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第28章太儀斡運天回地遊(1 / 1)

事物在運動中。地球繞太陽轉,自轉成日,公轉成年。哥白尼的時代,在歐洲隻有幾個人相信哥白尼的學說,例如伽利略、開普勒,在中國一個人也沒有。不過宋朝辛棄疾寫的一首詞裏說,當月亮從我們這裏落下去的時候,它照亮著別的地方。晉朝的張華在他的一首詩裏也寫到“太儀斡運,天回地遊”。

——《關於人的認識問題》(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1—392頁)“太儀斡運,天回地遊”出自西晉張華《勵誌詩》(其一):

太儀斡運,天回地遊。

四氣鱗次,寒暑環周。

星火既夕,忽焉素秋。

涼風振落,熠耀宵流。

張華(232—300),字茂先,範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人,西晉文學家。少孤貧,曾以牧羊為生。至晉武帝時,官居顯位,是一位清廉正直之士。張華博學多才,曾編撰《博物誌》10卷。其《勵誌詩》共九首七十二句,為自我勸勉進學之作。所以,在理解“太儀斡運,天回地遊”一句時,在注意到該句蘊涵的樸素運動思想的同時,還要理解到人如果不學習就如閉舟而行一樣,無法體會到進步的內涵。

1.大儀:太極。2.斡:轉動。3.四氣:指四時陰陽變化、溫熱冷寒之氣。4.鱗次:如魚鱗狀依次排列。5.星火:火星。6.素秋:即秋天。《爾雅》:“秋為白藏,故雲素秋。”7.涼風:秋風。8.熠耀:螢火。9.宵:夜。

參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