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促進情感,提升幸福(1)(2 / 3)

情緒可以成為你幹擾對手、打敗對手的有效工具;反過來說,情緒也會成為對手攻擊你的“暗器”,讓你喪失理智,鑄成大錯。

控製自我情緒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藝術。一個不懂得控製自我的人,隻會任由其情緒的發展,使自己有如一頭失控的野獸,一旦不小心闖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則會傷人傷己。人是群居的動物,不可能總是一個人獨處,因此,一旦情緒失控,必將波及他人。控製自我絕對是種必須具備的能力。

1754年,身為上校的華盛頓率領部下駐防亞曆山大市。當時正值弗吉尼亞州議會選舉議員,有一個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據說,華盛頓與佩恩就選舉問題展開激烈爭論,說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話。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將華盛頓打倒在地。當華盛頓的部下跑上來要教訓佩恩時,華盛頓急忙阻止了他們,並勸說他們返回營地。

第二天一早,華盛頓就托人帶給佩恩一張便條,約他到一家小酒館見麵。佩恩料定必有一場決鬥,做好準備後趕到酒館。令他驚訝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槍而是美酒。

華盛頓站起身來,伸出手迎接他。華盛頓說:“佩恩先生,昨天確實是我不對,我該那樣說,不過你已然采取行動挽回了麵子。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從此以後,佩恩成為華盛頓的一個狂熱崇拜者。

我們在欽佩偉人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控製自我的重要。許多偉人之所以能夠名垂千古,與他們的從容豁達、寵辱不驚有很大的關係。而芸芸眾生也許更多的是任由情緒的發泄,沒有利用好控製自我的作用。

美國研究應激反應的專家理查德·卡爾森說:“我們的惱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這位加利福尼亞人在教人們如何不生氣時,把防止激動的方法歸結為這樣的話:“請冷靜下來!要承認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按計劃進行。”應激反應這個詞從20世紀50年代起才被醫務人員用來說明身體和精神對極端刺激(噪音、時間壓力和衝突)的防衛反應。

理查德·卡爾森的一條黃金法則是:“不要讓小事情牽著鼻子走。”他說:“要冷靜,要理解別人。”他的建議是:表現出感激之情,別人會感覺到高興,你的自我感覺會更好。

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這樣不僅會使你的生活更加有意思,而且別人也會更喜歡你。每天至少對一個人說你為什麼賞識他,不要試圖把一切都弄得滴水不漏;不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權利,這會花費不必要的精力;不要老是糾正別人,常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不要讓別人為你的不順利負責;要接受事情不成功的事實,天不會因此而塌下來;請忘記事事必須完美的想法,你自己也不是完美的……這樣生活會突然變得輕鬆得多。

當你抑製不住生氣時,你要問自己:一年後,現在讓我生氣的理由是否還那麼重要?這會使你對許多事情得出正確的看法。控製住自我,你的能力就會彰顯出來。

第二節 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係

內者睦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林逋

EQ關鍵詞 工作與家庭

現代社會中,很多精英都異常忙碌,但他們卻指出,工作中的高情商絕不是指單純的認真,辛苦到把工作當作生活全部的人,並不就是會成功的人。

有三個商人,他們死後一起去見上帝,討論他們在世時的功績,並請上帝打分。

第一個商人說:“盡管我經營的生意很不理想,公司差不多快倒閉了,但我和我的家人都不在意,我們把錢看得很輕,我們生活得很愉快。”上帝給這個人打了50分。

第二個商人說:“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生意上,很少有時間和家人呆在一起,我隻關心我的生意,在我死之前,我已經是億萬富翁了。”上帝給他也打了50分。

第三個商人說:“我在世時,雖然每天都忙於生意,但我更看重家庭,盡力抽時間照顧家人和陪伴家人。我的朋友也很多,我和他們很談得來,我們經常去打高爾夫球,在娛樂中就把生意談成了,我覺得活在世上很有意義。”這個人得了100分。

除了工作,還有家庭和朋友,這是上帝打分的原則。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兩者應盡可能地區分開來。倘若混淆界限,讓工作占去一部分生活空間,則弊大於利。

幾年前,麗莎的住所與她丈夫的工作地點隔得很遠。她的丈夫每天得在路上花三四個小時的時間。早出晚歸不說,上下班高峰的交通堵塞更是讓人難以忍受。那時候,他的脾氣有些暴躁,而且常常陷入沮喪之中。於是,他們冷靜下來,麵對現狀,以尋求解脫。在認真思考後,他們覺得不必為了不可知的將來而整天疲於奔命,珍惜現在的每一天,才是重要的。

於是,他們搬到了工作地點附近的鄉間。雖然生活條件差了許多,但他們有了很多空餘時間。麗莎的丈夫用不著天剛亮就起床急急忙忙趕車了,他可以很悠閑地吃早餐,看完報紙再出門,還常常提前到公司。下午,他最晚六點鍾就到家了。鄉間汙染少空氣清新,景色也迷人。他們常常在晚餐後出去散步,看看夕陽,爬爬山,或者在海濱小坐一會兒。以前,他們沒什麼時間閱讀,可現在他們可以盡情地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