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施姓人家有兩個兒子,一個愛好學術,一個精通兵法。愛好學術的兒子以仁義之說來遊說齊王,齊王聞之有理,遂命其為眾公子的老師。精通兵法的兒子以用兵之道來遊說楚王,楚王大喜,也重用了他,任命其為軍師。靠著這兩個兒子,施家不僅衣食無憂,還盛名遠揚,這讓兩位老人感覺甚為榮耀。
看到這種情況,施家的鄰居孟家很是羨慕,於是也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培養成了一個愛文、一個好武。愛文的兒子來到了秦國以仁義之道遊說秦王,卻惹得秦王大怒:“當前諸侯爭戰激烈,最迫切的是籌集良馬與軍餉。你讓我以仁義來治國,豈不是讓我自取滅亡!”遂下令對他施以宮刑。
好武的兒子前往魏國以兵法遊說魏王。魏王皺著眉頭說:“我們是個小國,民少國衰,夾在諸大國之中,盡心服從尚且不足自保,你還讓我對其動武,這不是明擺著讓我自取滅亡嗎?”想一想又接著說道,“如果我讓你全身而退,你肯定會再到別國去遊說,這很可能對我國造成極大的禍害。”魏王揮揮手,命人砍去了他的雙腳。
看著傷痕累累的兩個兒子,孟家父母捶胸頓足抱怨起施氏來。施氏正色道:“凡事能把握時機者方能昌盛,斷送時機者則會滅亡。您兒子跟我兒子的學問一樣,結果卻不同,是錯過了時機。”
智慧箴言
成功需要把握時機,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伺機而動,首先要把握好時機,其次要果斷采取適當的行動。在基礎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時機和策略的選擇出現偏差,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時機選擇得當,就有可能一路順暢,而選擇不當則有可能一敗塗地。
做一個謙卑的人
巴菲特雖然是世界級富豪,但卻是個相當謙虛的人,生活也是簡樸低調。早年蓄著小平頭的巴菲特,在他位於家鄉奧馬哈價值3萬多美元的家裏,以樓上的臥室和陽台經營合夥投資企業。他在1958年買下一棟荷蘭殖民風格的三層樓房,從此就再也沒有搬出這裏。也許你不相信,巴菲特住的地方算是奧馬哈的破落區,當初為了取得優惠稅率,以吸引地產開發公司來此投資才開發的。
有時候,你很難想象,擁有“無限”財富的巴菲特,處處顯現出謙卑和低調。巴菲特會在信封的背麵記錄錯綜複雜的金額事項,他在一個房間內進行他的事業,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堅持將營業成本壓到最低,手上的現金要多,債務最好很少或根本沒有。舉例來說,他一直到將近30歲快要變成百萬富翁之時才揮霍一下,也僅僅是花了295美元為合夥公司買了一部IBM打字機,而且是標準型,而非比較貴的經理型。一向“小氣”的巴菲特,偶爾會從金庫中掏出一小部分為住宅加蓋房間,包括在家裏蓋一座壁球場。他家的車庫和玄關堆滿了櫻桃可口可樂,他以愛喝這種可樂聞名。他一向親自買可樂,一次買50打,因為這樣就可以享有很好的折扣,也不用經常往返購買。他的節儉習慣幫助了伯克希爾遵循堅持底限的原則,他喝一罐可口可樂,隻需花一美分的十分之一。
在生活上如此,在事業上以及成績麵前,巴菲特仍然是謙卑的。巴菲特在他簡樸的辦公室裏,和身在洛杉磯的事業夥伴查理·芒格聯手操控伯克希爾的業務,他使這個業務範圍與影響力遍及全美。對於自己在伯克希爾公司中的地位,巴菲特始終很謙虛。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大多數點子都是巴菲特出的,但他沒有因此居功自傲。孩子們處世也很低調,如果不是因為是巴菲特的子女,或許沒人會關注他們的存在。謙遜立身,這是巴菲特和子女的共同特點,或者說是子女們繼承了父親的血統。即使小兒子彼得創作的電影配景音樂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獎,他也沒有張揚,依然默默地從事著音樂創作。
再說一個我國程門立雪的典故,講的是宋朝人楊時的故事。楊時,字中立,是劍南將樂地方的人,小時候就很聰穎,顯得與眾不同,善寫文章。年紀稍大一點即潛心學習經史,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我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以後,楊時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他已四十歲了。拜見程頤時,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遊酢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察覺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楊時為了知識去請教老師,足足在雪中站了一個下午,他刻苦鑽研的精神以及謙卑的品質值得每個人學習。
再如負荊請罪的故事。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趙有功,被封為上大夫,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麵。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可是藺相如卻說:“我哪裏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裏,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藺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藺相如為了臣子的和睦而謙卑地對待廉頗,從而感化了廉頗。
智慧箴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尺無欲則剛,任何人所擁有的一切成就、財富和榮譽都是相對而又有限的,與浩瀚無際的宇宙相比,都隻不過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擁有什麼、擁有多少、擁有多久,都隻不過是擁有極其渺小的瞬間。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誇自敗,又增一毀。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永遠都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
浮誇會迷失方向
巴菲特經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遇到困難不要喪氣,取得成績也不可沉迷。巴菲特本人也是如此,雖然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績,一度超越比爾·蓋茨而成為世界首富,但他從來沒有把這些當做炫耀的資本,也不會在別人麵前大談其成績。相反,越是取得成就,他越加穩重,因為,一旦自己沉醉在既往的成績裏,將使自己看不清方向,最終走入歧途。
很多投資人都好大喜功,獲利了就怕別人不知道,進而采用廣而告之的方式通知大家。如果虧損了,就選擇緘默。這種浮誇、好大喜功的個性,往往就成了投資路上的絆腳石。投資中需要的是沉著冷靜、淡定、謙遜,這樣才可能有所進步。因此,一定要反對浮誇,杜絕浮誇,不管在哪裏,隻要發現了浮誇,就要向它挑戰。
巴菲特對浮誇的危害有很深的認識,如果自己浮誇,就會迷失方向;如果整個證券市場浮誇,虛假信息橫行,大家投資都會受損。巴菲特在2008年致股東信中提到有關房貸風暴時,就提醒大家說:“1998年,許多組合屋市場的交易,多由惡劣的銷售行徑所造成,將此狀況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不該借到資金的人,透過不該貸出資金的機構得到貸款。’這不正常的成交量,起源於一些浮誇不實者的推波助瀾,一開始是忽略應支付合理頭期款的重要性,而後根本一無所有的借款者同意訂下根本負擔不起的分期契約。接著,這些本質有問題的貸款,經過華爾街的手矯飾包裝,賣給對此毫不了解、但也不去懷疑其合理性的市場大眾。”愚蠢的連鎖終究會導致糟糕的結果,而它也確實發生了。
沉醉在自己誇誇其談的場景中,並因此而失敗的典故當屬“紙上談兵”。《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麵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趙括因此自以為是,覺得很了不起,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軍事專家,並喜歡在人前誇耀。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戰爭,是以命相搏的地方,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了。”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采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抵擋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更改全部的紀律和規定,撤換並重新安排軍官,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出動軍隊,假裝敗退,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一切為二,趙軍軍心因此離散。趙軍糧絕,經過四十多天,軍中兵士饑餓。趙括企圖突圍,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被秦軍一箭射死,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了秦國,秦國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有個寓言故事說,烏鴉在百鳥麵前總是誇耀自己的見識最廣、學問最好。有一次,麻雀說:“人家總說鳳凰是百鳥之王,為什麼我們沒有見過鳳凰呢?”於是,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了。烏鴉想在百鳥麵前誇耀自己,便神氣十足地說:“我見過鳳凰。”鳥兒們爭著問:“那麼你說鳳凰是怎樣的呢?”烏鴉昂起頭,環視了四周一下,然後說:“鳳凰嗎?它真漂亮極了,它的尾巴是很長的,它的羽毛是紅的,它叫的聲音響亮極了!”鳥兒們又搶著問:“鳳凰住在哪兒?”“住在東山腳下。”烏鴉說,“我那天遇見它,它正在唱歌,還向我點頭打招呼呢!”這時烏鴉覺得自己真是了不起,鳥兒們都請求烏鴉帶它們去見鳳凰,烏鴉說:“好,你們跟我來吧!”烏鴉在前麵飛,百鳥緊跟在後麵。飛到了東山腳下,鳥兒們便問:“鳳凰在哪兒?”烏鴉悄悄地說:“不要吵,你看,鳳凰不是正站在那屋子旁邊嗎?”鳥兒們順著烏鴉所指的方向看過去,原來那邊站著的是隻大紅公雞。大家不覺哄笑起來:“烏鴉,你連公雞也不認識,還說自己認識鳳凰!”這時候,烏鴉紅了臉,慚愧得沒處躲藏。鳥兒們都拍拍翅膀飛走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切實際的誇耀,隻會貶低自己,而不是抬高自己。
智慧箴言
到處炫耀並不是什麼好事,沒有的說成有,小的說成大的,這並不助於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價,其實,再狡猾的人也是喜歡和誠實的人打交道的。誇誇其談,取得小成績就不可一世,到處炫耀,最終將迷失在自己編織的華麗的夢裏。
堅持求真務實的態度
與多數叱吒華爾街的投資大亨不同,巴菲特不喜歡用電腦,也不會用手機,甚至不看股市報價器。在他工作和生活的那棟老建築物裏,巴菲特堅持每天讀報紙,收看電視新聞,研究企業財務報告。在企業界,巴菲特一直隻做他了解、能做的範圍之內的事,堅持求真務實,絕不嚐試辦不到的事,他知道自己了解媒體、金融業與製造消費者產品的公司,因此多年來,他的資產一直集中在這幾個範圍之內。
“你要有精神上的紀律,謹守本分,不分心,也不冒險去做不懂的事。”巴菲特的朋友拜恩回憶了一則關於巴菲特打賭的故事。“有錢的高爾夫球迷最愛打賭,我們用十美元賭投資奇才巴菲特在三天內不會出現一杆進洞的成績,獎金是兩萬美元,我們一共有八個人到小石灘打高爾夫球,吃完晚餐,幾杯酒下肚之後,我提議大家打個賭,隻是好玩而已,其他六個人都參加了,隻有巴菲特例外。我們試著引誘他加入,畢竟賭注隻有十美元,但是巴菲特說:‘我仔細考慮過了,覺得自己勝算不大。’他說,如果你讓自己在小事上沒有紀律,很可能在大事上也沒有紀律。”
正是巴菲特求真務實的作風,才令巴菲特得以在多空消息亂戰的今天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良好的投資心態,做出自己的投資判斷。巴菲特的不急不躁、紮實穩重、求真務實的作風還直接體現在其執掌的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業績上。在巴菲特進駐的時候,這是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廠,但在巴菲特的精心運作下,資產不斷攀升,成功地收購了多家公司,現在已經是世界著名的保險和多元化投資集團,擁有股票、債券、現金和白銀,經營範圍包括保險業、糖果業、媒體、多種經營、非銀行性金融、投資等,並有很多不同性質的公司或是聯合大企業的子公司,持有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富國銀行、中美洲能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股權。截至2008年財務年報,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攤薄後的每股收益高達3224美元,每股淨資產值高達70532美元,每股現金流量高達16439美元,長期保持美國第一高價股的地位。作為一位頂級投資人,巴菲特求真務實的優點還在於敢於承認自己的投資失誤。2009年2月伯克希爾公司發布的“致股東函”中,巴菲特表示2008年對康菲石油的大規模增持是一次“重大失誤”,這也導致了其在2009年對該公司股票的連續減持。
重在踏實求真,巴菲特的大兒子霍華德可以說是一名樸實的“農民”,在三個子女中,是和父親巴菲特長得較像的一個。長期以來從事農業種植和技術推廣,他認為農業才是最根本的、最有意義的事業。多年來深赴非洲幫助當地人提高種植技術,即使條件異常艱苦,他仍能踏踏實實地做下去。追求真實是他從父親巴菲特身上學到的最好的東西,遠比給他萬貫家財好得多。
踏踏實實,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哪怕是收入低、工作累,但這可不是沒有上進心,一切的成功就源於此,求真務實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機遇。香港億萬富翁餘彭年26歲時懷著對人生和夢想的渴求,離開老家湖南來到香港。但是,由於人地生疏,加之他英文有限,聽不懂廣東話,又無任何背景,連連碰壁後,他才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勤雜工的工作。那是一份薪水極低的工作,而每天所要做的工作隻是周而複始地掃地、清洗廁所等。這對於帶著轉變人生夢想來到香港的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他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此時的他已經身無分文,如果連這份工作也不做的話,他隻有餓肚子。
公司每星期正常的工作日隻有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到,其他勤雜工就都迫不及待地跑出去逛街、遊玩、放鬆,餘彭年也異常渴望欣賞一下當地的風貌。但考慮到公司周六、周日時常會有人加班,而衛生沒有人清潔的話將會一團糟。他便在其他勤雜工出去的時候獨自留下來,打掃衛生。雖然這是額外的工作,但他依然一絲不苟。半年後的一個星期天,公司老板發現了他這個勤勞的勤雜工,很是驚訝。在了解了他每個周末都如此之後,老板將他提升為辦公室的一名員工。此後,他不斷被提升。做了幾年公司總經理後,他向老板提出要自己做生意,老板欣然同意,並參股他的公司,他由此開始了對夢想更快捷的追逐。2003年餘彭年啟動了“彭年光明行動”,計劃用3~5年時間,捐贈5億元人民幣,為中國貧困地區的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白內障複明手術。這樣一個踏踏實實的工作態度,給了餘彭年一個踏踏實實的機遇,帶給餘彭年一個踏踏實實的人生。
智慧箴言
每個人都渴求轉變命運的機遇,有時機遇很簡單,就隱藏在你一絲不苟的態度中,孕育在你求真務實的精神裏。幾百美元能向滾雪球一樣造就一個世界頂級富豪,一個星期掃地七天也可以掃出一筆億萬財富。
信念是一麵不倒的旗幟
缺乏堅定的信念,是很多人的一大通病。有所成就的人,他們會把信念作為自己的一麵旗幟,信念不倒,旗幟不倒。股神巴菲特從小就具有堅定的信念,看準了的事情就堅定地走下去。小巴菲特從小就對貨幣表現出了異乎常人的興趣,這可能是遺傳於他的父母,他的父親是一位股票經紀人,他母親也有很強的數學運算能力。小巴菲特的第一個玩具,也是他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就是一個綁在手腕上的金屬貨幣兌換器,他非常喜歡這個玩具。小巴菲特喜歡四處走動兌換零錢,他對兌換零錢的過程和擁有金錢的感覺非常著迷,因為他從這個過程中找到了某種精神支柱,他堅信,自己將來一定會很富有,他的照片會出現在報紙上。正是這種信念的支撐,7歲的小巴菲特與病魔頑強抗爭,經曆了巨大的痛苦後逐漸康複。正是這種信念的支持,巴菲特從小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他的創業行為包括做一個賣可口可樂的小商販、販賣口香糖、送報紙等。
巴菲特的母親回憶說:“那時我們住在愛荷華州的奧克波基湖。沃倫花25美分買了一個裝有六瓶可樂的手提式包裝箱,他每瓶可樂賣5美分,全部賣完就可以掙5個美分。沃倫對數字非常著迷,特別是涉及賺錢的數字時更是如此,”後來在巴菲特整個的經商過程中,他的利潤率一直保持在20%,這就是為什麼他能成為身價幾十億的富翁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