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如果哪天你把一天的時間記錄一下,會驚訝地發現:拖延耗掉了我們很多的時間。很多情況下,拖延是因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當自己要付出勞動或作出抉擇時,我們總會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與安慰,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有的人能在瞬間果斷地戰勝惰性,積極主動地麵對挑戰;而有的人卻深陷於“思想鬥爭”的泥潭,自己被主動性和惰性拉來拉去,不知所措,無法定奪……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浪費了。其實拖延就是縱容惰性,也就是給了惰性機會,如果形成習慣,它會很容易消磨人的意誌,使你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懷疑自己的毅力,懷疑自己的目標,甚至會使自己的性格變得猶豫不決,養成一種辦事拖拉的工作作風。
適當的謹慎是必要的,但謹慎過頭就是優柔寡斷,更何況很多像早上起床這樣的事是沒必要作任何考慮的,所以,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去拖延,而不是想盡一切借口去拖延。絕不能讓“我是不是可以等一等”這樣的念頭控製自己。
愛默生曾說:“緊驅他的四輪車到別的星球上去的人,比在泥濘的道上追蹤蝸牛行跡的人,更容易達到他的目標!”馬上行動吧,從一開始就著手準備,而不是在最後的關頭草草了事讓心中留著遺憾和不甘。
第二節 做一個不想“如果”隻想“如何”的人
思考的危機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危機。——柏拉圖
EQ關鍵詞 直麵困頓
麵對問題有兩種人:一種人是一味退縮,“我不行,我找不到好方法”;另一種人卻是迎難而上,堅信如果有一千個問題,必有一千零一個方法。後一種人永遠不會被問題難倒,他們總能找到適當的方法。
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中,我們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很大,比如“我將來究竟要做什麼”、“人類社會會向何種方向發展”;有的很小,比如“給朋友送什麼樣的生日禮物”、“和爸爸之間的誤會怎麼消解”,等等。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它們都是同樣重要的問題,它們都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你願意去探索,你可能成為一個哲學家、政治家,或者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一個知心的朋友。當然更多的情況是,也許我們努力了,但還是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內心有極大的挫敗感,造成我們在下一次麵對同樣的問題的時候,依舊得過且過:成績不好,不是我願意的;爸爸不理解,那就不和他說話好了……慢慢地,我們就學會了找借口,或者是成為一個總是以“如果”開頭的發言者。
人生中真的有那麼多不解之謎嗎?未必如此,有一個秘密你可能不知道,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
一位名叫雪莉的小姐被美國全國汽車公司製造的一輛卡車撞倒,司機踩了刹車,卡車把雪莉小姐卷入車下,導致雪莉小姐被迫截去了四肢,骨盆也被碾碎。全國汽車公司的辯護律師馬格雷先生在法庭上巧妙地利用了各種證據,推翻了當時幾名目擊者的證詞,雪莉小姐因此敗訴。
傷心絕望的雪莉小姐向珍妮弗·帕克小姐求援。珍妮弗通過調查掌握了該汽車公司的產品近年來的15次車禍情況——原因完全相同,該汽車的製動係統有問題,急刹車時,車子後部會打轉,把受害者卷入車底。
珍妮弗對馬格雷說:“卡車製動裝置有問題,你隱瞞了它。我希望汽車公司拿出200萬美元來給那位姑娘,否則,我們將會繼續提出控告。”
馬格雷回答道:“好吧,不過我明天要去倫敦,一個星期後回來,屆時我們研究一下,做出適當安排。”
一個星期後,馬格雷卻沒有露麵。珍妮弗感到自己是上當了,但又不知道為什麼上當。後來,她的目光掃到了日曆上——珍妮弗恍然大悟,訴訟時效馬上就到期了。珍妮弗怒氣衝衝地給馬格雷打了個電話,馬格雷在電話中得意洋洋地放聲大笑:“小姐,訴訟時效今天過期,誰也不能控告我們了!希望你下一次變得聰明些!”
珍妮弗幾乎要被氣瘋了,她問秘書:“準備好這份案卷要多少時間?”
秘書回答:“需要三四個小時。現在是下午一點鍾,即使我們用最快的速度草擬好文件,再找到一家律師事務所,由他們草擬出一份新文件交到法院,那也來不及了。”
“時間!時間!該死的時間!”珍妮弗急得在屋中團團轉。突然,一道靈光在她的腦海中閃現——全國汽車公司在美國各地都有分公司,為什麼不把起訴地點往西移呢?隔一個時區就差一個小時啊!
位於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在西十區,與紐約時間相差整整五個小時!對,就在夏威夷起訴!
珍妮弗贏得了至關重要的幾個小時,她以雄辯的事實、催人淚下的語言,贏得了陪審團成員們的支持。陪審團一致裁決:珍妮弗勝訴,全國汽車公司賠償雪莉小姐600萬美元損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