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界對知識的要求也不例外,出租汽車司機收入頗豐,但不受人重視,這固然和西方大多數成年人會開車,人人能當出租汽車司機,不能“物以稀為貴”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認為“純司機”的知識麵太窄,不能在社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一位澳大利亞出租汽車司機對我說:“光會開車實在是太沒用了,所以現在出租汽車司機不是外籍就是臨時工,我是澳大利亞籍,要想占一席之地,就盛須學修車的技術知識,學出租汽車經營管理的知識,將來自己開一家出租汽車公司,從小到大,為澳大利亞的發展做出貢獻。開個玩笑,也省得我夫人老說我“你就會開車,再不學點知識,老板把你辭了,恐怕隻有搬運工的位子等著你了。”
和10年前剛好相反,今天出國的人,介紹國外好的方麵多一些了。“外國的月亮究竟圓不圓呢?”這的確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月亮隻有一個,在哪國看它都有陰晴圓缺。說其“圓”不等於崇洋媚外;說其“不圓”也不是為了尋求心理平衡,不找點缺點就不舒服。不過,為了避免片麵和虛幻,還是看看陰缺麵為好。現就我在國外近4年的觀察,擇其主要,簡述如下,具體事例已星羅棋布於本書上下集之中,讀者可以對號,這裏就不贅述了。種族問題這個問題最初在美國表現為“黑人問題”,後來隨著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和亞洲人的大量移入則形成了“有色人種”的問題,至今成為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一個美國教授憂心忡忡地對我說:“當美國的少數民族上升到總人口的40%的時候,美國可能出現大問題,而現在已經20%多了,按這個速度,到不了下個世紀中問題就會爆發。”當然,這隻是一家之言,不過仍然可窺一斑。
種族問題在歐洲表現為外籍工人問題,據說目前在聯邦德國有400萬外籍工人,其中僅土耳其人就有200萬,在法國有200多萬外籍工人,在英國也有100多萬外籍工人,在整個西歐,外籍工人不下1000萬,這數量龐大的外籍工人的同工同酬問題、住房問題、醫療保險問題、社會地位問題,以至兩地分居問題,個個是棘手的難題,所以在有一個西歐國家議會辯論是否取締妓女時,有的議員竟然說:“為了外籍工人也暫時不能取締,否則會出現更多的性犯罪。”青年問題在任何國家裏,青年都是最敏感的部分,就我接觸到的數以百計的西方青年而言,盡管他們豐衣足食,有汽車,能旅遊,但彷徨、迷惘的卻占相當比例,其信仰準則和價值觀念都在受到巨大的衝擊。
一些法國青年認為在法國不夠自由,隱私被人幹涉太多;一些瑞典青年認為在瑞典不夠刺激,競爭太少,他們向往美國。而幾位美國青年都曾對我說;“美國太擠了,很受壓抑,難以發展,我想去南美幹一番事業。”
世界上究竟哪裏好呢?看來,富裕是一種理想,而人的理想又不能隻是富裕。家庭問題
隨著婚姻絕對自由和“性解放”思想的影響,西方社會中的離婚率越來越高,給社會帶來衝擊,受影響最大的要算家庭破裂後的孤兒。據西方報紙報道,搶銀行的匪盜集團和搞綁架的暴力組織成員多來自這類家庭,他們得不到家庭和社會的溫暖,因此鋌而走險。
幾位瑞典婦女都曾對我提起:“瑞典是‘女權運動’和‘性解放’思潮興起較早的國家,‘不結婚,在70年代蔚然成風,不但使私生子、被遺棄子女增多,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人口素質,而且加速了瑞典人口下降,使婦女本身也往往形成變態心理,根本沒有達到為婦女解放發揮更大作用的目的。因此現在不少人向回轉,又組織了家庭。”最後她們又不無擔憂地說:“然而,現在有不少西方國家在重複我們的循環。”
現代科學知識起源於西方,那裏現代教育發達,一般說來,人們文化程度較高,教養較好,然而,在“拜金主義”的影響下,如今“知識貧乏”和“知識老化”現象也時有發生,甚至有些知名人士也陶醉於自己的權勢,不尊重知識,開“國際玩笑”。例如:不少名人見到中國人都說;“中國的萬裏長城是在宇宙飛船上能看到的唯一的人造物。”我曾予以糾正:“荷蘭人的圍海造田也可以看到不過和自然陸地難以區分罷了;許多運河也可以看到,不過不熟悉它的地理位置罷了。所以,說長城是能分辨得出的唯一人造物可能更準確一些。”西方人慣於稱白人以外的人種為“有色人種”,其實,白色也是一種顏色,我打趣說:“因為世界上還沒有無色透明的人,所以,歧視有色人種的先生也應該歧視自身。”值得重視的倒是外國人對這類事的態度,大多數人不尚虛榮,心悅誠服地對我說:“您是科學家,感謝您教我以知識。”雖然生育率不斷降低,但人的壽命大大提高。在今天的西方社會裏,老齡問題日趨嚴重。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退休職工的收入日趨下降,對於個別低收入者已經危及溫飽;隨著子女應贍養老人數的比率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老人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得不到應有的照顧;隨著社會的老齡化,在巴黎、在慕尼黑、在海牙、在斯德哥爾摩,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在街上彎腰駝背、老態龍鍾的老人比年輕力壯,興高采烈的年輕人還多,真正體會到了社會的“老化”。這種“老化”不僅在外表上給人遲暮感和壓抑感,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也產生了具體問題。例如,有的國家不得不延長退休年齡,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有的地方甚至因為有過多的老人過街,而不得不降低行車速度,這一切都給人描繪了一個“老人社會”的陰暗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