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開場,引人入勝
明快生動的開場白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能起到先入為主、吸引聽眾的作用。精彩的開場白往往能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聽眾,提高整個會議的調子和節拍,增強他們對會議的興趣。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開場白最多不超過一分半鍾,拖泥帶水的開場白會削弱解決問題的緊迫感,使會議剛開始就麵臨失敗。
開場白既要把開會目的講明,又要把重點點出,使與會者有思想準備,為領會會議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又不能三言兩語,草草了事,意不明,言已盡,給人以茫然之感,使與會者不明白會議的議題,失去對會議的興趣。好的開頭可以一下抓住與會者的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吸引人們繼續聽下去。就像看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開始就興味盎然,人們自然急於了解下麵的情節。
開場白還要盡量避開那種陳舊死板、千篇一律的格式。要根據會議的實際或講形勢,或道特點,或提要求,或講別處的此時此刻,總之要因境製宜、靈活構思、巧妙設計,讓與會者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你精心設計的“圈套”。
主持人的任務是把問題清楚全麵地向大家攤開。他還需講清解決問題的迫切性,以促使大家立即行動。
開場白要陳述的內容,包括會議的背景、主題、目的、意義、議程和開法,其語言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調和表情都要與會議氣氛協調一致。
一般情況下,好的開場白主要有三條:一是直接點題,提綱挈領,要言簡意賅地把會議的內容、主題講清楚。二是借題發揮,調動全場的情緒,營造適宜會議開展的氣氛,使與會者興奮起來。三是運用富有啟示性、誘導性的語言,引導全場迅速進入境界,讓與會者集中精力。
因“境”製宜,調動情緒。
會議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會議的順利進行有賴於良好氣氛的營造,精彩的開場白可以使與會者感到要討論的是與人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或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這樣就能刺激與會者的興奮點和吸引其注意力,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將會議導向圓滿成功。開場白要陳述的包括會議主題、目的、意義、議程和開法等內容是必不可少的,但絕對不是要囿於程式,不加以變通,而是要根據實際,因“境”製宜,靈活安排。
領導者要想成功主持會議,除了必須具備敏捷的思維能力、靈巧的口頭表達能力、高超的應變能力外,還必須善於充分利用聽眾共同置身於其中的環境或議題所涉及的環境。巧借環境術就是巧妙地利用這些環境的辦法。
一次,張主任召集全單位人員開會,當時會場比較嘈雜,聽眾情緒還未安定。張主任這樣開頭了:“有個笑話說,張飛和關羽參加一次劉備召開的軍機會議,當時大家正交頭接耳,劉備無法講話。張飛說:‘哥,看我的。’於是他用在長阪坡喝退曹軍的大嗓門吆喝一聲。結果大家沒有平靜下來。關羽說:‘小弟,你那手不行,還是看我的。’於是,他便坐在劉備的位子上,捋須凝目,似有所思。這下子大夥兒覺得奇怪,倒安靜下來了。其實,這隻是個笑話,剛才大家交頭接耳,現在為什麼靜下來了?這個問題留給大家思考,我今天所要講的主要內容是……”
生動貼切的故事,立刻引起了聽眾的注意,會場很快安靜下來了。
還有一次,情況正好相反。張主任要講話了,會場氣氛太嚴肅,跟講話的內容不協調。為把氣氛搞活躍些,張主任又做了這樣的開頭:“有個善於演講的人總結了一條經驗,要調動會場情緒,隻要注意看兩個人:一個是看長得最漂亮的,看著這個人,可以使你講話更有色彩;第二個是要注視會場上最不安定的那個聽眾,鎮住他,你講得會更有信心。我想學習這個方法,可咱們這兒長得漂亮的、英俊的有100個,也沒有發現不安定的聽眾,這可叫我難辦了……”
張主任巧借環境,用風趣幽默的開場白來緩和、調節氣氛,使大家的情緒得到緩解,全場氣氛不再緊張。會議的類型多種多樣,不同會議所需的氣氛也不同。
征求意見的會議要求各方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需要的是生動、熱烈的場麵,研究解決問題的會議需要的是嚴肅、莊嚴的氣氛,歡迎會上語言要熱情洋溢,歡送會上言語中就要流露出依依惜別之情。
營造會場氣氛,調動人們的情緒,不是靠大喊大叫,粗聲厲氣。
例如某廠為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工序間銜接不暢的問題,擬就個別班組存在的“磨洋工”現象進行批評。領導上來就說“今天把你們找來,就是讓你們知道,你們拖了廠裏的後腿。你們說該怎麼辦吧?”
劍拔弩張,“嚴肅”的會場氣氛夠濃的吧,可這樣不問青紅皂白的一通發作,甭說引起對方共鳴,恐怕求得合作都很難。會場成了戰場,這會怎麼開?
下麵是一篇較為成功的歡迎詞的開頭,恰與上文中的實例形成對比:
“春來誰做韶華主,總領九英是牡丹。”古都洛陽迎來了第九屆牡丹花會。熱情好客的古都人民,誠摯地歡迎外國朋友、港澳台同胞和來自祖國各地的客人光臨洛陽!……
主持人的歡迎詞真誠感人、恰到好處,令人如沐春風,烘托出喜慶的氣氛,又讓人感到與當時的場合相吻合而無媚俗之感。
控製節奏,緊扣主題。
會議節奏的快慢能直接影響會議效果,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節奏過慢,會延長會議時間,浪費人力物力;節奏過快,有可能造成認識膚淺,對問題議得不深,研究不透,決策草率,達不到會議的目的,嚴重的會造成重大失誤。因此,領導者一定要注意控製好會議的節奏。啟發引導大家,始終遵循會議既定的議題去進行充分討論,才能達到預想的目的。
這就要求領導必須使與會者充分了解會議目的,一開始就要講明會議都有哪些議題以及與會者需要承擔什麼任務,等等。你可以在會前擬定一個會議計劃表,對會議議題的難易、議程的前後安排、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要有充分估計。在表述會議目的時,要做到表述清楚,有條有理。把會議的目的、要求、內容等全部告訴與會者,並且要做到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表達準確、中心突出。決不能邏輯混亂,主次不分,使與會者不知所雲、無所適從。
會議進行中要時刻留心會議的進程,控製好節奏。發現節奏過慢,應采取措施調動與會人員的注意力,主動提問,多加啟發引導,必要時也可提醒大家抓緊時間,圍繞中心議題,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從簡或不再重複。如果節奏過快,就要提醒大家沉住氣,時間充足,認真思考。
會議的時間有其限度。一般會議的時間以兩小時為限度,是從考慮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條件而來的。超過兩小時以上拖拖拉拉、鬆鬆散散的會議,隻會增加疲勞而不會產生好的效果。為了保證在有限的時間獲得滿意的結果,作為主持的領導者有責任控製會議的節奏,有張有弛,既使與會者充分交流意見,又可避免發生互相扯皮的現象。
有些發言者話太多。他們喜歡自己說話,似乎要利用每次會議來壟斷討論。對於這種情況,主持人出於對發言者的尊重,一般不應當麵直說,而應尋找機會作出巧妙的暗示。如果他發言了,給他適當的時間,然後說:“你提出的幾點很好。現在讓我們聽聽其他人的。”以此打斷他。如果這一招不靈,就限定時間,比如,每人發言兩分鍾。若是任由這些口若懸河者不著邊際、沒完沒了地鴻篇大論,結束討論怕是要“等到花兒也謝了”。
有的人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表自己的意見而習慣於與周圍的人竊竊私語,這往往會幹擾會議的正常進行。如果交談達到必須加以製止時,你可以通過直接提問來試著打斷交談者,也可停止發言,等著他們安靜下來。如果這也不管用,你可以對他們說:“如果你們有什麼要說的,請大聲說出來,好讓每個人都能從你們的討論中獲益。”
與會者在針對某個問題展開討論時,由於各自的學識、背景、素質、經驗與價值觀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作出的判斷、提出的解決方案也不盡相同,與會者往往會各持己見,據理力爭。這是討論深入的表現。但如果意見已趨向集中,這時主持人就應適時終止爭辯。否則,針鋒相對的雙方互不相讓,爭得麵紅耳赤,既浪費了時間,又妨礙會議下麵議程的進行。在一些情況下,會議或許會成為發泄私人恩怨的最好場合,有人會利用它來給部門、單位的工作製造麻煩。作為領導,很可能會成為惡語中傷的對象,遭到攻擊,你可能會惱羞成怒,大發雷霆,站出來和對方理論,這實際上已經偏離了會議的主題,不知不覺正中對方下懷。他的目的就是要讓你狼狽不堪,在眾人心目中留下一個壞印象。作為會議主持者,要保證會議達到既定目的,巧妙的語言可以使你從不利境地中從容地走出來,避免一場無謂的爭吵。
有效地控製會議的進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使各項活動盡可能地依照事先預定進程推進,不要輕易加以變更。在有限的時間內,圍繞主題展開充分討論,那種天馬行空的“座談”,隻會使會議脫離軌道,進程緩慢。作為主持人,你可以說:“這是個頗有意思的意見。這對討論我們的問題適用嗎?”這樣可能會使對方覺察到他們離題了,從而回到軌道上來。
打破沉默,積極引導。
領導在主持會議的時候,順利打開局麵,打破會場上的沉默,引導會議朝預想的方向發展,這是與領導認識水平和良好的思維能力密不可分的。
領導的水平並不僅僅體現在以個人的權威和將自己的意圖強加於人,雖然要有“唯我獨尊”的威儀,但在方法上要注意靈活多變。在會議上要善於提問,積極引導,使會場呈現出一種生動活潑、毫不拘謹的局麵,才有可能從各種角度、不同側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領導主持會議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負責搭橋連接、過渡照應、承上啟下,把整個會議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主持者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機敏的反應、良好的口才、高超的組織概括水平,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任務。
當會議出現沉默的時候,領導者首先可以試試激將法:“老黃,您今天一言不發,看來是想‘金杯漱口了’?”旁邊可能會有人接口:“老黃向來能說會道,今天怎麼會甘拜下風呢?”這樣一激,老黃還能不一吐鴻論嗎?或者你可采用迂回方式引他開口:“小張,你一直保持沉默,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對方可能會予以反駁,你正好順水推舟:“那你就是有不同意見了,說出來讓大家聽聽。”有時也可以就某人的發言因勢利導,引導大家順此深入討論:“老鄭認為我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不在於嚴格考勤、考試上,而在於聯係實際改進教學方法,很有道理。大家對此議論一下吧!”對老鄭是個鼓勵,大家討論也有了方向,會議就會深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