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向他人傳遞信息的時候,可借助各種輔助手段來表達。諸如語言、聲調、手勢、眼神、麵部表情……而像手勢和麵部表情等都屬於“無聲語言”,有人形容他人“口是心非”,也就是說嘴巴表達的可以隨意改變,而無聲的語言依然會泄露其心中的秘密。
尼克鬆卷入“水門事件”後,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出現了摸弄臉頰、下巴等動作。而在“水門事件”爆發前,尼克鬆從未有過這種動作,心理學家法斯特教授據此認為,尼克鬆與該事件肯定脫離不了幹係。而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臉部表情在反映一個人的情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鑒別情緒的主要標誌。當然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不隻是從臉部表現出來,當人們努力抑製臉部表情的變化時,他的身體其他部位會在無意中泄露真情。
例如,一個人用和藹微笑的麵容去掩飾對對方的憤怒時,他那緊握的拳頭、僵硬的肢體,會明白無誤地告訴對方他的真實情緒。摸自己身體這種“自我接觸”,在心理學上可以解釋為“自我安慰”。為了彌補自身的弱點或掩飾某種情緒,人們往往會無意識地做出種種自我接觸的動作。尼克鬆的自我接觸,就是由於證據確鑿而不自覺地將其恐懼心理流露了出來。
自我接觸的基本意義多為內心不安、緊張過度、恐懼等。人在精神上受到傷害或產生緊張情緒時,便會不由自主做出種種舉動,觸摸自己的身體,如撫摸、抓、捏等。比如,一個人不斷地把兩隻手的手指交叉在一起,那就是他內心緊張不安的一種客觀折射。
攤開雙手,是許多人要表示真誠與公開的一個姿勢。意大利人毫無拘束地使用這種姿態,當他們受挫時,便將攤開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麼辦呢”的姿態。而聳肩的姿態也隨著張手和手掌朝上而來,演員常常用到這個姿勢,不隻是表現情緒,即使在演員說話前,也能顯示這個角色的開放個性。
注意一下小孩,當他們對自己所完成的事感到驕傲時,便會坦率地將他的手顯露出來,但是,當他們有罪惡感,或對一個情況產生懷疑時,便會將手藏在口袋中或背後。與開放接納的姿勢相對的,是一種保護自己身體,隱藏個人情緒,對抗欺侮的姿態。此類無聲語言還很多,需要有心人的細心發現與運用。
看懂他人臉色再說話辦事很重要,察言觀色是成功必備的技能。所謂“觀色”是解析無聲語言的能力,韓非子曾說:“向君主進諫,最忌諱的便是當麵觸犯。”
春秋時代的齊國宰相管仲在進諫時總是察言觀色,等到適當的時機再從旁進諫。但是有一次,他一不小心還是觸到了齊桓公的“逆鱗”。
管仲審核國家預算支用的情況時,發現宴客費用居然高達三分之二,而其他的經費隻有三分之一。他認為這太浪費,此風斷不可長。於是,管仲立刻去找桓公,當著眾臣的麵說:“大王,必須要裁減宴客費用,不能如此奢侈……”
話未說完,齊桓公便麵色大變,語氣激動地反駁說:“你為什麼也要這樣說呢?想想看,雖然款待那些賓客稍微隆重了些,但目的也是為了使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他們回國後才會大力地替我國宣傳。如果怠慢那些賓客,他們一定會不高興,回國後就會大肆說我國的壞話。糧食能夠生產出來,物品也能製造出來,又何必要節省呢?要知道,君主最重視的是聲譽啊!”
“是!是!主公聖明。”管仲不再強爭,即刻退下。
如果換作是一個好辯的人士,在君主盛怒的情況下繼續抗爭下去,可以想象會有什麼後果。管仲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善於察言觀色:他從齊桓公的臉色和語氣中察覺到此時齊桓公心情不佳,不會接受勸諫,自己應做到該進則進、該退則退、當止則止,於是他不再繼續損害君主的尊嚴,而是在後來的工作中慢慢影響齊桓公,使問題逐步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