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是拿著放大鏡來看自己所承受的壓力,過分地誇大了自身承受的壓力。這主要是因為壓力的概念很模糊,它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感受,而且它產生的原因也存在多樣性,或許是由於工作本身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在工作之外。因此,即便對受到壓力影響的人本身而言,也很難界定。有的人覺得自己沒有感到那麼大的壓力,有的人卻感覺被壓得喘不過氣,有時候,有沒有壓力,需要別人來提醒你,因為你無意識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已經影響到了別人。麵對壓力,不要
有“過度反應”。“過度反應”常常會出大亂子,最大的害處就是分心。
有壓力才有動力
事實上,當社會生產力還不發達的時候,壓力已經存在了。那時候人們將種子播下,雜草鋤盡,保證土壤的水分充足,然後就靜靜地等待作物生長。看上去清閑得不得了,似乎毫無壓力可言,但因為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幾乎沒有任何保障農作物豐收的措施,時刻麵臨著食不果腹、威脅生存的巨大壓力。
但是我們同樣要知道,壓力越大,潛力就越大。種子的生長和人在出生之前都曾在壓力的包圍下。《員工禮物》一書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豐群集團創始人張國安年輕時經營水產,他養殖的四破魚遠銷日本。起初,一箱箱的四破魚運到日本時全部死光了。張國安四處討教,仍無濟於事。後來,有人建議他在放四破魚的箱子裏放一些專吃四破魚的鯰魚,張國安半信半疑地照做了。
當四破魚再次運到日本時,結果讓他大吃一驚,成活率非常之高,而且極具生命力。張國安感慨,看來競爭壓力之下才能激發生命力呀!
正是因為麵臨著食不果腹、威脅生存的巨大壓力,才有了後來新農作物品種的發現,有了新農用工具的發明和先進的保障措施的實踐。人類是一個抗壓能力很強的群體。如果每天都活在無壓力狀態中,很多人並不會感覺到舒適滿意,反倒是空虛不滿,一心想突破現狀。所以當壓力來時,別急著抱怨,想想看,還有人願意找你麻煩,不也是另一種看重自己的表現嗎?
直麵壓力
不敢麵對壓力,或實在無法忍受壓力的時候,就消極地逃避,甚至向那壓力去靠攏、屈服。這是多麼可悲的人生啊!劉墉在《焦躁就是浪費時間》中說過,美國人不是常說嗎?“如果你無法逃避他,就麵對他!”(If you can not run from him, face him!)因為隻有麵對他,才能把問題解決。壓力就是這麼妙,當你內在的力量強,那外來的壓力常常就不算什麼了。
當你感覺備受打擊、備受壓迫的時候,也就是彈簧被壓到最小的時候,這時候你應該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你的人生即將大反彈了,一飛衝天,這也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道理。是好彈簧,就要承受得起壓力,越壓,彈得越高,人遇到逆境,其道理也是如此。當然,你還必須具有觸底反彈的智慧。“小不忍,則亂大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西漢末年,劉秀的哥哥劉演被殺,劉秀也處在極度危險之中,但劉秀強忍悲痛,像沒事一樣,因為這種“小事”忍不住會影響更大的計劃。劉秀的“忍”幫他躲過了危機,起兵征戰多年最終建立東漢王朝,成就了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興”。
“忍一時之氣,免萬年之憂”,人人都有遇到低穀的時候,但並不是人人在低穀時都有能力讓自己徹底反彈。正視壓力的存在,正確麵對壓力,要學會給自己減壓。
首先,要盡可能調整好心態,勇敢麵對所遇到的各種工作生活難題,理性地把大事化小,複雜化為簡單,即使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要冷靜對待,不能悲觀失望,相信憑借自己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磨煉,可以把一切矛盾解決好,從而變壓力為動力,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其次,關愛身邊有壓力的人。發自內心地真誠關懷,讓對方以多種形式釋放壓力,特別是要多進行心靈溝通。
劉墉這樣描述壓力的獨特魅力:“壓力有著非常特殊的滋味,如同雲霄飛車,你可以轉身離開,去玩簡單的,也能硬著頭皮坐上去,再在尖叫之後輕鬆地離開。”“隻要你自認盡了最大的努力,隻要你有自己的計劃、一定的進度和自我的要求,就不用管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