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促進情感,提升幸福(2)(3 / 3)

萊曼兄弟公司解體的故事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所有的成功都是齊心協力創造出來的,如果失去了這種協作,那麼,很難找到成功的道路。

兄弟之間如此,那夫妻間怎樣相處呢?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關於為人處世,有這樣一句至理名言:“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訣的話,就是了解對方的觀點,並且從他的角度和你的角度來看事情的那種才能。”

充分理解彼此所扮演的角色,並在家庭生活中理解、信任對方,唯有這樣才是獲得寧靜與溫馨之家的方法。

第六節 親子教育的情商課

關於孩子的培養,我並不看重他會彈什麼琴,畫什麼畫,我更在意培養他麵對困難時的性格以及健全的人格。——楊瀾

EQ關鍵詞 親子教育

前些年人們還為許多“少年天才”而津津樂道,但後來這個話題逐漸冷了下去,人們發現這些天才少年未必會成為精英,比如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的同學,有許多後來竟然不及普通的大學畢業生。

這一現象不禁引起人們的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智商極高的孩子,最後卻取得了與之不相符的成績呢?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一群兒童分別走進一個空蕩蕩的大廳,在大廳最顯著的位置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塊軟糖。測試老師對每一個將要走進去的孩子說:“如果你能堅持到老師回來時還沒把那塊軟糖吃掉的話,將會得到一個獎勵——再給你一塊軟糖,也就是說,你將得到兩塊軟糖。但是,如果你沒等到我回來就把糖吃掉的話,那麼你隻能得到一塊。”

實驗開始,孩子們依次走進大廳……

實驗結果發現,有些孩子缺乏控製能力,大人不在,又受不了糖的誘惑,就把糖吃掉了。另外一些孩子,則牢牢記住了老師所講的話,認為自己隻要能夠再堅持一會兒,就可以得到兩塊糖,於是,盡量控製住自己。他們並非不受糖的誘惑,而是努力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蹦蹦跳跳,有的幹脆趴在桌子上睡覺,堅持不看那塊軟糖,一直等到老師回來。這樣,他們就得到了獎勵——第二塊軟糖。

專家們把孩子分成兩組:能夠抵禦誘惑、堅持下來得到兩塊軟糖的和不能夠堅持下來隻得到一塊軟糖的孩子,並對他們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在他們長大以後,那些隻得到一塊糖的孩子普遍沒有得到兩塊糖的孩子獲得的成就大。

人們在探尋傑出人物成材的道路上,逐漸認識到情商教育對於他們成長的影響。一些智商普通卻表現出眾的人物,無一不在向世人昭示這一成功的定律,克林頓總統也是這其中的一位。

克林頓雖算不上天才人物,但他能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與他童年和少年的經曆有重大的關係。

克林頓的童年很不幸。他出生前4個月,父親就死於一次車禍。他母親因無力養家,隻好把出生不久的他托付給自己的父母撫養。童年的克林頓受到外公和舅舅的深刻影響。他自己說,他從外公那裏學會了忍耐和平等待人,從舅舅那裏學到了說到做到的男子漢氣概。他7歲時隨母親和繼父遷往溫泉城,不幸的是,雙親之間常因意見不合而發生激烈衝突。繼父嗜酒成性,酒後經常虐待克林頓的母親,小克林頓也經常遭其斥罵。這給從小就寄養在親戚家的小克林頓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坎坷的童年生活,使克林頓形成了盡力表現自己,爭取別人喜歡的性格。

克林頓在中學時代非常活躍,一直積極參與班級和學生會活動,並且有較強的組織和社會活動能力。他是學校合唱隊的主要成員,而且被樂隊指揮定為首席吹奏手。

1963年夏,克林頓在“中學模擬政府”的競選中被選為參議員,應邀參觀了首都華盛頓,這使他有機會看到了“真正的政治”。參觀白宮時,他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不但同總統握了手,而且還和總統合影留念。此次華盛頓之行是克林頓人生的轉折點,使他的理想由當牧師、音樂家、記者或教師轉向了從政。

有了目標和堅強的意誌,克林頓此後30年的全部努力,都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上大學時,他先讀外交,後讀法律——這些都是政治家必須具備的知識修養。離開學校後,他一步一個腳印:律師、議員、州長,最後是政治家的巔峰——總統。

無論是克林頓從外公那裏學到的忍耐和平等待人,還是舅舅給予他的“男子漢氣概”,都是情商的重要內容,堅定的意誌更是情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孩子的一些美德與修養來自於家庭的培養,父母是孩子們情商學習的榜樣。對待孩子的教育,身為父母的一定要表裏如一,切不要對孩子要求做到的品格修養,自己卻做著與之相反的事情,這樣的情商教育隻會讓孩子產生懷疑,要麼他也學會了不好的品質,要麼有可能對父母不尊重。

從前,有個忠實的小夥子叫漢斯,他一個人住在一間小屋子裏,他非常勤勞,擁有一座村莊裏最美麗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