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生動的語言對於活躍會議氣氛、打破沉默局麵,調動與會者情緒具有重要作用。幽默型的領導主持會議,會議氣氛一般比較活躍,與會者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在主持會議時,適當插入幽默語言,能增強講話的生動性、趣味性,使與會人員在緊張的會議中獲得放鬆,促使大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會議任務。
領導者要先對前麵的發言或講話中最精華的東西給予概括和肯定,畫龍點睛,做好鋪墊;然後根據後麵議題的特點,渲染蓄勢,讓聽眾感到貼切自然,順理成章。當然,由於會議類型不同,連接話語長還是短,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能生搬硬套。若需要連接語,既可順帶,也可反推;可以借言,也可直說;可以設疑,也可問答。總之要使其別開生麵,恰到好處。
領導要能夠洞察現場情勢,抓住眾人共同關心的話題,廣開言路。你可以身先士卒,帶頭發言,為他人作好鋪墊;也可以語調親切,言語詼諧,吸引與會者的注意力,使那些持漠然態度者也能積極投入;也可以層層設問,啟迪思考,借助“頭腦風暴”傾聽更多意見。會議局麵的展開有賴於領導者的引導能力,但在根本上還在於領導者應具備較好的素質。
靈活應對,活躍氣氛。
會議主持者盡管事先對會議進行了認真的準備,但在會議進行中往往還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局麵和情況。對這些情況,主持者要沉著冷靜,靠自己的應變能力恰當地加以處理。
1、開局冷場
在討論中遇到無人發言或無任何反應、陷入冷場時,主持人應分清原因,分別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
一是與會者無思想準備,一時難以發言。特別是事先沒有打招呼,臨時召開會議容易出現冷場,這時會議主持者可以鼓勵大家先談不成熟意見,在討論中再補充完善,也可以讓大家先做短暫的準備,然後發言。
二是與會者對所討論的議題不理解、不明白而感到無從開口,會議主持者應詳細、明確地交代議題,對與會者進行耐心啟發。
三是會議議題直接涉及與會者多數人的利益,因有顧慮而造成的冷場,會議主持者應先啟發與其利益關係不太大的,或者是大家公認比較正直、公道的人發言,然後再逐步深入。隻要有人開了頭,冷場就會變成熱烈。
四是會議議題有一定的難度和複雜性,一時不易提出明確意見而出現冷場,這時會議主持者可以由淺入深,啟發大家開動腦筋,逐步接觸問題的實質,也可以選擇分析能力強、比較敏銳的同誌率先發言,打開突破口再引導大家討論發言。
2、氣氛沉悶
會議中經常會出現沉悶的現象,這很正常。但是作為主持人,如果讓會議陷入沉默那就是失敗的、不合格的主持人。當一部分人在會議上沉默時,主持者應當思索沉默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會議中的沉默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害羞、膽小的沉默。有些人膽小,當他們想在眾人麵前講話時,舌頭就發緊。不要問一些使人難以回答的問題使這種人感到難為情,相反,問一些你認為他們能夠回答的問題,例如,有關他們的工作、家庭或他們如何處理某一特殊情況的問題。有機會就表揚他們,拍拍他們的肩膀,幫助他們克服發言時的不安心理。
有的人有較好的意見和看法,但因為某種顧慮而沉默不語。對於這種情況,主持人應想辦法打消這些人的顧慮,支持他們發言。有的人怕講不好,被人譏笑,既想講又不敢講,會議主持人要尋找機會鼓勵他發言,表示出對他的發言很感興趣,促使他大膽發言。
(2)清高的沉默。如果是與會人員清高閉守、不肯多言而保持沉默,這一類人往往是閱曆較深、比較嚴謹、有自己的見解。他們一方麵想表現自己,另一方麵又擺出一副清高不凡的架子。對這類人,主持者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尊重,讓他感覺到自己的意見很重要。
(3)無所謂的沉默。當會議議題與部分人關係不大時,有人會認為議題與己無關,抱無所謂的態度而不願開動腦筋。會議主持者應采取恰當的方法把他們引導到會議議題上來,促使其思考問題。
(4)對立的沉默。這類人要麼是對議題有不同意見不想說,要麼是對主持人有意見不願說,就會采取不予理睬的態度。主持人應從團結的願望出發,不計個人恩怨,主動、熱情地引導他們發言,以親切的感情和語氣使他們改變態度,並對他們的發言持重視態度,鼓勵他們講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對不正確的意見也不要介意。
當然,會議中還有一些出自其他原因的沉默現象。如有的人不吭聲是表示同意,有的暫時不表態是想聽別人意見後再說,有的人不表態是沒有新的意見等,這些情況均屬正常,不必在意。
3、離題萬裏
開會時經常出現離題的現象,甚至最出色的主持人也要想盡辦法製止。這種現象出現過多的時候,會議就會脫離軌道,進程很慢。作為主持人,你的職責是善於把會議引上正軌。離題時不可強扭,也不能不扭。強扭會挫傷積極性,不扭就可能開成無效會議。你可以采用下麵這幾種方法:
一是接過討論的某句話,順勢巧妙自然地引回到正題上來。你可以說:“這是個頗有意思的意見。可這對討論我們的問題適用嗎?”這樣可能會使別人察覺到他們離題了,使他們回到討論的議題上。
二是聯係議論的某一層意思,提出新的話題引入到正題中。
三是用一句風趣的話截住議論而引入正題。
對付離題現象的處理絕對不能簡單粗暴,而應盡可能采用不影響情緒和氣氛的方式,用禮貌的形式提醒發言者。或者,如果可能的話,逐步把較遠的討論與眼前的問題結合起來,可以把大家引回軌道上來。如果還不行,就總結一下到目前為止已經說過的內容。這就會調整其方向,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議題上來。
4、竊竊私語
當一個人開始與周圍的人交談幹擾了會議時,你該怎麼辦?最好的辦法是盡可能不理睬他。總有些人不體諒他人的感受,你不得不容忍他們。
如果交談達到必須加以製止時,你可以通過直接提問來試著打斷交談者。或者,也可以停止發言,等著他們安靜下來。
還有,如果你想製止他們,就請他們總結一下最後幾個建議,並估計其可行性。他們在腦子裏對這些或許不大清楚,說出來,他們就會注意了。
以上就是領導者在會議上最應遵守的幾條準則,這些準則適用於各種會議,也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所以領導者應該用心去記住,但是最為重要的是,領導要明白開會的目的是什麼。
善始善終,有頭有尾。
會議既然有開頭,也就應該有結尾。在會議即將結束時,主持者要對會議召開的有關情況及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簡明扼要、全麵客觀的總結和歸納。對不能確定的或未解決的問題作出解釋說明。有的主持者能把會議的有關情況總結得很精煉、很概括、很有高度,讓人一聽就明白。而有的則不善於總結,對會議的精華把握不準,要麼重複別人的話語,要麼不著邊際隨意發揮,既沒有深度,也沒有高度。
會議總結雖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其內容大體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部分,會議基本情況。這一部分主要是講會議的進程,與會者的表現。
第二部分,會議的主要收獲。這一部分是會議總結的重點。主要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會議統一了哪些思想,提高了哪些認識,研究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三部分,今後工作意見。這一部分主要是根據會議總的精神,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實施會議主題的意見。就是對會議的傳達學習、貫徹落實提出具體要求,對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到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會議總結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
1、直敘法
就是簡要概括地回顧敘述會議辦了哪些事,達到了哪些共識,解決了什麼問題,加深與會者的印象。
2、歸納法
就是在簡要回顧會議的基礎上,對整個會議進行高度歸納、概括。
3、鼓動法
在對會議作全麵總結的情況下,用鼓舞人心的話作總結,對大家提出希望和要求,號召大家為實現某個目標或完成某項任務而努力工作。
會議的總結是詳細還是簡要,這要根據會議的要求、會議氣氛、與會人員、時間安排等情況而定。可以根據上述介紹的一般結構和方法進行調整、完善,靈活掌握。
總結應力求客觀、符合實際。不要言過其實,隨意誇大。對會議的總結,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及時、客觀地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今後需要努力的方麵。會議的總結,往往能起到提醒、強化下屬意識的積極作用,所以領導者一定要加以重視。
把握主持會議的準則。
很多領導都認為,會議隻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主持會議很容易。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要真正主持好會議,充分調動與會者的積極性,達到預期效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領導是會議的“舵手”,要隨時把握、駕馭好會議之舟,啟發引導大家,始終遵循會議既定的議題、日程,進行充分研討,才能如期達到預想的目的。這就要求領導必須使與會者充分了解議題。開始就要講明會議共有哪些議題,怎麼個開法,有哪些要求,與會者要承擔什麼任務等諸多環節,無論哪個環節處理不好,都會影響會議的效果。有效地主持好會議,是領導說話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麵,也是領導的一項基本功。
其中很多事項需要先安排:哪一項應由與會者在會上做出決定;哪一項隻需聽一聽與會者的意見,以便進一步補充;哪一項隻是告知性地打打招呼,介紹一下情況,暫不討論;哪一項與會者必須和上級保持一致,隻研究怎麼協調行動等。要與會者聽得明白,主持會議的領導者就必須講得清楚,把會議的目的、要求、內容諸項一一交代給大家,層次要清晰,邏輯要嚴密,表達要準確,中心要突出。切不可主次不分,輕重不分,內容龐雜,使聽眾不知所雲,無所遵循。因此,要做好工作會議的主持,領導者需注意做到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