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了解他人,完美溝通(2)(1 / 3)

每一個與西奧多·羅斯福交談過的人,都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驚訝。哥馬利爾·布雷佛曾這樣寫道:“無論是一名牛仔或騎兵,紐約政客或外交官,羅斯福都知道該對他說什麼話。”他是怎麼辦到的呢?原來,每當有人來訪的前一天晚上,羅斯福就“開夜車”,翻讀這位客人特別感興趣的話題。因為羅斯福知道,打動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對方談論他最感興趣的事物。

耶魯大學的前任文學教授威廉·菲利浦在他那篇談論人性的文章中寫道:

“當我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到姨媽家去度周末,正好一個中年人來訪,跟我姨媽寒暄一陣之後,他把注意力放在了我身上。那段時間我正好對帆船非常熱衷,而這位來訪者就以一種使我非常感興趣的方式跟我討論帆船。他走了之後,我對他大為稱讚。多麼棒的人!他對帆船多麼了解!可我姨媽對我說,他是一名紐約的律師,對帆船一點也不感興趣。”

那他為什麼一直都在談帆船呢?

“因為他覺得我對帆船感興趣,談論這個話題會讓我高興——他知道怎樣使自己受人歡迎。”

西奧多·羅斯福無疑是掌握了一些為人處世的經驗,不要覺得這樣做很偽善,如果你真的希望和對方產生共鳴,自然要以對方為主角,談論他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你總是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拿出自己的家庭相冊給對方看,對方可能很快就不耐煩了。

杜維諾先生一直試著要把麵包賣給紐約的某家飯店。然而,盡管他每天都打電話給該飯店的經理,也去參加該經理組織的社交聚會,甚至還在該飯店訂了個房間,住在那兒,以便促成這筆生意,但他還是一無所獲。

在此之後,杜維諾先生決心改變策略。他首先找出那個飯店經理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接著采取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發現他是一個叫做‘美國旅館招待者’的旅館人士組織的一員。實際上,他不隻是該組織的一員,還被選為主席以及‘國際招待者’的負責人。不論會議在什麼地方舉行,他一定會出席,即使路途遙遠。”

“因此,這次我見到他的時候,我開始談論他的那個組織。我得到的反應真令人吃驚。他跟我談了半個小時,都是有關這個組織的。他的語調充滿熱忱,可以輕易地看出來,那個組織是他的興趣所在,就像是他的生命火焰。”

“雖然當時我一點也沒提到麵包的事,但是幾天之後,他飯店的大廚師打電話給我,要我把麵包樣品和價目表送過去。”

“‘我不知道你對那個老先生做了什麼手腳,’那位大廚師見到我的時候說,‘但你真的把他說動了!’”

“想想看吧!——如果我不是用心去找出他的興趣所在,了解到他喜歡談的是什麼,那我可能至今還沒成功。”

所以,情商研究專家告訴我們,打動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對方談論他最感興趣的事物。因為,每個人都是他興趣領域的專家,聽他講,你不僅會獲得新知,還能贏得友誼。

第四節 聽弦外之音,敏銳地讀懂“暗語”

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不隻是去聽他說出的話,也要去聽他沒有說出的話。——紀伯倫

EQ關鍵詞 聽者有意

人們溝通的失敗往往與情商的高低有直接關係,因為一個不會聽“弦外之音”的人,一般也不是個溝通高手。聽他人的言外之意屬於識別他人情緒的範疇。

毫無疑問,我們人際溝通過程中是需要“弦外之音”的。畢竟在很多時候,說話不能太直接、太明了。比方說,批評人,你不能傷了人的自尊;給領導提建議,你不能讓人覺得你比領導還能;麵對別人的提問,你有難言之隱,你不能說,但也得讓人有個台階下;事情緊急,但涉及商業機密,隻有你的親信才能明白的“暗語”是最好的選擇……

有一次,齊威王決定派能言善辯的淳於髡去趙國搬兵。他讓淳於髡駕上馬車10輛,裝上黃金100兩。淳於髡見了放聲大笑,連係帽子的帶子都笑斷了。

齊威王不高興地問:“先生是嫌這些東西少嗎?”

淳於髡說:“我怎麼敢嫌少呢?”

齊威王又問:“那你剛才笑什麼呀?”

淳於髡說:“大王息怒,今天我從東麵來時,看見有個農民在田裏求田神賜給他一個豐收年,他拿著一隻豬蹄和一壇子酒,祈禱說:‘田神啊田神,請你保佑我五穀成熟,米糧滿倉吧!’他的祭品那麼少,而想得到的卻是那麼多。我剛才想到了他,所以禁不住想笑。”

齊威王領悟了他的隱語,馬上給他黃金1000兩,車馬100輛,白璧10對。淳於髡於是出使趙國,搬來了10萬精兵。

說話交流時有一種情況非常令人尷尬,那就是說者有心,聽者卻無意。任你費盡心機、磨破口舌,對方總是不明白你真正的意思,結果是聽的著急,說的更著急,尷尬至極。我們這裏所說的“意”,指的正是“言外之意”。

王坤準備借助好友趙廣的路子做筆生意,可就在他將一筆巨款交給趙廣的第二天,趙廣暴病身亡。王坤立刻陷入了兩難境地:若開口追款,太刺激趙廣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麵又難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