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星是夜空中肉眼能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星之一,盡管它距地球8.7光年一82.1萬億千米之遙。不少的古代天文著作都記載著天狼星是深紅色的,而現代人眼中的天狼星卻是白色的,為什麼天狼星的顏色發生了變化呢?這個謎深深地吸引著科學家介。
多岡人告訴法國科學家,天狼星是由一顆大星和一顆小星組成的,小星是一顆黑色的、密度極大而又看不見的伴星,它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大星運動。他們還知道小星運動周期的兩倍是100年,他們世代相傳,天狼星是天空中最小而又最重的星,有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發光的金屬物質,在一次事故中,天狼伴星突然爆炸並發生強烈的光,以後便逐漸暗淡了。盡管多岡人肉眼看不見這顆暗淡的伴星,老人們卻能用手杖在地麵上劃出這兩顆星的運行路線和各種圖形。
天狼伴星是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1834年提出的假說。他認為,天狼星運動中的微小擺動是一顆伴星重力吸引的結果。
30年後,美國的天文學家克拉克才首次看到了它。它是一顆白矮星,天狼星與它相互纏繞的周期為50年,它體積很小,直徑略等於地球,光亮是太陽的1/360,而質量卻大約等於太陽,密度較大,一杯茶大小的物質竟可重達12噸。
鄧波爾認為,多岡人對天狼星的知識既詳細又準確。正如我們所見到的,他們也如我們一般,聯想到了天狼星有一顆看不見的伴星。多岡人把這顆伴星叫做“穀星”。多岡人所以將其稱為穀星,大概正是因為它小得幾乎無法看見的。
據多岡人說“穀星”是由現在人們所知道的最重的金屬所構成,這種金屬甚至比鐵還要重。這即意味著,多岡人知道天狼星具有很大的密度。
多岡人還畫了許多有關天狼星係統的祭禮性圖畫,這些畫表明多岡人了解天狼星繞天狼星轉動的軌道是橢圓的,處於中心位置的是天狼星。
根據多岡人的傳說,鄧波爾甚至繪出了天狼星和“穀星”擺動軌道的一幅圖,結果發現,它與現代天文學家所繪的天狼星和所繪的同一種圖驚人地相。
據多岡人說,他們祖輩關於天狼星的知識,是一位名叫“偌默”的神傳授的。多岡人至今還保存著一張畫,上麵清楚地畫著他們信仰的“神”乘坐一艘拖著火焰的大飛船從天而降,落到他門氏族來的情景。
多岡人的天文學傳統並不僅僅限於天狼星。他們說木星有4個月亮,而土星則有光環,他們將這兩顆行星在他們所繪的圖中表現出來了。
鄧波爾根據這些線索,更深一步地挖掘多閃人這種信仰的來源。他對這些傳統的追索跨越了撒哈拉和利比亞,最後追溯到地中海地區的希臘和埃及。
最後,他強烈堅持這份高科技資訊是多人從古埃及人手上,經過了一係列的文化傳承而最終獲得的。因此,解開天狼星之謎的關鍵仍然必須從古代埃及著手。
看來,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很多讓我們意外和驚奇的事情。我們的智能不足以探究出所有的奧秘,但是,我們一定要為此而努力。
從45億年前產生到現在,月球已經逐漸遠離地球進入太空。月球的太空之旅,已經給地球帶來了許多不同程度的影響,最明顯的是:沒有月球就不會有地球上的生命。未來,月球將更遠離我們的地球,從而使地球氣候不再受其影響,恢複平衡。月球,遠遠不隻是夜空中個美麗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