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後記:本書的緣起與相關問題說明(2 / 2)

在研究過程中,我逐漸把重點轉到領袖人物的相互關係上來。我發現,在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的過程中,領袖們的認識並不相同,毋寧說還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正是這些差別最終導致了毛澤東和中央一線領導多數成員的矛盾的產生並不斷加劇,也給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帶來了巨大的劫難。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越來越對毛澤東和陳雲的相互關係這一個案進行了更多的關注。本書就是在這種長期關注的過程中產生的 。從最初構思到最終成書,經曆了10多年時間。這期間,學術界對陳雲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公布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同時也取得了越來越多的高質量的研究成就,這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書也可算是對我前一個時期研究毛澤東的一個小結,同時,就我個人而言,也算是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

本書從陳雲誕辰90周年之際開始構思,到2000年時,已陸續寫成20多萬字的稿子。其間,先後寫了10多篇係列學術論文,其中近半數已經或即將公開發表。

2000年以來,學術界出現了許多研究陳雲的高質量成果,特別是出版了《陳雲年譜》,極大地方便了學者們對陳雲的研究工作。同時,出版界先後出版了一係列研究領袖人物相互關係的圖書。於是,我決心抓緊時間把剩下的內容趕快寫完,並對已經寫好的內容進行了重要修改。原準備在2004年底以前完稿的,但由於工作十分繁忙,又有其他科研任務不容分身,隻好將自選的這一課題的寫作進度再次放慢下來。直至陳雲誕辰100周年前夕才完稿。

由於毛澤東和陳雲是中共黨史上的兩個重要領袖人物,要實事求是地寫好二者間的相互關係,既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又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好的事情。筆者雖然做了長時間的準備,也盡了很大的努力,但限於資料及自身水平,不足之處是難以避免的。在具體寫作中,為慎重起見,所有敘述均以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料、研究成果特別是權威部門的出版物為依據。其中重點參考了朱佳木、孫業禮和熊亮華以及遲愛萍、趙士剛等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為了不掠他人之美,更是為了尊重前人的勞動成果,同時也為了便於查對原文,凡直接引用前人成果的地方都作了注釋。本人鄭重承諾:所有引文都有明確出處,並認真仔細地查對了原文。

本書在總體上,以時間為經,以傳主的相關活動和事件為緯,隻有少數幾個章節無法遵循上述原則而未強求形式上的一致;在行文上,既力求表述準確,又盡量考慮到讀者的閱讀需求,嚴謹而不死板,順暢、活潑但談不上精彩。第一、二、三章,傳主間的直接聯係雖然不多,但仍從比較的角度進行了敘述。

還要說明的是,本書原準備在2005年陳雲誕辰100周年時出版的,但因初稿結稿較晚,等與出版社聯係時,已無法及時安排出版,中間又因其他原因,一再推遲。這樣也好,在對原稿進行補充修改過程中,又參考了不少新近出版的陳雲研究成果,使本書的敘述更為豐滿和準確。

王玉貴

2 0 0 5 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