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又有紅顏知己(1 / 2)

雪萊死後,漢特緊張了一陣子。他原來是一直靠雪萊接濟的一個文人。後來,拜倫再三保證願意像雪萊一樣善待他,他才比較放心。不過,他心裏有數,知道拜倫不喜歡他的妻子和他那一堆像小野人似的孩子。

拜倫向倫敦的朋友們請求支持漢特所出版的雜誌,但他的朋友們都勸他不要和那個“下等的倫敦人來往”。拜倫很看重漢特的才華,他給漢特提供了不少幫助。

雪萊死後,從表麵看來一切好像又風平浪靜了。可是,拜倫內心卻非常淩亂。甘巴家已在熱那亞找到一個政府允許他們安居的地方等候他和泰麗撒一同前往。可是,拜倫卻另有打算,盡管他仍舊喜歡泰麗撒,可是他長時間和她在一起,總覺得有點審美疲勞了。所以,他並沒有到熱那亞長住的打算,他甚至認為離開意大利,才是避免生活太單調的唯一辦法。

他懷念英國,懷念風狂雪亂的蘇格蘭。他自問自答地說:“為什麼我不在英國從事政治活動?”

“就在這種頹廢的南國社交活動裏,枉拋了壯誌雄心?”

他丟下筆,靠近窗前,碧綠的熱那亞灣,海波浩瀚地起伏著。

“波濤的那邊是地中海,地中海那邊是大西洋,是英國。”

唐璜歌唱著:

這些傲慢的東家老板,

他們做買賣精打細算,

從南極到北極發號施令,

連海浪也得向他們交納稅款。

這是英國的統治者的意誌。那是自己的祖先統治過的英國人。而自己就靠著愛人的膝頭,在碌碌的詩篇中,讓英國男兒的熱血熬幹嗎?

可是回到英國,希望跟安娜貝拉和好,那又幾乎是不可能!這時候,他對她的厭惡和反感已經逐漸緩和,而想到她的優點和神聖的如聖女一樣的氣質了。他覺得安娜貝拉是很美好的女人,原來在自己身邊時,她就像黏在衣服上的大米飯粒。可是分開久了,他覺得她就是月光下的香水百合,那樣清新別致。

然而當時他把安娜貝拉傷得太深了。安娜貝拉的心已經堅如磐石,她決心終身不寬恕拜倫。她對自己說,這是神的旨意,這是對人類的需要負的責任。所以,拜倫不能被原諒。

正打算出發離開比薩時,霍布豪斯突然來訪。他和拜倫自從4年前在威尼斯道別後,一直沒有再見過麵。這次見麵,兩人似乎有點疏遠了,特別是有霍布豪斯不太欣賞的漢特。

有漢特在時,他很少說話。雖然兩三天後,他和拜倫又很親密了,但是,當他們兩人分手的時候,拜倫依然覺得霍布豪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4年的時光足以改變一個人最初的模樣,他們彼此之間經曆了太多的不同。在他們都成長之後,發現對方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他對霍布豪斯說:“你已缺乏當年的熱情,變得像政治家一樣冷酷了!”

當動身前往熱那亞的時刻來臨時,拜倫心裏卻很不高興,每件事情對他來說都不那麼順利。他像個70歲的老人一樣步履蹣跚,但最後他還是坐上他的馬車,搖搖晃晃地離開了比薩。

馬車聲和車後掛著的鵝所發出的叫聲交相呼應,到達熱那亞的住處時已近午夜,疲憊不堪的拜倫迷迷糊糊地搬進了他最後一個在意大利的住所。

拜倫在熱那亞定居以後,便寫信和墨瑞聯絡。他因為聽信漢特的話,以為墨瑞故意將漢特所編輯的雜誌《自由主義者》創刊號中的拜倫所寫的專門攻擊作家協會的序刪除了。拜倫生氣地寫信指責墨瑞,並且發誓,以後自己的所有作品要改由漢特出版,而不再交由墨瑞處理。

不過,拜倫仍舊沒有和墨瑞斷絕書信的往來;並且因為拜倫長期居住在意大利,耳濡目染下已經沾染上了意大利人坦率的作風。他常常毫不隱瞞地向墨瑞表示他對漢特的不滿。

拜倫和泰麗撒的關係沒有改變。不過兩個人都知道他們的愛情已經變質了。她才23歲,而35歲的拜倫卻讓人覺得好像是70歲的老人那樣遲暮。

泰麗撒大概也隻好自己認命了吧!她試著讓自己的生活節奏跟拜倫的保持一致,即使拜倫不來找她,她也能安心地過自己的生活。

正當他思念故國、鄉愁滿懷的時候,在他眼前出現了倫敦社交界的寵兒,美麗的布列辛頓伯爵夫人。

1823年4月1日,拜倫的仆人拿著兩張名片到他房裏來說:“布列辛頓伯爵和道爾瑟伯爵求見。”

拜倫隨便接過來一看。兩個名字跳進眼簾:“布列辛頓伯爵夫人”和“阿弗雷德·道爾瑟伯爵”。他不覺從椅子上跳起來。請他們進來應酬過後,問道:“夫人呢?”

回答說:“在門外馬車裏等著。”

拜倫拖著不方便的腳,急忙走出去迎接夫人。在夫人的想象中,拜倫一定是身材高大、相貌威嚴、氣度不凡的人。拜倫有著漂亮的頭和豐富的表情,個子不高。當他像孩子一樣出現在夫人麵前的時候,伯爵夫人還著實吃了一驚。

第二天,拜倫到旅館去看夫人。從那天起,兩人開始了非比尋常的友情。

在掌握了和男人交往方法的伯爵夫人看來,拜倫是很容易駕馭的男子。因為拜倫是敏感而又多情的,他童年遭受的不幸使他在性格上總是走極端,但是他確是可以被征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