術的表演形式。

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國粹,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氣功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其拳理來源於《易經》《黃帝內經》《黃庭經》《紀效新書》等中國傳統哲學、醫術、武術等經典著作,並吸收了儒、道、釋等文化的合理內容。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這種運動即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享受中,消除疾病,使身心健康。

麻將

麻將起源於中國,在古代是以骨麵竹背做成,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麻將,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不同地區的遊戲規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麻將的玩法最為複雜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曆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麻將作為娛樂活動,尚可適當玩一下,切不可沉迷其中,更不可以用來賭錢。

跳繩

跳繩,據記載出現於唐朝,過去的人稱跳繩為跳索。由單、雙人或多人使用1條、2條或數條繩子,所做的回旋跳躍的動作叫作跳繩,可做盤技巧運動的競技,也可以化為遊戲方式的一種活動,具有輕快、活潑、律動、變化、結構組合等之動態美感的動作。跳繩是我國的文化遺產,屬於民俗運動。

謎語

謎語雅號“智力體操”,前身是隱語、瘦詞。謎語除了少量字謎外,都是以事物的特征來隱射的,因此,它屬於事物謎。主要著眼於事物的形體,性能,動作等特征,運用擬人,誇張、比喻等手法來描繪謎底,從而達到隱射的目的。謎麵往往是山歌體的民謠,以四句形式出現較多,講究押韻而有節奏,讀起來可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動,便於口頭傳誦。

拔河

拔河誕生於距離今240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楚國,是一種人數相等的雙方對拉一根粗繩以比較力量的對抗性體育娛樂活動。唐宋以後,拔河漸在民間盛行。712—756年,唐玄宗時曾作過千人參加的拔河比賽活動。現代一般的拔河方法是:在地上劃兩條平行的直線為河界,由人數相等的兩隊在河界兩側各執繩索的一端,聽到命令後,用力拉繩,以將對方拉出河界為勝。在西方,拔河原為英格蘭鄉村的一種遊戲,1900—1920年的奧運會上曾一度被列為比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