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是在同一個時期裏,±也磁場方向也發生過一些曆時較短的極性變化。地球磁場的這種極性變化,同樣存在於更古老的年代裏。從大約6億年前的前寒武紀末期,到約5.4億年前的中寒武世,是反向磁性為主的時期)從中寒武世到約3.8億年前的中泥盆世,是正向磁性為主的時期;中泥盆世到約0.7億年前的白堊紀末,又是以正向極性為主;白堊紀末至今,則是以反向極性為主。
地球磁極的變化必然會導致地球表麵海洋和陸地的劇烈動蕩,《淮南子(中所記述的現象大概就是這種情況。有專家認為那是一顆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或是地球在捕捉月球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力,使地球上的海水湧向陸地造成的動蕩。因為即使一顆直徑是月亮1/5的小行星,從地球37000千米的地方通過,地球也會發生比普通漲潮大10倍的洶湧波濤,海水會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大陸,吞沒廣大平原和低窪地區,於是曾經草木繁盛、生活著各種動物的廣大地區,變成了冰和水的世)。在地球旋轉軸發生移位時,地球運動的巨大力量,也引發了地殼的一些異動,導致地震、火山活動十分頻繁。
世界各地原始民族的許多傳說也從另一方麵證實了這一點,如傳說中古時候支撐天地的天柱突然倒塌了,大地的基礎在顫動,天開始向西北傾倒,星辰都改變了各自的軌道,還有西方關於大西州的沉沒,中國傳說中東海的五座仙山沉了兩座等。
相似的記述也在《舊約?創世紀(第七章中出現。《舊約》中有這麼一段耳熟能詳的文字:有一天“大淵的源泉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連續40晝夜大雨降在地上……水勢浩大,天上的高山都淹沒了,地上的生靈都死盡。”隻有諾亞,因為事先得到耶和華的指點,造了方舟,求得生存。諾亞和方舟所載的畜類、飛鴿就成了地球上的再造“父母”。
類似的洪災故事也出現在古代亞述人寫的泥版上。這塊泥版保存在亞述國王亞述巴尼帕一世的藏書樓內。他從公元前669—前626年統治亞述王國。1872年,一位英國考古學家發現了已成碎片的泥版。他重新拚合了泥版,並發現泥版上有著與《聖經》諾亞故事非常類似的部分內容。
在已達5000年曆史的《古爾伽美什史詩》中,以及夏威夷人和中國人的傳統故事中,這些故事內容都非常相似,因此專家們認為,它們描述的是同一次洪水,而這次洪水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某個時間曾淹沒了整個世界。有些傳說講述到猛烈的暴風雨,被困在山峰上的船舶、被卷人大海的城市以及逃到高山洞穴求生的人們。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有關大洪水的任何細節,但看來好像是發生過一次巨大的自然災難,或許是幾次。古代人對災難的記憶保存在他們的傳說中,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今天我們文化和文學的組成部分。然而,科學家們經過考證發現,在地球史、人類史上,確實曾發生過全球性的洪水災難。洶湧的洪水曾經猖狂地將大陸淹沒,致使桑田淪為滄海。隨著鬥轉星移,海水逐漸退去,滄海又變為桑田。
想象著那種天翻地覆的滄桑之變,人們不禁有些懼怕。於是,人們不禁會問:這種毀滅性的洪災、海浸還會侵襲人類嗎?
據最新衛星圖片顯示,位於印度洋北部的馬爾代夫共和國,有一個數平方千米的小島悄然消失。對於由1196個島嶼組成、平均海拔僅1.2米的島國來說,小島的消失或許是一不的。
科學家們立即想到,它可能與海平麵上升有關,而海平麵上升便意味著這個島國將受到嚴重威肋。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吃驚地發現: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也在持續下沉。作為埃及的精粹之地,它的下沉立即驚動了埃及政府。經過實地考察,專家們一致認為尼羅河三角洲的下沉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與世界性的洋麵上升有關。
另一條消息似乎更讓我們擔憂:據中國科學院考證,中國內地上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也正在不斷下沉。並預計,在未來的50年內,珠江三角洲瀕臨的南海海平麵將上升50—70厘米,長江三角洲所瀕臨的東海海平麵也將上升50—70厘米。這就是說,海平麵上升的威脅已經悄悄向人類逼近。
在1989年11月21日召開的拉美和加勒比氣象及水文經濟效益技術大會上,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戈德溫?奧巴西指出:“據世界各地170個氣象站關於地球大氣汙染的報告,目前大氣象中二氧化碳含量比1880年提高了50%。”他估計,到2020年,地球氣溫將比現在升高4C,倘若這個估計是正確的。3麼,到2050年,世界洋麵將上升40+1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