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了解他人,完美溝通(3)(2 / 3)

老臣說:“第三個小金人最有價值!”

使者默默無語,大臣答對了。

實際上,所有人在心底都重視自己,喜歡談論自己以及他們自己所關心的事,沒有人願意聽別人嘮嘮叨叨地在那兒自吹自擂!我們要像第三個小金人那樣,能聽得進意見,並將之記在心裏,不四處傳揚,既低調又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

《紐約民眾導報》的經濟專欄中刊登了一大幅廣告,宣傳一家公司正在招聘。一位很有能力與經驗的人柯博斯應征了,麵試以前他花費了許多時間在華爾街打聽關於招聘公司的信息。在麵試的時候,他對麵試官說:“能同一位像您這樣具有非凡經曆的人共事,我頗感自豪。我聽說您在二十八年前創業時,除一室、一桌、一速記員外,一無所有,這是真的嗎?”

許多成功的人,都喜歡回憶自己早年的奮鬥曆程,這個人也不例外。他談了許多關於自己如何成功運用450元現金及一個點子最終獲取成功的創業經曆。他講述了自己怎樣與困難搏鬥,怎樣與金錢和譏笑鬥爭,他說那時他從未有休息日,每天工作12~16小時。最後,他戰勝了所有的厄運,現在華爾街的許多名人都到他這裏來索求材料及指導,他對這樣的一種經曆深感自豪……

最後,他簡單地問了柯博斯幾個問題,然後對他的一位副手說:“我想這就是我們正在尋找的人。”

事實上,柯博斯並沒有在這位招聘負責人麵前表現出多麼優秀的能力與經驗,他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讓對方說話。所以,我們在關注口才的重要性同時,首先要學會的並不是要滔滔不絕地辯論,而是少說多聽。

第七節 學會語言的“軟化”藝術

一個好的聽眾不僅在任何場合都受歡迎,他還能接觸到想知道的事情。——威爾遜·米茲納

EQ關鍵詞 委婉含蓄

委婉,或稱婉轉、婉曲,是一種修辭手法。它是指在講話時不直陳本意,而用委婉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義越深越遠,因而也就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委婉含蓄是說話的藝術,它體現了說話者駕馭語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現了對聽眾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隻需意會,不必言傳”的,如果說話者不相信聽眾豐富的想象力把所有的意思和盤托出,這種詞意淺陋、平淡無味的話語不但會使人不悅,而且會使說話失去魅力。

“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劉勰《文心雕龍·諧隱》),意思是指說話人故意說些與本意相關或相似的事物,來烘托本來要直說的意思。這是語言中的一種“緩衝”方法。盡管這“隻是一種治標劑”(傑弗裏·N·利奇語),但它能使本來也許是困難的交往,變得順利起來,讓聽者或看者在比較舒坦的氛圍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稱“委婉”是公關語言中的“軟化”藝術。

傳說漢武帝晚年時很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一天,他對侍臣說:“相書上說,一個人鼻子下麵的‘人中’越長,命就越長,‘人中’長一寸,能活百歲,不知是真是假?”

侍臣東方朔聽了這話後,知道皇上又在做長生不老夢了,不覺哈哈大笑。

皇上見東方朔似有譏諷之意,麵有不悅之色地喝道:“你怎麼敢笑話我!”

東方朔脫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麼敢笑話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臉太難看了。”

漢武帝問:“你為什麼笑彭祖呢?”

東方朔說:“據說彭祖活了800歲,如要真像皇上剛才說的那樣,他的‘人中’就有八寸長,那麼,他的臉不是有丈把長嗎?”

漢武帝聽了,也哈哈大笑。這種委婉含蓄的批評,漢武帝最終愉快地接受了。

林肯也善於以具有視覺效果的詞句來說話。當他對每天送到白宮辦公桌上的那些冗長、複雜的官式報告感到厭倦時,他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但是他不是以那種平淡的詞句來表示反對,而是以一種幾乎不可能被人遺忘的圖畫式字句說出。“當我派一個人出去買馬時,”他說,“我並不希望這個人告訴我這匹馬的尾巴有多少根毛。我隻希望知道它的特點何在。”這裏,林肯運用了一種以甲喻乙,但又不明說乙的暗喻,婉轉地表達自己的本意——不願意批閱冗長複雜、毫無重點的報告,彙報人應該像買馬人報告馬的特點那樣,抓住重點即可。林肯這種拐彎抹角的方法就是一種“軟化”的藝術。

現代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是個自甘寂寞的人,他居家耕讀,閉門謝客,最怕被人宣傳,尤其不願在報刊、電視中揚名露麵。他的《圍城》再版以後,又拍成了電視,在國內外引起轟動。不少新聞機構的記者都想約見采訪他,均被錢老謝絕了。一天,一位英國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他家的電話,希望能登門拜見錢老。錢老一再婉言謝絕沒有效果,就妙語驚人地對這位英國女士說:“你吃了一隻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洋女士終被說服了。

錢先生的回話從語言效果上看,達到了“一石三鳥”的奇效:其一,是屬於語義寬泛,富有彈性的模糊語言,給聽話人以思考悟理的伸縮餘地;其二,是與外賓女士交際中,不宜直接明拒,采用寬泛含蓄的語言,尤顯得有禮有節;其三,更反映了錢先生超脫盛名之累、自比“母雞”的這種謙遜淳樸的人格之美。一言既出,不僅無懈可擊,且又引人領悟話語中的深意,格外令人敬仰錢老的大家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