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在貴州捐建四所“帆軒希望小學”(帆軒一小至四小);通過“燃燈助學基金會”長期資助大陸學生;攜劉軒應邀赴北京接受中央電視台《聊天》等節目訪問並演講。
2002年 捐贈10萬張畫卡給美華防癌協會義賣;在四川、貴州續捐建六所希望小學;赴瑞典、丹麥、挪威旅遊寫生;應邀前往福州、泉州、貴州、北京、山西等地演講,並赴貴州帆軒四小參觀;為山西公益活動在太原舉行募款演講;赴壺口瀑布寫生。
2003年 授權泰國南美出版公司出版“成長係列”泰文版;應邀赴北京、南京、鄭州等地巡回演講,並上央視《實話實說》、鳳凰衛視《名人麵對麵》等節目;赴龍門寫生盧舍那大佛;陪帆軒四小目疾小朋友孫琴珍在同仁醫院治療,並上中央電視台《講述》新年特別節目及湖南衛視《真情》等節目;在貴州捐建四所希望小學;水雲齋及超越網站建立。
2004年 應邀赴北京上央視《成長在線》等節目;赴加拿大落基山旅行寫生;赴香港、泰國作“文字學”研究;在貴州及四川捐建五所希望小學。
2005年 應邀赴北京,出席《花癡日記》新書發表會,並將首版7萬本版稅捐給“燃燈助學基金會”及“慈濟”作為救助南亞海嘯災民之用;在陝西捐建兩所希望小學;應北京盲文出版社邀請赴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演講,並上央視《實話實說》、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等節目;應馬來西亞肯尼機構邀請赴吉隆坡出席“亞洲八大名師”擔任講座;偕妻赴峇裏島旅遊寫生;應馬來西亞董總邀請偕妻女赴古晉、詩巫、大年作募款巡回義講;應新知圖書城及盲文出版社邀請,偕妻女赴雲南昆明、玉溪及寧夏銀川演講;全家赴貴陽並赴山村探視眼疾學生孫琴珍。
2006年 應廣西接力出版社邀請,前往北京、武漢、南寧等地演講;應聘為廈門大學客座教授;在陝西捐建兩所希望小學。
2007年 應新加坡國際書展邀請前往獅城演講;在陝西捐建兩所希望小學;應昆明新知圖書城之邀前往昆明、麗江、大理、遵義、桐梓等地訪問及演講;應美聯大講壇之邀在武漢作專題演講;應肯尼國際機構之邀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演講;水墨作品《夜窗外》在香港蘇富比國際拍賣會以底價近七倍成交。
2008年 水墨作品《山城夕照》在香港蘇富比國際拍賣會以底價近四倍成交;應湖南衛視、成都傳媒及新浪網的邀請為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擔任“同心行動”代言人;應邀前往上海參加上海國際電視節的活動,並應聘為上海SMG藝術人文頻道顧問;應香港鳳凰衛視的邀請開辟每周播出五天的《世說心語》節目;在陝西捐建兩所希望小學(席珍小學、佑貞小學);應廣西接力出版社邀請,前往沈陽、北京、石家莊、麗江等地演講,並上北京電視、廣西電視等電視台的讀書欄目。
我的父親劉墉
文/劉軒
有個名經紀人曾經告訴我,藝人都應該有一個特質:同樣的曲子唱十遍、同樣的故事講十遍,不但不會厭膩,還會一次比一次更起勁兒。
如果這麼說,那我父親從很久以前,早就開始訓練我當一個藝人了。
例如吃飯時,他會夾起一塊肥肉,先向在座的客人們宣示他的膽固醇很高,但碰到老婆做的梅幹扣肉還是欲罷不能,接著便問:“兒子,這個叫什麼?”我則臉不離碗立刻回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每次都讓滿桌笑起來。
吃完飯,大家在客廳,聽我表演完一段鋼琴之後,老爸一定會提起某一天當我在練琴時,他誤以為我故意彈錯音而敲我腦袋,後來發現我沒錯,而當場賠上五塊美金。接著他一定會問:“兒子,然後怎麼樣?”我便回答:“我當場找了你兩塊錢,因為敲得不夠痛。 ”每次都贏得客人叫絕。
還有一個他愛講的,就是去香港買照相機,跟老千店員鬥智的情節。我扮演老爸,老爸扮演香港商人,兩人一搭一唱,必定博得滿堂彩。
有時候我覺得老爸一定是悶壞了,老是需要我陪他唱雙簧。十九歲那年放暑假回到台灣,滿口還是ABC腔調的我就跟著他同台辦演講,全台走透透。我們的開場簡直就是相聲——
他:“我是劉墉! ”
我:“我是劉軒! ”
我們:“問候各位鄉親!”
台下必定嘩啦啦一陣掌聲。我們一套接一套:虎山、敲頭、香港老千……每場三千多個位子,場場爆滿。
然後有一天,他跟我說他不講了,要我獨台。
我慌了:“那我怎麼辦? ”
他說:“你活那麼大,總該有些自己的故事吧!”
我父親就是這樣,一下子給予嚴格的訓練,一下子又鬆手,說:“你自己決定吧!”更扯的是,還把“你自己決定吧!”寫成文章。
對他來說,時時刻刻都是機會教育。跟他在森林裏跑步就像是上自然課。碰到書法我總是低頭快閃,因為他一定會叫我念出上麵的字。對我妹妹也不例外。即使現在,他還是會擺個小白板在餐桌旁,邊吃飯邊考她生字。他每餐必高談闊論,而且講完一個笑話,還會補充:“這個嘛,叫做‘逆向思考幽默’,先設下引子,鋪陳笑點……”頓時讓笑話變得一點都不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