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第20章函關月落聽雞度(1 / 2)

卞和獻璞,兩刖其足;“函關月落聽雞度”,出於雞鳴狗盜之輩。自古已然,於今為烈。難道不是的嗎?

——《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一九五八年五月十八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236頁)“函關月落聽雞度”出自明高啟《送沈左司從汪參政分省陝西汪由禦史中丞出》:

重臣分陝去台端,賓從威儀盡漢官。

四塞河山歸版籍,百年父老見衣冠。

函關月落聽雞度,華嶽雲開立馬看。

知爾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長安。

1.重臣:指汪廣洋。2.台端:唐代侍禦史的別名,詩中專指禦史台。3.賓從:隨行人員。4.威儀盡漢官:此處是說明朝的軍隊聲勢浩大,儀態莊嚴。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載:光武帝劉秀的軍隊收複長安時,部下都穿了漢朝官員的服飾。長安城中的老吏留著眼淚說:“不圖今日複見漢官威儀!”當時,明朝剛推翻元朝的統治,高啟用此典故非常切合時局。5.四塞河山:此指陝西(關中)地區。《史記蘇秦列傳》載:蘇秦遊說秦惠王:“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秦地即今陝西一代。6.版籍:版圖,指接受明朝統治。7.百年:陝西在女真和蒙古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下統治曆時二百餘年。8.衣冠:此指漢族服飾。9.函關:即函穀關。10.聽雞度:《史記孟嚐君列傳》載:孟嚐君逃離秦國,夜半至函穀關,看守關門的人要天亮才開門放行。值此危機時刻,孟嚐君的一個門客學雞叫,關吏以為天將亮,就開門放他們出關了。這就是“雞鳴狗盜”典故的來源。高啟此處活用此典,寓以新意。11.華嶽:西嶽華山,在陝西陰縣南。12.西行定回首:此處化用“西望長安”的典故。李白《題北榭碑》中有“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的詩句。13.江左:長江下遊地區,詩中專指明朝都城南京。14.長安:在今陝西,為漢唐建都之地。

高啟(1336—1374),字季迪,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洪武元年(1368)召入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三年後堅辭戶部侍郎,退隱山林。朱元璋認為他不肯合作,後借蘇州刺史魏觀一案將其腰斬於南京,時年39歲。高啟是明代少有的傑出詩人之一,與同時代的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有詩集《高太史大全集》。其詩題材廣泛,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兼采眾家之長,無偏執之病,開創了有明一代詩風。《送沈左司從汪參政分省陝西汪由禦史中丞出》作於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這一年,禦史中丞汪廣洋出任陝西參政,高啟的朋友左司郎中沈某隨行,高啟遂作此詩送別。這首詩模仿了盛唐高華詩歌之風格,每兩句詩中各用了一個典故,巧妙之極。

安東機械廠原本是為抗美援朝戰爭需要而創建的一個小型修理廠。戰爭勝利後,工廠由軍需轉向民用。在積累了一定技術經驗後,廠裏的工人骨幹萌發了自己動手製造拖拉機的想法。廠領導非常支持這種大膽的設想,隨即成立了新產品研製小組。研製工作當時麵臨著非常大的困難:沒有資料和圖紙,缺少專用設備,原材料匱乏……一群普通工人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靠著刻苦鑽研、晝夜奮戰終於將這種大膽的想法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