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把男孩培養成盡責的男人(1 / 3)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主動施以積極有益作用的精神。它與“責任”有著本質的區別,責任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是人分內應做之事,它有時需要一定的組織、製度或者機製促使人盡力做好,故“責任”有被動的屬性,而責任感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

責任感從本質上講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人隻有有了責任感,才能具有驅動自己勇往直前,才能感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

一個人如果沒有責任感,會從很多方麵出問題,比如工作不會取得應有的業績,經營會損人利己,家庭不會幸福,還會常常惹人厭、討人嫌。沒有責任感,甚至能使人發生異化,人的個性片麵甚至畸形發展,為自己賴以生存的社會所不容,最後走向沉淪、頹廢或者成為社會的異己力量。

責任感是人的基本道德規範,在責任感的基礎上才能架構完整道德體係,沒有責任感也就沒有道德。因此,責任感在人的素質結構中處於核心地位。

無論是前些年到大學為莘莘學子作演講,還是近些年為家長作講座,我都會講到作為一個人要擁有“社會責任感、曆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我希望用我的聲音喚醒國人,讓中華民族複興,吾輩責無旁貸。

做一個盡責的人,不僅僅是對別人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負責任。可是,由於教育的缺失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和責任心,孩子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學習文化課及特長班,很少有時間參加社會活動及家庭活動,對社會認知少,與真正的生活相脫節,所以才產生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個人主義。如果社會到處都充斥著這種情緒,對於家庭、社會乃至國家都是一場災難。所以,男孩當以責任為重,盡責有為,有所擔當。

案例——

我的一個事業很成功的哥們,給我講述過他小時候的故事:

雖然我是個男孩,但是從小我就依賴性很強,我的幾個姐姐對我總是嗤之以鼻,說我是耍賴,沒出息。我總是嘿嘿一笑,不理會。

12歲小學畢業後,我到外地去讀書要住校,由於我膽子特別小,所以當我爸爸和我說這個決定的時候,我是死活不願意啊,可是胳膊扭不過大腿。

開學那天,我媽和我爸送我去學校,給我把行禮整理好了,又跟老師打了招呼,就準備回家了。我緊緊地追在媽媽身後,希望事情能有所轉機。爸爸看到我這個樣子,不樂意了:“混蛋小子,你現在是個男孩,以後你會是個男人,你這歪歪嘰嘰的,像什麼樣子?你老子我當年沒爹沒媽不照樣活過來了嗎?咱家裏,出了咱爺兩剩下的淨是一幫娘們,咱不能讓她們這幫娘們看笑話,是不是?男人,就要有責任感,就要有所擔當。記得,你是個男人,哭哭啼啼的,那是娘們做的事,不是男人。”

爸爸說的話很俗,但是我卻一直都很喜歡這個調調。我當時委屈地說。“可我現在也不是男人,才是男孩,男人做的事我現在做不來,我就想回家,不想住校。”這時,宿舍主管老師過來了,我趕緊抹了眼淚,我雖然膽小,但是要強,所以哭也不在別人麵前哭。宿舍老師過來和爸爸說兩句話,帶我就回去了。進學校的時候,想想爸爸剛才的話語,我不再那麼害怕了,渾身也有了勁頭……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 做有責任感的爸媽

我們都知道家長的身教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在所以身教中,影響最大的莫屬家長的責任感和道義感。無論家長處於社會的哪個層麵,對國家大事應予以關注,有參與選舉的機會是應認真對待,對公共事務應獻計獻策,為社會多盡一份力,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在家庭中承擔起養老教子的責任。總有家長以工作忙為由,對家庭事務關心甚少,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為家長還是要把家庭事務做好,小家是國家的組成分子。這樣,家長就為孩子營造了一個有所擔當的氛圍。

責任感是一個人優秀的素質,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擁有責任感,會備受尊重;擁有責任感,才能擔起生活的重擔。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應該引起爸爸媽媽足夠的重視。

除卻家長自身的垂範作用外,家長還要有心培養兒子的責任感,比如:在家裏,讓孩子承擔必要的家務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校裏,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相關事宜,還能主動為同學和老師分憂,有集體榮譽感;在社會上,履行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能夠助人為樂。

想要培養兒子的責任感,就做有責任感的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言談處事裏,不能推脫和逃避自己的責任,把個人榮辱和民族興衰都做為己任,在有意與無意中在孩子心裏打下了烙印,這對於把男孩培養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將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 男人要有所擔當

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刀耕火種和原始狩獵的年代,今日社會男人依然是主體,在單位是中流砥柱,在家裏是頂梁柱,所以男人要挺起腰板,有所擔當。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一定會努力工作,即使事業無大成,他也決不會氣餒,即使做的事情不是他最喜歡的,他也會為此奮鬥,因為有責任在肩。

在這個世界上,大凡做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物,皆由其責任感使然,甚至這些人即使在自己並非最喜歡的工作崗位上,也可以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幾年前,美國心理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位傑出人士做了調查,結果這些傑出人物的答案幾乎不約而同:“任何的抱怨、消極、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確與明智的選擇。”正是在這種高度責任感的驅使下,他們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

案例中這位爸爸的話聽著確實有些粗俗,但是話糙理不糙:男人,就要有責任感,就要有所擔當。正是這位有擔當的男人才支撐起這樣一大家子,才給予膽小軟弱的兒子承擔責任的勇氣與力量,才使兒子成為一個堅強的男子漢,成就了一番事業。

孩子小時候喜歡逃避責任,家長又不及時引導,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不負責的人。轟動全國的藥家鑫事件,雖然已塵埃落定,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反思,一個大學生,駕車撞傷人,怕擔責任,又把人殺死,這是何等的殘忍,雖然人們為他的年輕生命而婉惜,更多卻是對他滅絕人性的不負責任而痛恨。逝者逝亦,生者要痛定思痛,引以為戒。

如果遇到孩子做了不負責任的事情,父母一定不能縱容孩子,要讓孩子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告訴兒子,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自己應負的責任,逃避是懦弱的本表現,而男孩骨子裏都是要強的,所以他不會輕易就服輸的,就如案例中的這個孩子,父親的厲聲斥責和激將,激起了自尊和自信,給孩子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擁有責任感的男人更能闖出自己的天地,有所擔當的男人更加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您想讓您的兒子成為受人尊重事業有成的男人,那您就要在他的心中植下“責任”這棵幼苗。

做家務是孩子的基本職責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家是他成長的地方,孩子會不斷的在家裏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在家庭建設中孩子也要獻出一份力、盡一份責。權利和義務總是相輔相成的。

很多家長基於對孩子的愛,對他的期望,總是給孩子提供最優越的環境,總是舍不得讓孩子做任何事情。其實,對於孩子來講,學習應是他的主要責任,這種學習包括方方麵麵,承擔必要的家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營造整潔、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有助於我們身心得到放鬆,但須付出家務勞動才能創造好的環境,所以,學習做家務是孩子走入生活的第一步。

家務活有的簡單,有的複雜,做飯菜應算複雜的,可稍大些學習。讓孩子先做簡單的家務,在能自理的基礎上,可讓他倒垃圾,取東西,提所采購的生活用品,到附近商店零星采購物品,這些都是順手而為之的家務事,做起來簡單,孩子也不會抗拒。然後視情況讓孩子做複雜一些的事情。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家務,采取軟硬兼施的辦法,這不可取,應讓孩子知道,做這些事是他的份內所為,不是家長強加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