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學會操作
操作技能,指的是對高科技產品的實際操作和對現代科技知識實際應用的能力。這種能力對現代社會生活影響日益顯著。曾風行世界的《第三次浪潮》,作者的資料來源主要依靠對各種報紙和雜誌的剪裁,而通過重新裁剪和編排後的資料,卻出現了一個個極精辟的思想,展示給世人一個全新的視野,這就是一種高超的操作技能,一種藝術的創造能力。因此,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都十分重視促進公眾接受多種操作技能的訓練,特別注重掌握學習的能力,以提高人力資本的素質。對青少年來說,掌握以下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1)學會計算機。計算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已須臾不可分離,已成為完成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會計算機,將很難在現代社會中立住腳。
(2)學會掌握資料。掌握資料,就能掌握社會的最新發展動態,這對於尋找成才機會將是十分重要的。資料的整理和積累是一門學問。資料本身是客觀的,但掌握哪些資料,利用哪些資料,如何整理和編排資料,卻體現了一個人對自己專業方向的把握,對掌握有用信息的靈敏以及對資料的綜合運用能力大有幫助。
(3)學會調查研究。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決策還是管理,無論是製訂計劃,還是處理各類問題,都需要了解情況。了解情況就是調查。因此,調查研究是青少年製定學習、生活計劃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真心話:
現代社會講究的是以學求學,你隻有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技能,才有可能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
6.學以致用很重要
你千萬不能為讀書而讀書,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
生活中有不少人也經常在讀書,甚至有的人讀的書還很多。但是,有的人能做到活學活用,有的人則讀了同沒有讀差不多,甚至還帶來了害處。
從古到今,讀書人常常犯這樣一個錯誤:讀死書,死讀書,書讀死。
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和科舉製度的毒害,年輕時一心要在科舉考試中取得成功,誰料運氣實在不佳,直到垂垂老年時仍未能如願,自己反倒落了個貧窮潦倒,最後在饑寒交迫、羞辱無奈中死去。
孔乙己的經曆深刻地揭示了讀死書、死讀書、書讀死的悲劇。類似這樣的讀書人,無論是在曆史上還是在我們周圍還有許多。
五代時有一個書生,一生讀了很多書,並且背誦得滾瓜爛熟,人稱“兩腳書櫥”,但是不能活學活用,因而即使飽學終究也沒有用處。
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見一些人,雖然愛讀書卻不能很好地利用,尤其是在商品經濟大潮席卷過來時,那些平時不注意接近現實、對書本之外的事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的讀書人,幾乎要暈頭轉向,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讀書人,肚子裏的學問或者理論水平很不錯,卻拙於實際操作,不能把書本知識與實際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
要想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就必須找到造成讀書人不能學以致用的原因,並在實踐中努力克服。造成讀書人不能學以致用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
一是讀書人常常輾轉三尺書齋,隻一味埋頭讀書而疏於與實際結合,隻顧沉浸在書中所描繪的神奇世界而不願知道屋外都發生了什麼,久而久之便脫離了豐富火熱的實際生活,而像一隻蠶一樣把自己緊緊地包裹了起來。
二是讀書人自古有一種清高自傲的毛病,喜歡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總以精神貴族自居,而不願與更多的普通人接近。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閉目塞聽,孤陋寡聞,自以為是。
三是讀書人往往熱衷清談,卻不善動手,所謂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就是說的這樣一種情況。
作為讀書人,要避免與實際脫離、不能致用的讀書傾向,就要把學以致用作為必須遵守的一條原則。
其實,做到學以致用並不難,如果能夠從下列幾方麵去做,就會大致避免讀書與實際脫節的傾向。
1.在廣泛涉獵的同時,要經常注意讀報,收看電視和收聽廣播新聞,養成關心時事的良好習慣。
2.要在讀書的同時注意思考,尤其要重視聯係實際問題,要注意讀那些現實性、指導性強的書籍,把書本與實際生活聯係起來。
3.要經常走出書齋,同廣大的普通人接觸,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同他們打成一片。
4.要在掌握理論的同時,注意養成經常動手的習慣,通過親自實踐來印證或修正、補充和完善理論,使理論知識化為實際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