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如何使自己具有幽默感呢?情商研究專家告訴我們:
1.要在構思上下工夫,掌握必要的技巧
幽默風趣是一種“快語藝術”,它突破慣性思維,遵循反常原則,想得快、說得快,觸景即發、涉事成趣,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比如有位將軍問一位戰士:“馬克思是哪國人?”戰士想了一會兒說:“法國人。”將軍一愣,說:“哦,馬克思搬家了。”對於這個常識性問題都答不出,將軍當然不快,但這一“岔”,構成了幽默,也包含了對戰士的批評教育。
2.要注意靈活運用修辭手法
極度的誇張、反常的妙喻、含蓄的反語,以及對比、擬人、對偶……都能構成幽默。另外,選詞的俏皮、句式的奇特也能構成幽默。表達時,特殊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半遮半掩、濃淡相宜或者委婉圓巧、引而不發,甚至一個姿勢、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都能表達意味深長的幽默和風趣。
3.注意搜集幽默素材
豐富多彩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有趣的素材,這些素材無意識地進入我們記憶倉庫的也很多,我們如果做個有心人,就會使自己的語言材料豐富起來。例如諺語、格言、趣聞、笑話等,我們可以提取、改裝並加工利用,這樣我們的語言就會增加許多趣味性的“調料”了。
4.用“趣味思維方式”捕捉生活中的喜劇因素
“趣味思維”是一種反常的“錯位思維”,這種人不按照普通人的思路想,而是“岔”到有趣的一麵去。演說家羅伯特是個光頭,有人揶揄他總是出門忘了戴上帽子,他說:“你們不知道光頭的好處,我可是第一個知道下雨的人。”羅伯特並不為自己的禿頂苦惱,反而“美化”光頭,用“趣味思維方式”捕捉自己身上的“喜劇因素”,產生了詼諧的效果。
幽默風趣較多運用於應變語境。作為口才訓練的終結,幽默風趣的表達是應該達到的較高境界。通過“趣說訓練”,要在進一步提高心理素質的同時,習慣於“趣味思維方式”,習慣於用“錯位”語言藝術構成風趣和幽默,並掌握幾種常見的幽默表達技巧。通過說俏皮話、自嘲、講笑話等訓練手段,使表達更風趣、詼諧,更有吸引力。
美國黑人律師約翰·羅克勤1862年發表反奴隸製演說,一登台這樣說:
“女士們、先生們,我到這裏來,與其說是發表講話,還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添一點點顏色……”
顯然,黑人麵對白人群眾是“添”了點顏色,但除此還有言外之意,這裏用的是雙關手法。
我們日常生活中,隻要不滿足於“慣性表達”,善於說話前先在腦子裏打個“彎”,這時說出來的話也許就俏皮得多。說一個人思想很保守,不聽勸,說“他呀,榆樹疙瘩,不開竅”,就風趣多了。
說話風趣,最常見的是選詞擇語很俏皮,有口才的人常常是不用陳詞套話說話,而要繞個彎子用俗語、諺語、外來語或用比喻、比擬、反語、雙關等來說話。
幽默作為一種“錯位”語言藝術,常常運用意外的甚至驢唇不對馬嘴的移植或組合,構成令人捧腹的幽默,因此要突破常規思維,這樣才能巧發奇中。平時要多留意以錯位為特征的幽默言語,但要注意,幽默的俏皮話並非格調低下的嘩眾取寵,表達時要恰到好處,多用則令人生厭,近於油滑。幽默風趣的目的是激活信息輸出機製,調節人際關係,絕不是不顧場合的挖苦和嘲弄。高明的風趣和幽默益智明理,折射出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它是以不傷害別人為前提的。
趣說自己,是把自己看作幽默對象,風趣地介紹自己的缺點、優點、特有的經曆和思想感情等。說自己的缺點是一種自嘲,但這不是自輕自賤,而是一種豁達開朗和返璞歸真的人性美的體現。有時趣說自己也是一種高超的應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