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消費原則:不當大魚(1)(1 / 3)

不掏冤枉錢

在同行業之間激烈的競爭中,吸引更多的顧客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在企業從事經營活動中,總是盡量做到讓每一位光顧自己的顧客“多掏錢”,也就是運用各種營銷手段和方法,讓顧客多消費,這樣,商家的收益就會增加5%~25%。

那麼,如何做到讓顧客多消費呢?營銷學中通常有兩種方法來達到這個目的,一種是“向上銷售”,另一種是“交叉銷售”。

向上銷售的本質是引導顧客再購買一些價格更高或是更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可能大家在去飯店吃飯時,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你點完菜和酒水之後,服務員會問你“要不要來一個涼菜,或是嚐嚐本店的特色菜什麼的”,其實這就是向上銷售的一種典型方式。這裏的“涼菜”和“特色菜”其實就是向上銷售的誘餌,誘使消費者增加購買量,從而實現擴大銷售的目的。其實,這種銷售方式不僅僅存在於飯店或快餐店裏,在許多大型的商品市場上,也很常見。比如,你去某商場買電視機,經售貨員的大力推薦,你可能還會再買一個數碼收音機。在你購買化妝品時,本來你隻想購買一個口紅,但是在售貨員的說服下你會再購買一套眼影。

交叉銷售則是根據顧客剛剛購買完的商品,從中發現顧客的潛在需求,然後在售貨員的大力推薦下購買多種相關的商品或服務,以滿足顧客的多方麵需求的方法。比如,你去手機店買一部手機,可能在你買完手機後,售貨員會建議你買一個手機套或小裝飾品。大多數女士都會有這樣的購物經曆,本來去逛商場隻是準備買一件外套的,但是,售貨員小姐又向你推薦一款和你的外套非常匹配的手提包,最後你又經不住誘惑買了這個包包。實際上,這就是交叉銷售。

經濟學家筆記

知道了這兩種商家和企業進行銷售的手段和秘密,下一次再選購商品時,麵對服務小姐的熱情推薦,或許你會三思而後行,不掏冤枉錢。

擺脫好奇心

可能有許多人愛聽評書,每一回書都是講到最關鍵、最吸引人之處時,評者“啪”一聲:“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還有比如說一種商品剛剛麵世,它的外形設計很巧妙,顏色也很鮮豔,消費者從來沒見過這種東西,於是,很想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幹什麼用的,怎麼用等等,強烈的好奇心便叫他們停下來,詳細詢問產品的有關情況,然後耐心地聽推銷人員的介紹。

皇冠牌香煙進軍西歐,但其香煙大軍卻在某海濱城市,遭遇了眾多其他品牌香煙大軍的頑強抵抗。無論香煙公司使出何等計謀,卻總也拿不下這座城市,無法打敗其他品牌的香煙,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可。有一天,皇冠公司的一名推銷員,看到海濱浴場有許多禁止吸煙的廣告牌,受其啟發,他想出了一條妙計:在各旅遊景點和公眾場所到處張貼廣告:“吸煙有害,此地禁止吸各種香煙,‘皇冠’也不例外。”這則無任何誇耀之詞,無一句特點說明的簡單廣告,卻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為什麼特別指出皇冠牌香煙呢?難道皇冠牌香煙與其他品牌的香煙不一樣嗎?或是比較名貴?強烈的好奇心驅使“煙民”們紛紛購買皇冠煙嚐一嚐。結果,皇冠牌香煙在當地一炮打響,成了空前的暢銷貨。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隻是有的人好奇心特別強,有的人好奇心很弱,但有時候某些言行可以激發人的好奇心,讓好奇心強的人更加好奇,讓好奇心弱的人增強好奇。企業往往會利用人的好奇心,通過引起人們的注意來打開銷路、銷售產品。企業利用這種方法銷售出的產品與同類產品其實是一樣的,甚至價格可能更高一些。

經濟學家筆記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一定不要因為對某種商品好奇而去購買,要多跑幾家商店,貨比三家後再決定購買,這樣往往可以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價格裏麵的“貓膩”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且不論你能夠賺多少錢,但如果你能用一元錢買二元錢的東西,那麼你的錢就會憑空多出了一倍。

但是,這種好事兒真的能落到我們頭上嗎?是的,我們之所以以前不明白這回事,是因為我們不明白價格裏麵的“貓膩”。

讓我們來看看某超市因購進不合格豆製品引起消費者訴訟的事件。上海的一家豆製品公司為降低成本,增加贏利,從小販手裏購進不合格的豆製品搭配著自己的產品送入某大型超市,結果消費者拉肚子,一查才知道真相。以豆皮為例,上海的食品公司從小販手中以每斤2元購得,按每斤3.5元賣給超市,超市再以每斤4.6元賣給消費者,價格上漲了130%!

這就是商品價格裏麵的“貓膩”!豆皮這一商品從小商人手中上漲70%到達食品公司手中,又上漲60%到達消費者手中,消費者花4.6元購得僅是值2元的商品,消費者何以必須付出這樣大的代價,加上產品品質的不合格帶來的身體和精神的損害,代價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