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元年乙卯。,二十六年庚辰,分三十六郡。二十八年壬午封禪,建老子祠於樓觀之南,躬行饗祠。老子降,乃授帝《鬼林經》策使鬼神之符。
前漢文帝元年壬戌,七年戊辰,老子降於陝河之濱,人號為河上公。帝親訪之,老子授《道德經》。至今陝府北有河上公廟並文帝望仙台,即其所也。成帝河平元年癸巳。二年甲午,老君降於琅琊郡曲陽淵,授幹吉《太平經》一百七十卷。
後漢明帝,佛法初入中國。章帝元極元年甲申,二年乙酉,老子降,再授幹吉一百八十戒。安帝永初元年丁未,三年己酉,老君下降,賜江夏人劉圖《罪福新科》報應之事。
順帝永建元年丙寅,後凡四改元,漢安元年壬午,老君降於蜀之鶴嗚山,授天師張道陵《正一盟威秘錄》。五月再降,賜《太清中經》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二卷。建康元年,再降於闈州雲台山,授以三洞眾經及超度九玄之法。
威帝建和元年丁亥,後凡一改元,永壽元年乙未,老君降於成都,授天師削死之文,今玉局化是其地也。又降於鹿堂山,授以製六天較鬼之文。
靈帝建寧元年戊申,後凡三改元,光和二年己未,老君降於天台山,授仙人葛玄《上清》、《靈寶》、《大洞》等經、三錄九品齋法、《勸戒》、《法神》、《入定》等經。
晉安帝隆安元年丁酉,後凡一改元,元興元年壬寅,姚秦洪始五年,老君降,按行山嶽,勸仙人成公興令移居嵩山,仍賜以仙藥。以上並互見於史傳及《洞天福地記》、諸郡圖經。
後魏明皇帝永興元年即位後五年,凡改元三,神瑞二年乙卯。
晉安帝義熙十一年也,老君降於嵩山,授道士寇謙之《雲中音誦新科之戒》。泰常二年丁巳,再降,賜以符錄七十卷。
隋煬帝大業元年乙醜,大業十三年丁醜,老君降於終南山,語李淳風以唐公受命之符。出《金鎖流珠》。
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二年己卯,老君降於羊角山,語吉善行令奏聞雲:我帝祖也,今得聖治,社稷延長。五年壬午再降,告以破賊之期。出《唐史》。
高宗永徽元年庚戌,龍翔二年壬戌,帝幸洛陽宮,建清廟於北鬱治祠?設醮慶讚,老君降於殿上,二,真人夾侍,光耀階壇,眾鹹瞻仰。宮闈令權大力等列狀奏聞,詔依所圖寫為瑞像。見《洛州錄事》、楊護師奏狀。乾封二年丙寅,帝封岱嶽,至亳謁老子,禦製冊文。上老子尊號曰玄元皇帝,聖母為先天大聖後。儀鳳四年,勸建齋於洛陽清廟。老子降於壇上,祥光照映,乘白馬而朱鬣,履壇石皆有跡。眾所瞻睹,登時奏聞,故賀表雲:金相玉毫彩奪夜明之影,白騎丹鬣跡流天駟之庭。見朝散大夫孫瑞奏狀。則武後文明元年甲申,老君降於號州皇天原,命鄗元宗令傳言武後不可革命。出唐《聖記》。
玄宗明皇開元元年癸醜,開元十七年,老君降於蜀州新興寺,乃入佛殿,隱景柱中,宛如刻畫,洗削愈現。本路文武官及道俗僧尼同狀聞奏,文雲:現於殿柱,杳疑作史之年。照表死噎彼佛寺,鈣若化胡之日。見益州長史張敬忠奏狀。開元二十九年,老君降於丹鳳門外,語田同秀曰:我昔將入流沙,藏一金匱靈符在尹喜舊宅,可奏帝取之。帝遣使求得之於函穀關故墟。出《唐史》。天寶八載,上聖祖老君尊號日太上玄元皇帝。九載庚寅,老君降於太白山,語山人王玄翼曰:寶仙洞有妙寶真符,汝可奏帝取之。上命刑部尚書張均等去取,果得之。出《唐史》。十三載甲午,帝朝獻太清宮,。又上老君尊號曰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出史記。
肅宗至德二載丁酉,老君降於通化郡雲龍岩,自地接天,儀相炳然,詔圖其本,明皇禦製讚曰:晝現殊相,空浮瑞色,道釋人天,作禮瞻奉,申命藻繪,示諸郡國。見唐明皇《瑞像讚序》。
懿宗鹹通十年己醜,龐勳領三千餘人欲奪太清宮,時士庶千餘家在官避難,鹹見老君乘空而騰,須臾黑霧昏,賊黨迷路,自相蹂踐,龐勳亦溺水死。見汴州節度使李尉奏表。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甲寅,駕幸亳州,謁太清宮,親奉冊寶,上尊號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出《宋朝事實》。
徽宗政和二年壬辰,老君乘白馬、駕祥雲降玉晨觀,授梁先生《加句天童護命妙經》。自有記。
其餘降見事邊,記傳不擊時代者不述,與夫放光、見瑞、示夢、傳言、靈驗等事,非化身下降者,亦不複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