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學會調節心理——心理疾病更可怕(1)(3 / 3)

2.自我激勵,做好每件事。對於現階段的你來說,行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不是很強,常常做事會有頭無尾,半途而廢。因此要適時地鼓勵自己自始至終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你應該首先客觀地分析挫折原因,再以正確的心態麵對這些挫折,如“這次雖然沒得到第一名,但比以前有進步了”;“我跳舞不行,可畫畫不錯,要努力畫,爭取參加書畫比賽”。當自己克服了困難時,你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在愛迪生小時候,因為喜歡問一些古怪的問題,而被教師開除出校;在他做化學實驗的時候,有一次硝酸差一點炸了他的眼睛;在小愛迪生身上,經曆過無數次挫折與逆境。但愛迪生以頑強的毅力和堅強的意誌挺過來了,一次次地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成了一名大發明家。所以說,不斷鍛煉你的意誌,堅強地麵對一切,你所期望的成功就不會遙遠。

真心話:

挫折和失敗都有其兩麵性,能堅強麵對,它們就是你取的成功的動力。反之則隻能讓你永遠踏入失敗的深淵。

4.學會表達,克服羞怯心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輕易就能學到的。它需要你長時間去努力鍛煉和培養,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就是克服你的羞怯心理。

羞怯幾乎無所不在,每個人都有害羞的時候,對青少年來說更為普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統計結果表明,97%的學生認為做公開演說是世界上兩件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另一件是核武器)。還有些人害怕同陌生人交往,路上見到異性同學都會驚慌失措,見到老師便難為情、說話感到緊張等。過分地害羞是不正常的。它會阻礙人際交往,影響一個人正常地發揮才能,還會導致壓抑、孤獨、焦慮等不良心態。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馳騁政壇數十年,以“庶民宰相”的身份深受日本國民的喜愛。但他小時候卻膽怯害羞,不敢在公開場合下說話,甚至有口吃的毛病。田中為此非常苦惱,但他有個特別體貼、尊重他的母親,每當羞怯、口吃的時候,媽媽總是安慰他說:“口吃不要緊,隻要努力,一定會矯正的。不要著急,有話慢慢說,究竟怎樣才好,自己好好想一想。”在媽媽的鼓勵下,田中常常跑到附近的小山頭上大聲朗讀、說話,還唱日本著名的謠曲《浪花曲》來糾正口吃。若幹年後,他以在國會能夠發表流利、雄辯的演講而著稱於世。

美國社會很重視一個人的口頭表達能力。大到競選總統、州長,小到應聘求職;無論是向別人宣講自己的政治主張,還是展示自己或推銷本公司的產品,他們都要精心設計。很多學校都設有演講課和交際課,以專門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堂上,學生之間,或學生與教師之間通過討論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議、表達看法而共同致力於解決某一問題,這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

那麼究竟是什麼在阻礙你的表達能力呢?

一般來說,在公眾場合下羞怯、不能自由表達,主要有下列原因:

首先,性格上膽小被動,缺乏白信。羞怯者對自己的社交能力、表達能力缺乏自信,說話、做事總怕有錯,特別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總覺得自己時時處於眾目睽睽之下,擔心被人議論、譏笑。因此每想說一句話,總要在喉嚨口反複多次;每做一件事,總要思前想後,為此把自己搞得神經緊張、坐立不安,而且往往為錯過說話、做事的時機變得後悔、沮喪、自責。

其次,在別人的強勢姿態麵前的卑怯。人們對事物的理解、把握和表達能力不可能完全相同。我們常常會感到有些人的議論充滿真知灼見,給人以啟迪,甚至有醍醐灌頂之效;或者覺得有的人口齒伶俐,言談極富智慧,有的人說話則鏗鏘有力,具有不可辯駁的氣勢。這時候,羞怯的人便陷入一種自卑、保守的心態當中:別人的水平那麼高,見解那麼獨到、深刻、精辟,我是無法相比的。我要保持沉默,不要說出來鬧了笑話才好。

最後,說話表麵看純屬嘴皮子工夫,實際上與人的思維狀況和心理麵貌密切相關。說話能力、思維狀況是較為穩定的因素,心理麵貌則是變化因素。因此一個人的心理麵貌常常是一個人表達水平高低的決定因素。麵對不同的說話對象和說話關係,說話心理常會出現微妙變化。地位、身份、關係是影響這種變化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個領導,他在下屬麵前談話就具有心理優勢,說起話來,思路大開,氣暢語酣,妙語連珠,能充分發揮,通常能超過平常水平。此時膽怯者就會覺得對方說話水平就是高人一籌。自己未等開口,早已先泄了氣,應有的水平也削了一半,隻好洗耳恭聽,勉強說幾句也氣弱語虛,缺少底氣。

了解到這些原因,你便可以對症下藥,有的放矢來改正自己膽怯、困於表達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