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正確評價自己,樹立自信心。一場談話通常由若幹人組成,每個人都會圍繞話題認真思考,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是他認識最深刻、最急於發表出來、感覺最應與別人交流的東西,自有其精辟、深刻之處,這是正常不過的。我們隻要認真聽取他人意見,並作積極思考,也會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發表出來也會對他人產生啟迪作用。
第二,從一般的交往、閑談開始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你可以向經常見麵但說話不多的人(如郵遞員、售貨員等)問好,做短暫的交談。這時候隻要情況許可,你可以有意識地把話題適當展開,比如近期發生的大家都有所關注的新聞事件。與人交往,特別是與陌生人交往,要善於把放鬆緊張情緒。使用一些平靜、放鬆的語句,進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緩和緊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的作用。
第三,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進行調節。生理與心理是互動互製的。心理的變化會引起生理的相應變化,反之也一樣。說話時通過生理上的一些調節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過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動、洗涮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緊張的心理消除、緩解。心理問題通過心理方法矯正當然最直接有效。比如,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對對方進行客觀認識,對自己做準確、公正的評估,這樣就能保持清醒,樹立信心。如當別人說話顯示出我們所無法達到的優勢時,我們可做這樣的暗示:這是他的優勢所在,我同樣也有優勢,一樣是他比不上的。
第四,在說話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俗話說,凡事預則立。教育家卡耐基先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紐約的一次午餐會上,主講人是位顯赫的政府官員,大家在演講開始前,都拭目以待地要聽他敘說部裏的工作情況。但是,很快大家便發現,這位官員並未做事前準備。本來,他想隨意即興演講一番,結果不成。於是他便從口袋裏掏出一疊筆記來。這些筆記顯然雜亂無章,他手忙腳亂地在這些東西裏搜索了好大一陣子,說起話來便愈發顯得尷尬笨拙。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也變得愈來愈無條理和糊塗。最後,他隻好慘不忍睹地坐了下來,中途放棄了講話。
事實上,善於臨場發揮、口若懸河的人總是少數,你不要寄希望於到時候的靈機一動。如果對一次發言不事先準備,結果常常會落得像那位官員一樣的下場。
真心話:
說話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要學好它需要很長時間的實踐和各種技巧的培養。而對於現在的你來說,最應該做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羞怯心理。
5.戰勝孤僻心理
人是社會性動物。你或早或晚都是要走出家門、校門去麵對大千世界的。所以說,從現在開始你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交往、合群的能力,而不應該將自己封閉起來,因為“獨自一人禁閉是可以施加於一個人最為嚴厲的刑罰的一種”。
英國文學家笛福在他的名著《魯賓遜漂流記》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航海中,魯賓遜因為風浪擊沉了他所乘的船,隨海浪漂流到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上,開始孤身一人的生活。此後,孤獨一直伴隨著他,成了他最大的敵人,為了戰勝孤獨,他先是養了一隻狗,後來又發現了一隻貓,接著他抓到了一隻鸚鵡並教會了它說話,於是聽到了“人”的聲音。後來他還解救了一個黑人,給他取名為“星期五”,並教會他說話。十多年的與世隔絕沒有讓魯賓遜消極絕望,當他終於被解救之後,他依然保持著普通人的能力,重新進入社會,有了自己的朋友,他的孤獨感被完全克服了。
孤僻即也就是們常說的不合群,指的是不能與人保持正常交往、經常離群索居的心理狀態。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孤獨的體驗。隻是多數人能夠迅速融入新的人群中,孤獨心理能夠及時消除,獲得新的生活。而有的人則一時難以適應新的環境,孤獨心理可能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造成抑鬱症,嚴重影響學業、生活和身心健康。
青春期到來之後所出現的孤僻心理,對個體或是對社會來講,有兩種不可忽視的功效:
其一,是一些有為的青少年可以使閉鎖心理產生升華作用,成為鑽研學術、為社會做貢獻和進行科學發明創造的動力;
其二,是可以使人類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通過窺探人生的奧秘,可以創造出很多的文藝作品和發現人生發展的規律,促進人類進步。
然而,你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孤僻心理,就肯定會對自己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因為孤僻心理出現後,使你不會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交往中要求較高,選擇條件很苛刻。因此,不僅與父母、教師之間不易達到心理相通,在同輩人中也不易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產生心理共鳴的知音。因此常常感到不易被別人理解,心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間或出現的孤獨之感。另一方麵,由於社會化的要求,青少年強烈地想與人交往,不僅想交往得多,還想交往得深,想得到理解,而自己又不能理解別人,因而心理常常不能平靜,個別人甚至發展為性情閉鎖。怎樣才能防止和克服孤僻心理可能產生的消極後果呢?你首先要懂得,孤僻心理是自身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但若處理不當,會向消極方麵發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多交正派的摯友,要相信父母和老師,有什麼想不通的問題向別人傾訴;要積極參加集體的文娛體育活動;置身於沸騰的生活中,而不要久囿於個人生活的小圈子,想入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