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媽媽寫信遊戲
給孩子準備好一支筆和一些紙,讓孩子把自己想要寫的內容寫出來,對不會寫的地方,可以用畫代替,寫的時候爸爸可以在一旁指導。這項訓練能幫孩子將心裏的想法表達出來,並且鍛煉了孩子的書寫能力和繪畫能力。
與孩子談論共同話題
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方麵,孩子總是會學得更快,而且談論起來也更有興趣,甚至能夠“滔滔不絕”,根據這個特點,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和自己談論一些感興趣的話題。
父母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孩子喜歡的電視節目,通過開放性問題引導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表達自己的感情傾向。在這種談話討論過程中,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言語表達,措辭既要準確又要形象生動,並且思路要清晰。此外,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與成人、同伴自由交談,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願望、經驗。
教孩子運用關聯詞
一般而言,有關聯詞連接的句子之間,都存在一定的邏輯關係。教孩子學會用關聯詞,能讓他們了解一些簡單的邏輯關係,也能使他們的表達能力更加簡潔和有效。
學習“如果……就……”的用法。父母與孩子交談時,先示範用“如果……就……”說一句話。如“如果明天天氣好,咱們就去遊樂園玩”,然後讓孩子學著造句。如果這種造句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父母還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機會提問,並教會孩子如何回答。例如:“如果爸爸回來得早,你想做什麼呢?”回答:“跟爸爸一塊兒去遊泳。”父母抓住這樣的機會,讓孩子說完整話:“如果爸爸回來得早,我就跟爸爸一塊兒去遊泳。”然後,逐漸減少提示。如果孩子學會了完整地用“如果……就……”說話時,你就可以跟孩子一起運用這種句式的會話遊戲。
“因為……所以……”的用法。父母之間做“為什麼?”“怎麼辦?”的對話示範,然後讓孩子也參加進來。父母向孩子提問,如果孩子隻能回答一部分“因為……所以……”的問題,父母就要對各種提問進一步給予提示。開始訓練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問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為什麼?”的問題,如“媽媽為什麼去菜市場?”“人們為什麼等到綠燈亮了才過馬路呢?”等問題。
詞組訓練
在閱讀或者聽廣播、看電視時,經常會出現一些4個字一串的詞組。這時候,父母要利用時機讓孩子學會用詞組說話。一些易懂的詞語孩子一訓練就記住了,也易於脫口而出,不但使孩子的語言文采增色,還為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對孩子進行詞組訓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組詞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父母給出一個特定的的字,然後讓孩子根據這個字來組詞。在孩子剛開始學習組詞時,父母可以隻要求他們組一個詞。在訓練的後期,父母則需要加大組詞的難度,要求孩子能夠根據一個特定的字說出一係列與這個字有關的詞,因此需要孩子有著較為豐富的詞彙量和較快的反應能力,通過這項訓練,能幫助孩子將認識的字詞聯係起來。
爸爸/媽媽提出一個字,然後讓孩子說出和這個字相關聯的詞,個數不限,說得越多越好。如爸爸提出“好”字,孩子就可以聯想出:好人、好感、好多、好久、好累、好遠、好評、好看、好友、好運、好戲、好書、好事……照這種組詞的方法,不斷地引導孩子用認識的字組成詞語。
記憶能力訓練
通過前麵有意無意地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記憶水平,記憶速度加快了,保持記憶的時間也更長。但是,與其他任何一種能力一樣,隻有通過不斷的訓練,記憶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這一階段,父母還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對孩子進行記憶能力的訓練:
視覺記憶訓練
讓孩子看到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學會記住,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在生活中也有著很普遍的應用,如一個人隻有從視覺的角度記住了某個物品的樣子,下次看到時,才會一眼就認出該物品,認人也一樣。視覺記憶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麵都會涉及,因此父母們要注意對孩子進行該項能力的訓練。
父母每天和孩子在家附近散步,給孩子介紹住家附近的環境,如門口是一條大馬路,左邊有肯德基,右邊有超市等。帶著孩子多走幾趟,等孩子有了基礎的認識後,與孩子一起以家為中心,畫出周邊的環境圖。通過該項訓練,孩子不僅能夠知道如何找到自己的家,還懂得通過反複地看、尋找參照物來幫助記憶和采用畫畫的方式加深記憶。
對於某些畫麵感較強的記憶內容,父母可以讓孩子采用畫畫的方式來加深記憶。例如,從某個地方回家時要經過的路線,孩子經曆過的某一次比較有紀念意義的事情等。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在腦子裏將要表達的內容重現一遍,加深印象。
聽覺記憶訓練
聽覺記憶能力與視覺記憶能力一樣,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因此,父母應該專門對孩子進行這種能力的訓練。
父母說出一句話或者一個詞,讓孩子跟著自己按照下麵兩種方式仿說:
●即時仿說
說出數字、字、詞,立即讓孩子跟著說。
●延時仿說訓練
間隔一段時間,可以是5分鍾、10分鍾,也可以是半天、一天,讓孩子回憶先前聽到的信息,如數字、詞、字、句子等。
教給孩子正確有效的記憶方法
幫助記憶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歸類記憶法,把同類的事物歸納在一起並建立一定的聯係,記憶的效果就會好;歌訣記憶法,把記憶的材料編成口訣或者歌謠,形成一定的節奏和韻律,來提高記憶效果;自我複述法,把識記的材料變成自己的話,以加強記憶。
正確的記憶方法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好的記憶方法,孩子的記憶效率才會更高,在單位時間裏記下的內容將會更多,而且記憶時間也更長久。
及時複習,鞏固記憶
父母還要告訴孩子:新知識若不複習,就很容易被遺忘。根據遺忘的規律,剛學完的新知識,其遺忘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複習越及時遺忘得越少。
創造性思維能力訓練
孩子5~6歲時,他們的情感與社交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個時期父母應該抓住幾個方麵訓練孩子這一方麵的能力。
教孩子學會寬容
在人際交往中,寬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一個懂得寬容的孩子,對別人的錯誤不會斤斤計較,更不會睚眥必報。因此,在社交中,懂得寬容的人往往會比較容易贏得朋友。但是,幼小的孩子是不懂得寬容的,需要父母一步步的培養和引導。
父母自己要會寬容,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當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時,要懂得寬容對方,原諒對方。比如,孩子的一件玩具被小朋友借去,送回來時壞了。這時,媽媽要告訴孩子:“他是不小心弄壞的,不是故意的。你應該原諒他。”
訓練孩子對他人的情緒保持敏感
對他人的情緒保持敏感,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察言觀色”。在人際交往中,察言觀色同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不具備這項能力或者這項能力較差的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會說錯話而不自知,或者不懂得察看他人發出的表情信號,從而招致他人的厭惡。
教孩子“察言觀色”,開始理解他人傳達的非語言信息,如表情、語調、手勢、眼光等。通過識別表情,理解別人的感受。如爸爸生氣時的模樣是什麼樣?說話的語調是什麼樣?
爸爸/媽媽給孩子做出各種心情不好時的表情,然後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現在心情不好,不要來惹我。”
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態度決定一切。孩子待人接物的態度也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所以孩子應該學會禮貌待人。講禮貌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當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麵前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通常會得到對方的好感,認為孩子懂事,誇讚一番,對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處。當孩子得到別人的讚揚和鼓勵的時候,他們也會更樂於交往,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動交往的機會,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除了社交方麵的訓練外,父母還需要對孩子情感方麵的能力進行訓練。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各種能夠理解各種代表情緒的詞語所表達的意思,所以父母可以教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從外麵回家後,父母對他們提問:“今天玩得怎麼樣,開心嗎?”或者是“今天高興嗎?”。引導孩子說出“開心”、“高興”、“不開心”、“不高興”之類的表達情緒的詞語。讓孩子逐漸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語言。
感知能力訓練
在6歲以前,孩子一般還無法以抽象的概念來認識與學習,必須依靠實際的感覺。所以,孩子必須不斷地以身體及四肢的動作來增加感官及運動的經驗。
感知“最多”、“最少”的意義
“最多”和“最少”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兩個詞,但是,對於不到6歲的孩子而言,他們還不理解什麼是“最多”和“最少”,這需要父母通過一些正確的訓練來幫助他們認識。
找出一些小物件,將它們分成大小不一的三堆,然後讓孩子指出最多的一堆、較少的一堆和最少的一堆。然後,父母指出一堆,讓孩子說出其中包含幾個小物件。開始訓練時,父母先使每堆物件之間的數量相差較大,而後逐漸縮小差距。這項訓練能幫助孩子感知“最多”與“最少”以及“多”與“少”的區別。
感知音樂的表達力
父母先準備電子琴一架,不同高度的積木3塊。首先把3塊積木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好,引導孩子認識低、中、高的含義。之後,引導孩子做動作表示低、中、高,如蹲是低,半蹲是中,站立起來則是高。接著媽媽彈奏電子琴,讓孩子分辨低音、中音、高音。等孩子明白了分辨方位和音樂中的“高、中、低”的意思後,就讓孩子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動作。
認知能力訓練
5歲多的孩子已經能夠認出很多常見物品,並且能夠說出名字。由於記憶力的發展,認識並記住常見物品對他們來說並不是難事,所以,在這一階段,父母對孩子的認知能力訓練將會適當加大難度,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認鍾表
父母找來一麵大鍾、一個小鬧鍾和一隻手表,先教孩子認識大鍾的鍾麵:認識時針、分針,並告訴孩子,分針走一圈,時針隻需要走從一個數字到另外一個數字之間(如8~9之間)的五格,但它們都表示一個小時。接著,父母將分針調到正對12的位置,然後撥動分針,讓孩子觀察時針的變化,撥動一圈之後,孩子會看到時針前進了一個數字。父母又將分針撥動半圈,然後孩子看時針的變化。認識鍾表上的時間對孩子來說難度較大,其中涉及數的進製,因此,這項訓練不僅僅鍛煉了孩子的認知能力,而且鍛煉了其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父母還可以采用遊戲的方式教孩子認時間,具體方法如下:
●認整點
找來一塊黑板,在上麵畫一個直徑約1.2米的大圓,寫上1~12的數字,構成鍾麵。然後讓孩子站到鍾麵前,把自己想象成鍾,雙手豎起放在12點的位置,一隻手臂比另一隻長,分別代表分針和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