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來是一本《西遊記》(2)(1 / 1)

在這場小小的衝突之後,父親也略改變了態度:隻要兒子白天努力勞動,傍晚做完交待的事後,也就不再過分管兒子看書了。在這停學的幾年中,毛澤東不讀“四書”“五經”了,中國的古典小說,成了他主要的精神食糧。三更燈火五更雞,他一直是這樣堅持著,每天日耕夜讀,一點也不覺得疲倦。韶山衝的書看完了,他就到外地去借。這時他看過的書有:《說嶽全傳》、《水滸全傳》、《三國演義》、《封神演義》、《西遊記》、《嶽飛傳》等曆史小說和神話故事。這些書籍,精華與糟粕並存,他有時候非常喜歡,有時候又令他氣憤。他很喜歡李逵、武鬆、魯智深這些不畏強暴的英雄好漢,十分痛恨高球、童貫、蔡京這些欺壓良民的奸臣賊子。他認為牛皋比嶽飛有氣魄,嶽飛卻比不上他。嶽飛明知秦檜要害他,卻偏要跑到風波亭去送死;牛皋的膽子大得多,他敢於拉起人馬,上太行山落草……。

在貪讀這些神話故事和傳奇小說的過程中,少年毛澤東逐漸完成了文學啟蒙教育。即使輟學在家,他也不間斷這種教育。

有意找“蓬萊仙島”

1918年冬天,青年毛澤東與同學蕭三等到北京發動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據蕭三回憶:冬天到了,他和毛澤東都想到,沒有見過大海是一大憾事。因此決定到天津附近大沽口去看看。他們乘火車到了天津,然後又轉車去大沽口。但下車後走到海濱一看:哪裏有萬頃波濤,連水都沒有!隻見前麵白茫茫的一片,原來是一個冰的世界!他們於是相約:兩人各向一方走去,繞它一周,然後回到原地來集合。毛澤東向西蕭三往東。但毛澤東回來的遲,蕭三等了許久許久,覺得腳都凍了。蕭三問他,哪去了?他笑道,我有意找“蓬萊仙島”的,誰知什麼也沒找到……後來,1939年蕭三從蘇聯回延安在毛澤東處吃飯時,毛澤東還回憶起這次“旅行”,並對人們說:

“那個時候我還相信舊小說所寫的蓬萊仙島哩……我八歲的時候,非常信神,我父親不信,我和母親還認為不對,會對家裏不吉利哩!有人說我從小不信神,那是講錯了……”(孫琴安李師貞:《毛澤東與名人》,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481、486頁)

這裏提到的“舊小說”,大約就是《西遊記》了。“蓬萊仙島”,傳說為神仙聚居之地。《西遊記》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中描寫:“(孫悟空)在半空中,快如掣電,疾如流星,早到蓬萊仙境。”

讀神話小說,想到書中所描寫的蓬萊仙境去瀏覽體驗一番,隻有充滿好奇心而如癡如迷者,才能有如此行為。讀其書,入其地,也是人生趣事快事。在毛澤東,這樣的舉動可謂屢見不鮮:讀《三國演義》,他到曹操戰呂布的徐州去巡遊;讀《紅樓夢》,他願意到建築美好類如大觀園的杭州劉莊去居住;讀《西遊記》,他“真希望”找到“蓬萊仙島”。

講孫猴子大鬧天宮的故事

1927年8月,毛澤東在漢口出席了黨史上十分著名的“八七會議”以後,回到湖南板倉楊家,準備告別妻子楊開慧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個兒子,去領導湖南的“秋收起義”。

利用出發前的時間,毛澤東和楊開慧在清泰鄉進行了六天深入調查走訪,撰寫了《土地革命綱領》一文,然後,毛澤東準備到長沙去參加省委擴大會議。

吃罷晚飯,毛澤東抱著出生不久的小兒子岸龍,拉著岸青,叫岸英搬一把椅子,帶兒子們到禾坪上去乘涼。這時雖說立秋已過,但據湖南的氣候規律,還有24個秋老虎。幸好不時山風習習,帶著一陣陣涼意。

月亮初上,繁星滿天。田野傳來陣陣蟲鳴。楊開慧洗罷碗筷,也來到禾坪。當家人就要離開板倉,回長沙去領導秋收起義。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能夠團聚。三個孩子並不知道這些,在禾坪上打鬧過一陣,圍在父親身旁,要講故事。那晚,毛澤東興致很好,問孩子們要聽什麼故事。岸英說講“孫猴子”的,岸青說要講很長很長的。毛澤東對妻子說:“你講罷,孩子們喜歡聽你的。”

楊開慧笑道:“今晚是岸英他們要你講,你就講一個吧!”

“好,我給你們講孫猴子大鬧天宮的故事。”岸英、岸青連忙坐在小板凳上,伏在爸爸的膝上,靜靜地聽著。

聽完故事,孩子們好不高興。岸英撿起一截竹竿,在月光下飛舞起來:“我是孫悟空,我是孫悟空。”岸青跟在後麵,口裏也叫:“我要做孫猴子。”被抱在臂彎裏的小岸龍,看見哥哥們這樣高興,也手舞足蹈起來。(毛新宇:《我的伯父毛岸英》,長城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