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挑戰農村宅基地現狀(1 / 2)

中國的村莊並不漂亮。傳統味道破壞了,現代氣息又不能正確樹立。村容不整齊,環境不美觀,是普遍存在的問題。2006年以來中央政府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部署,在這一政策的拉動下,一批村莊開始了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但效果不是很理想,離優美人居還有很大差距。我在實踐中深刻的感受到,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村宅基地管理使用出了問題。

農村宅基地管理使用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現狀,沒有人作過全國性的調查和統計,在農業普查中,宅基地的調查被輕視或被忽略掉,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失誤。也許宅基地原本就是子虛烏有,而隻是農村建房用地的一個名稱?我在國土資源部網站試圖尋找一個有說服力的數據來說明農村宅基地使用現狀,但是我沒有成功。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上上下下應該心知肚明。我的調查結論是,農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十分混亂。我說過,我無法獲取全國的資料,但經驗和閱曆告訴我,農村一戶多宅現象相當普遍,多占的宅基地是法律規定的1倍以上,附房亂占幾乎戶戶都存在,這又是一個法定倍數以上,還有占而不用的現象也是十分嚴重,占法定麵積的1倍以上。一個2萬人左右的中等規模鄉鎮,大約有4000戶,其合法使用宅基地應該不超過2700畝(含村莊道路、采光等公共需要),而實際占用超過了8000畝。

什麼地是農村宅基地?農村還有沒有宅基地?在農村的這些年我一直沒有放過這個問題。追溯政策,正本清源,宅基地和自留地一樣,都是集體化運動的產物。宅基地則是管理高度集中的社會化生產組織形式下預留下來給農民建房使用的土地。幾十年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人口不斷增加,農村家庭分戶加速,農村建房如雨後春筍,還可能存在政策、法律意義上的宅基地嗎?我敢斷言,曆經數十年農村宅基地早已消耗殆盡。在農村,逢山開基,退田還基,占道為基等現象隨處可見,如果說宅基地尚存,那隻能是衰落的老宅以及伴隨老宅的淒淒野草地。農村沒有了政策、法律意義上的宅基地這是不爭的事實。宅基地也不再是政策和法律意義上具有福利性質的物項。這是政策的製定者萬萬沒有想到的,隻是思維的慣性還在頑固地支配著思想,或者是沒有人敢於去直麵這個事實。按照時下大多數農村的實際情況,所謂農村宅基地已經不能再稱之為宅基地,而應該用一個更為貼切且城鄉皆宜的名稱加以取代,這就是農村建設用地。而農村建設用地的混亂程度遠勝城市,因為農村地廣人多才顯得更加的觸目驚心。不需要例舉,你在下鄉時稍加留意就可得出相同的結論。

農村宅基地管理混亂,危害相當嚴重。浪費土地資源這是不爭的事實,一個中等規模鄉鎮因為亂占宅基地浪費的土地可以建設一個大規模工業園,國土資源部門對各地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工業用地、城市用地其督查力度之大,基本上做到了讓各地畏而止步,而對農村宅基地規範打擊的力度,威懾力幾乎為零。無序占有是農村環境建設的最大障礙,嚴重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很多農民建了新宅,老宅不肯拆除,過去農具多,柴草多,需要雜房堆放,現在農機和沼氣廣泛使用,農具和柴草沒有從前多,可是雜房沒見少太多,有些農民為了霸占宅基地,幾近倒塌的牛欄、廁所也不肯推倒。幾乎所有新農村試點村莊都麵臨一個十分嚴重的瓶頸,這就是拆遷補償,無形增大了新村建設的成本,給新村建設製造了巨大的障礙。

農村宅基地管理混亂混淆了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的界線,在城市郊區發育土地二級市場,形成小產權房市場,讓被征用土地的農民看到有大利可圖,導致城郊征地拆遷難,阻礙了城鎮發展、工業發展,製造了政府與農民的利益對立。同時,農村宅基地也是農村最重要的公共資源,對宅基地的非法占有,有失農村社會的公平,危害農村社會的穩定。盡管農村亂占宅基地是一個普遍現象,但也有一個平均數的問題。由於宅基地占有不平均,在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形成了宅基地隱形市場,沒有宅基地或宅基地不足的農戶向宅基地富餘的農戶購買,由於增人不增田,人多田少的則向人少田多的購買,不適合用於建房的田塊向適合建房的田塊調換,凡此種種宅基地使用的混亂局麵刺激了農民對宅基地的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