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紳治作為執政的共產黨是不能認同的。也許當下的村民自治借了紳治的殼,但村民自治與鄉紳主導下的自治是冰火兩重天。從共產黨執政六十年的曆史看,任何時候也沒有放棄對農民的發動和改造,隻是各個時期不同階段用力不同而已。我之所以把問題攤開來說,是擔心被精英們忽悠了。精英們很能忽悠,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裏,全部在心中,可是你了解中國農村,了解中國農民嗎?你操持過農村事務嗎?有知識不等於就掌握了真理。在這些問題上我願意站出來爭論。農村自治不管以何種手段,何種方法,都必須在執政黨的領導之下,這是憲法賦予的權利,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使然,宗旨使然,發展使然。按照精英理論,沒有國家力量介入就不會引起農民與國家對立,但事實並不是如此。縱觀曆史,紳治也不見得安全,紳治遠離皇權,紳治之禍,禍及亡朝。漢高祖劉邦何許人也?一鄉坤也,村小組長。身處僻靜,遊手好閑,網羅朋黨,結義起事。從鞏固政權角度講,紳治是萬萬不可的。至於成本問題,國家富裕則不多,國家窮多拿一分也是難。以目前情況看,促進農村發展,維護農村秩序,建設美好農村的管理成本,的確還是很少的。我想,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為了人民的利益不可能惜錢如命。
事實上,鄉紳主導下的自治說到底還是封建的玩意,與民主無涉。共產黨倡導的是農村民主自治,農民說了算的自治,這種自治好處在於有效地監督管理者,規避農村權力個人化,但不好的方麵也多,一方麵辦事難,農民的意誌難以集中,作為自治的執行者,按誰的意誌都難執行,另一方麵效果不見得就好,既然事難辦就不辦,如果村幹部走向這樣一個極端,民主就失去了應該有的意義。這不是理論分析,它客觀存在於農村。再者,民主程序過於複雜,尤其是選舉程序過於複雜,必然產生虛假民主,助長非民意主宰農村。
民主在中國本來就是稀缺貨色,在家家長製,行走鄉裏鄉紳製,普天之下皇權製,在封建農業社會,誰跟農民講民主就意味著革自己的命,況且農村文化水平最低,生存狀況最差的農民也不懂民主,更不會民主。借紳治的殼,裝民主的貨,是共產黨對傳統的繼承和發明,這個方向符合農民願望,適應農村發展,同時也是時代潮流所要求。問題是怎樣用民主的方法,用什麼樣的民主方法實行農村自治?或者說用什麼樣的民主方法才能實現鄉村社會的有效治理,最佳治理?抗戰時期,共產黨在農村抗日根據地大規模推行村民選舉,選舉中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農民的實際需要,創造了豆選法,畫圈法、投紙團子法等許多方法,這些方法受到根據地群眾的好評,被後來的研究者稱之為樸素民主法,我之所以寫上這一段,我想說的是農村民主還是要樹立簡單實用理念,采用群眾認可的方式,就農村選舉而言,豆選法比寫票法來得直接,程序簡單,行為磊落。農民對程序複雜的城裏民主並不領情,城市民主牽不住農村的政治鼻子,越搞民主農村的政治生態就越加呈現多元共棲的複雜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