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適量的睡眠:確保每天7小時的睡眠。一項以100萬名美國人為對象為期6年的調查顯示,每天睡8小時和4小時的人同睡7小時的人相比死亡率高13%和17%。
8.積極的思考:通過對美國新英格蘭地區10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結果顯示,長壽老人的共同點是在困境中不灰心,仍像平常那樣維持積極的思考方式。
9.順暢的社會生活: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擴展自己的愛好,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心,肯於接受新事物、新觀念。專家們發現,對自己的生活和周圍事物具有強烈的興趣和愛好,是長壽者的一個重要個性特征。
健康小檔案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
保持童心
浙江大學老教授陳鴻逵,是全國健康老人。他麵色紅潤,身板硬朗,思維敏捷,非常健談。
他的長壽秘訣是,用新的生活方式來充實自己,延續年輕時的活力和激情。他的家,像一個玩具天地。寫字台上、書架上、床頭櫃上、電視櫃上,到處都是各式各樣的玩具。有釣魚翁、跑步少年、藏族姑娘,還有大大小小的玩具熊貓,不下百個,個個憨態可掬。這些玩具都是老人家自己做的,他每天除了著書立說外,就是做玩具。有的是贈給朋友,有的是自己欣賞。
老人家說,做玩具其實很簡單,不在於手巧,而在於心靈。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太多了,隻要你用心去發現和欣賞,也就有了製作的願望,就會動手去做。而隻要動手去做,你就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年輕,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心情也隨之無憂無慮,使生活充滿活力,不知老之將至。
老人家還製作了不少益智玩具,他說,現代人的長壽,得益於生命科學的發展。而營養、藥物等保養隻是一個方麵,生命科學的重要真諦,是動腦益智。身體需要運動,大腦也同樣需要運動。
老人家還有一個百寶箱,裏麵裝著各種益智玩具。每樣益智玩具他都玩得得心應手,純熟自如。老人家非常喜歡動腦、動手。他的眼睛花,看不了電視,他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放大鏡的支架,放到電視機前,這樣就可以正常看電視了。
據北京、上海、廣州的報章報道,老人的心理問題近期逐步升溫。2006年重陽節時期,北京社會生活心理衛生谘詢服務中心接待的老年人驟增,占到了來訪總量的三成以上。該中心共為2431名65歲至83歲老年人進行了心理谘詢。統計顯示,1678名老人有孤獨感、失落感及抑鬱和焦慮等情緒問題,約占總數的七成。
位居首位的心理問題是為兒女操心,主要是為兒女的婚事、家庭生活和工作問題擔心;位居第二位的是退休後的適應感、心理落差。生活環境和人際交往的圈子發生了變化,老人易產生孤獨感、失落感;其次還有衰老恐懼、健康恐懼等問題。
忘卻上麵的諸多煩惱,回歸童年的心態,實際上是一些老年人釋放心理壓力的渠道。表麵上看,一些老年人的幼稚行為很像是一種逃避,但是從本質上看,這些返老還童的做法和心態恰恰很好地解決了一部分老年人的暮年沉悶,應該說是很有積極意義的,是應該積極提倡和引導的。
解決老年人煩惱的辦法。老年人要學會單純,保持一顆童心。有一句話說得好:“兒孫瑣事由它去。”老年人開心豁達,樂觀不愁,就能延年益壽,心情好是最好的良藥。要想真正為兒女好,為自己好,就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猶如冰心老人所說:“人老並不可怕,可怕是心老,心老易死。”著名詩人陸遊,享年85歲,有詩句“整出拂幾時閑嬉,時放曾孫竹馬騎”。從詩句中可以看出,陸遊總愛和孩子一起騎竹馬玩耍,可見童心之旺盛。把天真活潑的孩子趣,引入老年生活中,保持一種孩子般的心理狀態,對老年人來講是一種福氣。人的一生,不順心的事或想不開的事難以避免,但隻要會自我調節,像孩子那樣無憂無慮,保持童心,便是一種健康的氣質。
健康小檔案
童心的樂觀開朗給老年朋友精神及軀體帶來了雙重調適作用,尤其在精神上可雙向調節緊張與閑逸,有利於調節腦細胞的功能,調節中樞神經和改善血循環,從而增強心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