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今天是現實,明天是未知(3 / 3)

在美國曆史上,有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他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生意失敗,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1歲競選選舉人團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終於當選美國總統。這個人就是林肯,他是公認的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無論經過多少次的失敗,林肯都選擇了重新站起來。因為他知道,即便現在倒下了,隻要心中的信念不滅,隻要明天依舊有希望,那麼他的努力就不會白白浪費,成功的那一天也必定會到來。

不論何時,都要給自己足夠的信心和力量,相信一切通過自己的努力會變得更好,才是一個成功者在最初奮鬥的時候所應該具備的姿態。

智慧箴言

明天,是尚沒有打開的書箋,蘊含著無窮的意味;明天,是尚沒有綻開的花朵,充滿了無限的生機;明天,是尚沒有起航的帆船,承載了多彩的夢想;明天,是尚沒有品嚐的巧克力,包含著多樣的滋味。所以,我們應該對明天充滿期待。 昨天已成定局,無法改變;今天正在進行,需要我們去把握;而明天即將到來,需要我們用無限的希望去迎接。

不為過去的事情後悔

在人生之路上,時間永遠都隻是一條單行線。所以不論是誰,在過去有過怎樣令人羨慕的成功或者是無比遺憾的失敗,都要學會不為過去的事情而後悔。任何人都會犯錯誤,都有可能遭遇失敗。隻要我們懂得失敗的意義,學著用審視的眼光去看待過往,那麼就可以從失敗之中尋找到今天成功的希望。

不為過去的事情而後悔,要往前看。若隻是專注於自己的失敗,那隻會讓自己沉浸在後悔和遺憾之中無法自拔。一旦我們在心中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它也必定會長成一棵足以遮蔽今天和明天的大樹,讓當下的我們不敢去奮鬥,讓明天的我們永遠無法收獲輝煌和成功。

比爾·蓋茨這樣教育自己的兒女:不要總是想著回頭看,人生更漫長的道路是在前麵。一味往後看,就還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了比爾·蓋茨的觀點,隻要你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就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而總是把精力放在後悔過去的所作所為上的人,永遠不可能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有一對兄弟,他們的家在大樓的30層。有一天,他們外出旅行回家,發現大樓停電了。雖然他們背著大包的行李,但看來沒有什麼別的選擇了,於是哥哥對弟弟說:“我們就爬樓梯上去!”於是,他們背著兩大包行李開始爬樓梯。爬到10樓的時候他們累了,哥哥說:“包太重了,不如這樣吧,我們把包包放在這裏,等來電後乘電梯回來拿。”於是,他們把行李放在了10樓,輕鬆多了,繼續向上爬。

他們繼續往上爬,到了15樓,兩人實在累了。想到還隻爬了一半,兩人開始互相埋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大樓的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爬到了20樓,這時他們累得連吵架的力氣也沒有了。弟弟對哥哥說:“我們不要吵了,爬完它吧。”於是他們默默地繼續爬樓,終於30層到了!

如果這兩兄弟一味隻停留在對過去事情的後悔中,那麼就隻會在中途不斷爭吵,永遠都到達不了終點站。這其實就像是我們的人生一樣,

一生的時間雖然漫長,但是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會重新再來一次。所以,即便我們錯過了機會,也還有再一次遇到新機會的情況,所以沒有必要為錯過機會而後悔。相反,有些事情我們一旦錯過了,就再也沒有辦法去抓住它們了。因此,與其忙著為過去的遺憾而後悔,反倒不如抓緊現在的時間去彌補這樣的過失。

曾經的失敗並不可怕,隻要懂得繼續戰鬥,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在做實驗的過程之中就經曆過無數的失敗,但是他沒有把眼光放在自己曾經的失敗之上,而是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在每一個正在進行的實驗之中更加仔細地去研究。1864年9月3日,在一次實驗之中,諾貝爾因為一個小錯誤而引發了硝化甘油的爆炸,他的實驗室在一瞬間被炸毀,並且五位助手當場死亡,其中還有他的弟弟奧斯加。但是諾貝爾並沒有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為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後悔上,他的決心和信念絲毫沒有動搖。諾貝爾明白,錯誤是屬於過去的,現在能夠做的就是盡量不去犯同樣的錯誤,把握住現在,才是進步。

最終,在經過上百次失敗的教訓之後,諾貝爾終於發明了雷管。

昨天,已經是個過去式。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會經曆無數的現在變成過去的過程。所以,他們更沒有必要去為過去而後悔。因為當下所經曆的事情,才最具有現實意義。

不管是成功的喜悅還是失敗的懊悔,那些都已經隨著時間而流逝。不要為過去的事情後悔,把握住現在才能創造出輝煌的明天。

智慧箴言

人生之路上,永遠沒有後悔藥可以買。我們無法回到過去,那就更加應該把握住現在,而不讓將來的我們為現在而後悔。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完美的,任何時候回頭看的時候都會覺得有遺憾。這就是我們真實的人生,隻有一次。我們應該過好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這是支持我們繼續奮鬥的力量,可是,許多人往往分不清楚一點——夢想究竟是什麼。有人常常把夢想和幻想弄混淆,以至於他們一直在堅持著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夢想,而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想要成功就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所以我們必須從現實入手,給自己製訂一個實際可行的奮鬥計劃。然後根據我們製訂好的計劃,再去向著最終的目標努力。但在這個過程之中始終不能夠忽略掉一點,那就是現實。現實是我們實現夢想的基礎,偏離了現實,所有的夢想就會變成空中樓閣一般的幻想了。再高遠的目標,也不能夠掩飾現實的實際需要。所以,明白自己目前所處的現狀和夢想之間的差距十分重要。

有理想是好事情,這代表著一個人有誌向,但若是理想的內容脫離了現實,就必定會失敗。因為理想不等於幻想,也不等同於空想。隻有從現實出發,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尊重客觀事實,才有可能實現自身的偉大抱負,就像是想要摘到長在高處的果實就必須先在地上架好梯子一樣,梯子再高,也永遠脫離不了大地作為依靠,否則,我們就會麵臨被摔在地上的危險。

在提到微軟公司的發展之時,比爾·蓋茨說:“做生意要量力而行,我們不能做公司能力範圍以外的生意。”翻開比爾·蓋茨的履曆很容易發現,他一直在低調地做著和計算機軟件相關的事情,始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

在企業的發展之中,比爾·蓋茨一直堅守一個信念,就是隻把軟件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微軟公司不像其他公司一樣,在成名發家之後就把自己公司的業務拓展到了各行各業。無論存在著什麼樣的誘惑,也不管一些投資專家如何勸誘,比爾·蓋茨始終在這一點上沒有動搖過。為了不使微軟公司偏離自己的發展方向,他還說:“我們認為我們在軟件領域有足夠的發展機遇,你不會看到我們去並購一家谘詢公司,我們不會涉獵到芯片的業務之中。”

正是有了這種腳踏實地的作風,微軟公司才一步步地成長起來。因為比爾·蓋茨非常清楚微軟公司應該走的方向和需要實現的目標,所以才不會因為盲目地和其他公司攀比,而最終失去了自我。從自我的需求出發,從最客觀的實際出發,這便是微軟成功的第一條經驗。

人生不能沒有理想,沒有理想的人將一事無成,永遠被別人踩在腳下,正如哲學家托富所說:“偉大的抱負造就偉大的人物。”但是,不論再大的抱負,首要解決的還是眼前的實際問題。如果連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本職工作這件事情都做不到的話,那還有什麼資本去談更偉大的理想呢?此時的理想就等於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空想。

其實,幻想更像是一種希冀,一種對未來所寄予的美好希望。正是因為這樣的念頭是不切實際的,早已經脫離了現實所在,所以即便我們向著這樣的目標努力,也都是在白費力氣。在製訂自己的目標之前,先看清楚自己的實力所在,弄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和自己到底能夠得到什麼這兩件事情之間的區別和聯係。隻有把幻想轉變為現實,這一切才變得有意義。

也許人們不會忘記幾年前日本索尼公司進軍好萊塢的教訓。當時,索尼公司懷揣著美好的夢想進入了好萊塢,但是在這一塊土地上,他們展開的業務和計算機一點關聯都沒有。盡管當初所有的幻想都是繽紛多彩的,但因為技術上的限製,索尼公司在好萊塢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製。最後,他們不得不以悲慘的結局收場。

這對電腦界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慘痛的教訓。認不清自己的實力,僅僅憑借著看似美麗的夢想去行動,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所以,那這次事件以後,比爾·蓋茨就給自己的公司下達了一條規定,永遠不做公司能力範圍以外的生意。

對我們來說,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把自己拉回到現實之中才是真正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

智慧箴言

幻想和現實之間永遠隔著一條大河,不論你的幻想有多麼美好,這條大河始終是你無法跨越的界限。因此,反倒不如在大河的這一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奮發努力,去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成功不僅僅是需要一個美麗的夢想,更需要我們有可以為了這個夢想而吃苦耐勞的決心和信心。

今天的磨難孕育明天的成功

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失敗不是不可接受的現實,而更像是一種磨難,一種可以幫助我們盡快地走向成功的催化劑。我國古代的聖人孟子曾經說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一個人在接受大任務的時候,必定先要經過一番磨難才能夠成功。

磨難是一個人成長為有用之才的必經之路。若是從小就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之中長大,在遇到磨難的時候,總是難有可以堅持下去的意誌力。可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世間有幾個人這一輩子沒有經曆過磨難呢?曆史上的偉人們都是在曆經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之後,才最終建立了一翻驚天動地的功業。

在進入社會之前,我們必須明白磨難對整個人生的意義。社會就像是一所開放的大學一樣,每一個人都可以進入這所大學深造。但同時,每一個人在這所大學裏麵都要經曆或大或小的磨難才能夠順利畢業。而在麵對磨難的時候,如果選擇了逃避,就等於選擇了和成功相背離。我們不妨把磨難看成是一種必經的曆練,它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堅強和富有戰鬥力。隻有在經曆了磨難之後,才能夠獲得更加飽滿的力量。

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之中,比爾·蓋茨也時常用自己的經曆和其他偉人的成長經曆來教育他們。比爾·蓋茨對自己的子女說:“如果說好消息能帶來滿足感,那麼壞消息更能夠激發我的鬥誌。我從來不因為挫折而減慢我追求夢想的步伐。”

在談及自己的夢想時,比爾·蓋茨絲毫沒有提到自己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之中所遇到的磨難。那是因為他從來不把磨難當成是一種阻礙自己成功的因素,他更喜歡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克服磨難,從而享受成功的喜悅。

所以,這麼多年以來,比爾·蓋茨的夢想從來沒有因為現實的磨難而改變過。盡管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之上,有很多新興的軟件公司剛剛發展起來就遭受了夭折的命運,可是微軟公司卻逐漸成長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軟件公司。這與比爾·蓋茨如何對待磨難的態度是密不可分的。他認為,今天所經曆的所有磨難,其實是在孕育明天的成功。

麵對磨難,有的人把它看作是一種挑戰,在經曆過之後反而會變得更加堅強;而有的人在曆盡磨難之後,之前的勇氣卻消失殆盡。正如一位哲人說過的:“磨難對強者是墊腳石,對弱者卻是萬丈深淵。”其實,這兩種不同結果的根源還是在於如何看待磨難這件事情之上。

在巴西,有一個非常喜歡踢球的小男孩,但是因為他家裏麵很窮,根本就沒有錢去買足球。但是男孩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沒想向殘酷的現實低頭,不管是飲料盒、汽水瓶還是椰子殼、垃圾箱,隻要是能夠踢的東西,他都拿來當成了自己練習球技的對象。

有一天,小男孩刻苦練球的場景感動了一位足球教練,教練送給他一個真正的足球。從此之後,男孩更加刻苦地練習起來。生活中的磨難在他看來都無法阻擋他帶著球前進的腳步。

後來,他在第六屆世界杯足球賽獨進21球,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金杯。一個原不為世人所知的名字——貝利,隨之傳遍了整個世界,最後成為一代球王。

磨難,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可避免。其實,我們隻要將磨難看成是一筆財富,那麼此時我們正在或者將要遭受的一切都不會再是痛苦。

人的一生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沒有磨難的人生隻是美麗的幻想。正是磨難成就了我們絢麗多彩的人生,孕育出我們的成功。

智慧箴言

磨難是一筆財富。有了它,我們可以更加了解這個社會;有了它,我們才會變得更加成熟;有了它,我們總能夠學會克服困難的本領;有了它,我們才能夠一步步走向成功。磨難孕育著成功和希望,所以隻有在經曆過磨難之後,我們才會感恩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經曆的磨難,恰似維納斯的斷臂,給人的整個生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