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了解他人,完美溝通(2)(2 / 3)

幫忙料理完後事,王坤是這樣對趙夫人說的:“真沒想到趙哥走得這麼早,我們的合作才開始呢。這樣吧嫂子,趙哥的那些關係戶你也認識,你就出麵把這筆生意繼續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時候盡管說,吃苦花力氣的事情我不怕。你看困難大嗎?”

趙妻見他雖然表麵上並不是要追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王坤的言外之意是:自己隻能跑腿花力氣,卻不熟悉那些門路。於是趙妻反過來安慰他道:“這次出事讓你的生意受損失了,我也沒法幹下去,你還是把錢拿回去再找機會吧。”

趙妻是個非常聰慧的人,她聽明白了王坤的言外之意。這樣也避免了他們之間的尷尬與可能產生的矛盾。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一些不能準確抓住他人言語中信息的人,最後往往慘遭失敗。

沈萬三秀是明朝初年江蘇昆山一帶有名的大富翁。他原名沈富,因當時民間習慣將名門望族中的人稱作“秀”,連上姓名和排行,因此他又被稱作沈萬三秀。至於名字再嵌上一個“萬”字,則是因為他擁有萬貫家財。

沈萬三秀竭力向剛剛建立的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誠,拚命地向新政府輸銀納糧,討好朱元璋,想給他留個好印象。

朱元璋於是下令要沈萬三秀出錢修金陵的城牆。沈萬三秀負責的是從洪武門到西門一段,占金陵城牆總工程量的三分之一。沈萬三秀不僅按質量提前完了工,而且還提出由他出錢犒勞士兵。

沈萬三秀這樣做,本來也是想討好朱元璋,但沒想到弄巧成拙。朱元璋一聽,當即火了,他說:“朕有百萬雄師,你犒勞得了嗎?”

沈萬三秀沒聽出朱元璋的弦外之音,麵對如此詰難,他居然毫無難色,表示:“即使如此,我依舊可以犒賞每位將士銀子一兩。”

朱元璋聽了大吃一驚。在與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武裝割據集團爭奪天下時,朱元璋就曾經由於江南豪富支持敵對勢力而吃盡苦頭。現在雖已建國,但國強不如民富,這使朱元璋感到無法忍受。如今沈萬三秀竟然僭越,想代天子犒賞三軍,仗著富有將手伸向軍隊,更使朱元璋火冒三丈。

但朱元璋沒馬上表露出怒意,隻是沉默了一下,冷言道:“軍隊朕自會犒賞,這事你就不必操心了。”

在此之後,朱元璋決意治治沈萬三秀的驕橫之氣。一天,沈萬三秀又來大獻殷勤,朱元璋給了他一文錢。說:“這一文錢是朕的本錢,你給我去放債。隻以一個月作為期限,第二日起至第三十日止,每天取一對合。”

所謂“對合”是指利息與本錢相等。也就是說,朱元璋要求每天利息為百分之百,而且是利滾利。沈萬三秀雖然渾身珠光寶氣,但腹中空空,財力有餘,智慧不足。他心想,這有何難!第二天本利2文,第三天4文,第四天才8文。區區小數,何足掛齒?於是沈萬三秀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任務。

可是,他回家仔細一算,不由得傻眼了,雖然到第十天本利總共也不過512文,可到第二十天就變成了524,288文,而到第三十天也就是最後一天,總數竟高達536,870,912文。要交出5億多文錢,沈萬三秀隻能傾家蕩產了。

後來,沈萬三秀果然傾家蕩產,朱元璋下令將沈家龐大的財產全部抄沒後,又下旨將沈萬三秀全家流放到雲南邊地。

沈萬三秀的悲劇正是由於他聽不懂皇帝言外之意而造成的—一味地奉承,但顯然馬屁拍錯了地方,而且也沒能領會朱元璋的意思,最後隻有家破人亡。

聽得懂弦外之音是為人處世的必要本領,也是一種交往之技,更是我們情商高的體現,它直接關係到我們人際關係的好壞和做事的成敗。

紀伯倫曾經說過:“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不隻去聽他說出的話,而且要去聽他沒有說出的話。”一般說來,一個人不會輕易把自己真實的意見、想法直接地表達出來,但他的感情或意見,總會在他的語言表達裏體現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想真正地了解一個人,就不要一味刨根問底,試圖讓對方表白自己,而是要做一個聰明的傾聽者,從他的弦外之音中揣摩出他真正的心思。

在語言交流中,若你能聽懂“暗語”,領會“言外之真意”,你會愈來愈覺得與人對話是一種很有趣的享受。

第五節 深度了解後才可下結論

沒弄清對方的底細,決不能輕易給出結論。——巴爾紮克

EQ關鍵詞 謹言慎語

某單位每到中午吃飯時,平日裏幾個關係好的年輕人就湊成一桌AA製,年輕人嘛,大都比較大方,每天點的菜都很豐富。旁邊一桌是局長和幾位年歲大些的同誌湊成一桌,點的菜要比年輕人桌上稍遜一籌。這就使年輕人多少有一點不好意思,有時候會招呼他們過來吃,但是沒有一個人肯過來,就連大家公認的最愛占些小便宜的老李也不肯過來。年輕人也就作罷,可是沒多久,年輕人便發現了一個問題:局長他們那桌,吃完飯從來沒有人付過錢!

有一天中午,老李來晚了,局長那桌吃完走人了,年輕人就叫老李過來一起吃。偏有那不省事的好奇者,邊吃飯邊問起老李他們不付錢的事來,老李前後左右看了一看,小聲說道:“可能到月底局長簽個字就一起報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