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奇情妙想——恐龍絕技後的探秘(6)(1 / 3)

如果兩位探險者所看到的真是這種動物的頭部的話,目麼它很可能就不是那種與蛇頸龍相似的動物“莫克雷—莫比莫比”(蛇頸龍的頭較小)。

50年後,麥克爾在自己的探險中發現,當地人使用同一詞彙形容任何一種生活在河流’湖泊或沼澤中的大型危險動物。

南美的恐龍

阿瑟·柯南道爾爵士在其1912年出版的小說《失去的世界》中,描寫了一隊曆盡艱辛的英國探險者在南美洲亞馬孫河盆地發現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那裏生活著一些曆經數百萬年滄桑的史前怪獸。

幾十年來,這個故事已令世界各地的讀者愛不釋手,但奇怪的是,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來自南美的關於恐龍目擊案的報告。

然而1911年1月11日的《紐約先驅報》刊登了一個案件,文章的作者是一個叫弗朗茲·赫爾曼·施米特的德國人。

1907年10月的一天,他和同伴魯道夫·費倫船長及印第安人向導,來到了秘魯一個偏遠的山穀裏,裏麵到處是湖泊與沼澤。他們發現了一些由某種未知動物留下的巨大而奇怪的腳印,腳印兩旁是被壓倒的樹木與草叢。

這地方的奇怪之處還在於見不到本應常見的短鼻鱷、美洲鬣蜥與水蛇。

盡管向導們都十分恐懼,探險隊還是決定當晚在山穀中宿營。第二天早晨,探險者們返回船上繼續搜尋這種神秘的動物。

不到中午,他們就在岸邊發現了一些新留下的腳印。費倫宣布不管存在多大的風險,他都要上岸追蹤這種動物。

就在這時,他們聽到了正在附近的一棵樹上采集漿果的一群猴子發出刺耳的尖聲。

施米特說:“半隱在樹枝間的某個巨大的黑色物體猛然從猴群中躍起,引起巨大的騷亂。”

被嚇壞了的向導們快速劃槳駛離岸邊,費倫與施米特沒能看清什麼,但聽到了“樹木騷動的聲音,一種像巨槳拍水的聲音,夾雜著猴子們快速逃離湖岸時發出的尖聲”。然後是一片沉寂。

大約10分鍾過後,湖邊的樹木再次被攪動起來,探險隊終於看到了這個“可怕的怪獸”。這頭怪獸根本無視他們的存在,進人水中並來到距他們僅240千米的地方。

這頭動物非常大,施米特認為它約有“10米長,其中僅頭和脖子就占了至少3.6米”。它的頭“有一個啤酒桶大,樣子像貘(四不像),嘴好像是用來推開東西或握住東西用的”。

脖子像蛇但非常粗壯,沒有前腿,取而代之的是“又大又重的帶有爪的鰭狀肢”。其“又重又硬”的尾巴上覆有“粗硬的角質塊”,事實上,這種動物整個身體表麵就像鱷魚皮一樣。

費倫與施米特舉起來複槍向它射擊。子彈似乎惹惱了它,但沒有血流出來,射在這隻動物頭部的一顆子彈滑了出去,就像射在一塊堅硬的石頭上一樣。一共開了7槍,每一槍都擊中了目標。為了逃避射擊,這頭怪獸翻身人水,濺出的波浪幾乎掀翻了他們的小船!遊出一段距離後,怪獸又露出水麵,在凝視我們幾秒鍾後,它向我們遊來。

因為我們射出的子彈對於它來說似乎根本就是隔靴搔癢,我們不得不決定逃走。行至一個小島後麵時,已看不到它了。我們沒有再去招惹它,心中因有幸逃離而感至U欣慰。

巨大的腳印

施米特的報告說,探險隊沿索裏梅斯河以後的行程就沒有什麼重大發現了。

由於費倫幾個月後死於熱病,關於這一傳奇般神秘動物的目擊事件也就沒有第二個證人了。然而,施米特的報告並不是唯一描述生活在南美洲沼澤地巨獸的。

20世紀初期,珀西·福西特中校正在秘魯、玻利維亞、巴西三國交界處沿埃克河岸兩邊的沼澤(距施米特與費倫曆險地有幾百英裏),為英國皇家地理學會進行測量時,當地居民曾對他說起該地區看到過“某種巨獸的腳印”。但當地人也承認說他們也沒有親眼見到過留下這些腳印的巨獸。

福西特說在更靠南部的沿秘魯與玻利維亞邊界,也曾發現過某種未知動物下的腳。

翼手龍之誠

弗蘭克·麥蘭德是一位英國人,1911—1922年,他曾為當時管轄非洲南部的英國殖民當局效力,擔任一個地區的行政官(這個地區現在屬讚比亞共和國管轄)。麥蘭德對自然曆史懷有濃厚的興趣,是皇家人類學學會、皇家地理學學會和皇家動物學學會三個學術團體的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