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今天是現實,明天是未知(2 / 3)

在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維克弗蘭克爾說過:“即使在最困難的環境下,你也會剩下最後唯一的選擇,那就是選擇你的態度。”正是憑著積極的態度,他最終從死人堆裏爬了出來並活了下來。生活之中,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無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去麵對現實。盡管環境艱苦,但是隻要你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就一樣可以穿越眼前的重重黑暗,尋找到陽光下綻放的夢想。

從某種意思上說,態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比爾·蓋茨就曾這樣告誡自己的兒女,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之中,我們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麵對每一天,把所有的過程當成是一種享受和獲取新知識的方式。

事實上,打倒你的並不是挫折本身,而是你麵對挫折時所抱持的悲觀態度。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想要登上世界之巔,首先取決於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人生處境。隻有勇於麵對,才能為自己贏來取勝的機會。人們譏諷的是逃跑者,而永遠不會嘲笑失敗者。

智慧箴言

積極的態度從來不是奢侈品,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麵對人生和困難。生命本身是一張空白的畫布,隨便你在上麵怎麼畫,你可以將痛苦畫上去,也可以將完美的幸福畫上去。當你用自己積極的態度戰勝了一切困難,所有的榮耀才會顯得星光熠熠。這一切隻起源於你當初作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先做好時間預算

美國的管理學家唐納德·C·伯納姆在他的著作《提高生產效率》中,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原則,即當你處理任何工作時必須自問: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與別的工作合並?能不能用簡便的東西代替它?每個人每天都有相同的24小時,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卻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呢?答案便是時間本身。善於管理自己時間的人,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裏麵把每一件事情做得井井有條;而不懂管理時間的人,卻總是把所有的事情弄得一團糟。

而做好時間預算,就像是我們在給自己的行動擬定好計劃一樣,把在什麼事情上用多少時間詳細地規劃出來,可以避免自己因為懶惰而拖延本就應該處理好的事情。今日事,今日畢,這是每一個人都明白的道理,可由於沒有對時間的敏感性,而造成拖遝現象的人卻不在少數。做好時間預算的意義,就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時間,從而可以順利完成自己的任務。

《IT沒有明天》一書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這麼評價比爾·蓋茨:“年輕的時候,他有著患強迫症的軟件程序員一樣的偏執和匈奴大帝阿提拉一般的競爭力。”為了不浪費任何一分鍾,他會直接在辦公室的桌子底下睡覺。所以,當初被形容為 “沒有菲利普·卡恩(可拍照手機發明人)的熱情,沒有喬布斯的高雅,更沒有拉裏·埃裏森(甲骨文CEO)的風采”的比爾·蓋茨,帶來了計算機行業的革命,開創了自己的軟件帝國。

很顯然,比爾·蓋茨是一個懂得如何去管理和應用自己時間的人。2008年比爾·蓋茨53歲生日那一天,他結束了自己在微軟公司的所有工作。從第二天開始,比爾·蓋茨的身份就由微軟的首席執行官變成了名譽董事長。更通俗地說,比爾·蓋茨選擇了退休。

退休之後,他有了更多的自主時間。已經上了年紀的比爾·蓋茨再也不會拚命去工作了,他可以悠閑地在高爾夫球場上揮揮球杆,也可以在陽光滿園的下午茶時間和自己的親人共享天倫之樂。可是,退休之後的比爾·蓋茨並沒有過起這樣的舒適生活。“這會占用我太多時間。”他在麵對媒體的提問時,這樣回答說。個人自主時間成倍增長的比爾·蓋茨,除了每周一為微軟工作一天之外,他把自己剩下的80%的時間都貢獻給了慈善事業。

在管理自己的時間上,比爾·蓋茨做到了有的放矢。可是,更多人卻逐漸成為了時間的奴隸。其實,要想不成為時間的奴隸,我們就要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當你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要盡量提高效率。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浪費了時間,就等於是在慢性自殺。比爾·蓋茨曾多次提醒兒女們要做好時間的預算,學著去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因為合理地利用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一個小學的老師給學生們做一個實驗:老師先是拿出了一個玻璃瓶,然後把大石塊裝到玻璃瓶中,很快玻璃瓶中就填滿了大石塊,老師問同學們:“這個瓶子已經滿了嗎?”

同學們開始交頭接耳地說:“滿了。”

老師笑了一下,不語。然後把準備好的細沙往瓶子裏倒,細沙很快就把石塊留下的縫隙給填滿了。老師又問同學們:“瓶子已經裝滿了嗎?”

同學們左右討論了起來,然後都回答說:“滿了。”

老師還是微笑,繼續把準備好的水倒入了瓶中。很快,水就裝滿了這個瓶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又何嚐不是這樣呢?我們總是讓一些瑣碎的事情占據著自己的時間,從而忘記了給自己留下足夠的空隙。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裏麵的水,擠擠總會有的。”時間對每個人來說是絕對公平的,所以我們要抓住自己人生中的大石塊,不要讓自己的時間白白溜走。學會在有限的時間裏分清該做什麼,從而便可以花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

智慧箴言

古人曾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誰都不想自己在蹉跎之中逐漸老去,那麼,我們能夠做到的事情就是讓自己經曆的每一分鍾都充滿意義。從現在開始,學著去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做好時間的預算,不讓未來虛度才是真正需要我們去認真計劃的事情。

今日事,今日畢

每一天我們都有不同的規劃。做事有計劃性和條理性的人,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事實上,做事要有計劃性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從小就該養成的一種好習慣。

那麼,既然有了計劃性,就應該讓今天的計劃在今天完成,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如果把今天的計劃推到明天,把明天的計劃推到後天,一天一天地推下去,我們精心製訂的計劃就永遠不可能得到實現。

計劃之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很多影視劇中的場景一樣,我們在早晨起床的時候會找不到襪子,在收拾書包去上學的時候會找不到自己的課本……其實,這一切都應該是前一天晚上睡覺之前準備好的東西,結果往往因為一時的懶惰而推到了第二天。長此以往,終會讓自己養成推諉的壞毛病,從而給整個一生都帶來不可避免的麻煩。

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是有自製力的一種表現。今天的事情一定要在今天完成,哪怕是要熬夜晚睡覺,也要把第二天需要的物品整理清楚。告訴自己,這是每一個成功的人士都需要養成的一個好習慣。同時還應該意識到,做事有計劃是好事,但這隻是成功的一半,隻有動身去把計劃落到了實處,才算是一個成功的好計劃。

比爾·蓋茨在談到自己小時候被外婆強迫著去思考問題的時候說:“人們很容易在當前的市場和競爭對手方麵花費時間,但卻對未來將要遇到的事情沒有準備。”

在比爾·蓋茨的家鄉,每一年都要舉行一場閱讀比賽。比賽的舉辦方是當地的圖書館,所以比賽的內容就與閱讀和背誦分不開了。在比賽之中,比爾·蓋茨每一年都能夠進前三甲,有的時候還會捧回冠軍的獎杯。當人們紛紛把比爾·蓋茨當成神童來看待的時候,他才說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

原來,小時候的比爾·蓋茨一直堅持著閱讀的好習慣。9歲的時候,他就看完了《百科全書》,11歲的時候,他就已經能夠背誦《馬太福音》裏麵最冗長的段落了。這一切的成就都要歸結於比爾·蓋茨的外婆。當外婆發現小蓋茨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的時候,她就每天都要求比爾·蓋茨背誦一定的段落和思考一些問題,完不成這些任務,小蓋茨就別想出去玩電腦。而小蓋茨也一直堅持著按外婆的要求去做,他告訴自己,今天的任務就應該在今天完成,因為明天還有更多的新任務在等著自己呢。在這種訓練之中,小蓋茨一天天成長起來。直到現在,他也從來不會把今天的事情推到第二天去完成。

比爾·蓋茨告誡兒女們:把握今天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今日事今日畢,明天還有更多需要你來完成的事情,所以我們若是把現在的任務推到第二天的話,第二天的任務又會被推到什麼時候才能完成呢?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莊子曾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生長在天地之間,幾十年的生命其實是非常短暫的,不要等到人生快要走完的時候,才後悔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有來得及去做。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節約用好每一分的時間,其實就等於延長了我們的生命。

日本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禪師名叫親鸞上人,他在九歲的時候就立下了要出家的決心。當時他希望一位老禪師能夠為他剃度,老禪師對他說:“我明白你已經下定了出家的決心,我願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為你剃度吧!”

親鸞上人說:“師父,我已經等不到明天了。你說明天一早就會為我剃度,但是我終是年幼無知,不能保證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而且,師父你那麼高齡,你也不能保證是否明早起床時還活著啊!”

他說的這一句話最終感動了老禪師,老禪師滿心歡喜地說:“對的!你說的話完全沒錯。現在我就為你剃度吧!”

其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還是一樣的——今日事今日畢,明天不一定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所以,要珍惜現在,因為隻有現在是我們能夠掌握並且改變的。隻有真正做到了今日事今日畢,我們的內心之中才會踏實起來,從而不用擔心未來會發生什麼未知的事情來打破我們的計劃了。

智慧箴言

李大釗說:“我以為世間最可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得也是‘今’。因為它最容易喪失,所以更覺得它寶貴。”時間給勤勉的人留下智慧的力量,給懶惰的人留下空虛和悔恨。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因為,當我們懷揣夢想的時候,就應該在今天就開始行動。如果不斷地往後推脫,夢想就永遠不可能實現。

對明天充滿希望

我們每一個人未來的人生之路都很漫長,所以,如花一般年紀的年輕人,更應該對明天充滿希望。希望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為之奮鬥的最終目標,隻有永遠心懷希望,才會拚盡全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就像是一場籃球比賽一樣,結果如何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未知的,因此每一個隊伍都有獲勝的希望。假如所有的隊伍在比賽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絕對不會贏的,即便奮鬥下去也沒有任何希望取勝,那麼還會有多少人願意為了這樣的比賽而拚盡全力呢?

這也就相當於我們的人生,假設我們的明天、我們的未來早已經沒有了任何希望,麵對眼前的各種機會,或許沒有人會願意去把握和奮鬥。因為沒有希望,所以現在的我們選擇絕望和揮霍當下的人生。但若是未來總是充滿了希望,我們就會重新撿起丟掉的夢想。不管我們最後的奮鬥結果如何,不管我們是輸還是贏,因為我們為了這份希望盡了所有的努力,所以才不會後悔。

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明天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未知數。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人生雖然漫長,但人們的求知欲永遠沒有止境。心懷信念,然後努力去奮鬥,就一定可以使我們的未來變得更加美好。

即便明天是個未知數,我們依舊要充滿期待。

比爾·蓋茨小時候是一個讓父母十分頭疼的孩子,在他的父母看來,這個孩子如果再這樣下去,那他的未來一定十分渺茫。

小時候的比爾·蓋茨不但做事磨磨蹭蹭、上課經常遲到、很少疊被子,而且在發起怒來的時候常常會和父母頂撞。惡習纏身的比爾·蓋茨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一個壞小子,沒有人會覺得他有一個美好的明天。比爾·蓋茨的校友史蒂夫·鮑爾默說:“他常常沒有脫衣服就進臥室,躺下就睡。床鋪當然很亂,因為他從來沒有時間整理床鋪。”這一階段的比爾·蓋茨就像是在混日子一樣,他絲毫不覺得自己的未來會多麼輝煌。倔強的比爾·蓋茨總是因此而和母親大吵大鬧,在他看來,母親所做的事情都妨礙了自己的享樂,他甚至覺得父母是在把自己推向一個深淵。為此,比爾·蓋茨更加不願意和人接觸,他寧願自己蜷縮在房間的角落自娛自樂,也不願意出去和小夥伴們玩耍。

看到兒子讓人擔憂的現狀,比爾·蓋茨的母親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要替孩子打點好一切。她希望孩子能夠對未來充滿希望,她希望比爾·蓋茨有一個美好的明天。比爾·蓋茨的父親老蓋茨說:“他從十一二歲開始,感情方麵就很獨立了。他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都想自己做主。這使我們很難受。”甚至有一次,老蓋茨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在餐桌上把一杯水潑到了比爾·蓋茨的臉上。

為了改變兒子的這種消極狀態,他們帶比爾·蓋茨去看了心理醫生。比爾·蓋茨回憶說:“醫生說和父母作對毫無益處,父母做什麼都是為我好。這真有趣,我竟然由此改變了想法。”父母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重新激起他奮鬥的勇氣和決心。

後來,老蓋茨讓兒子轉學到以自由而聞名的湖濱中學,他們希望比爾·蓋茨在這裏能夠更好更自由地去計劃自己的未來。學校裏麵的各種協會和興趣組織讓比爾·蓋茨意識到,原來自己還有這麼多的願望沒有實現,而隻要自己去努力,未來一定是光明且美好的,這讓他一下子他重新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如果比爾·蓋茨當初隨著自己的意願成長,而沒有重新對未來樹立信心,那麼或許永遠都不會有微軟公司存在了。

比爾·蓋茨對兒女們說,隻有敢於直麵人生之中充滿的挑戰,始終對明天充滿希望的人,才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去贏取自己的成功。即便在當下遇到了難題,但始終要相信,上天在給我們製造困難的時候也賦予我們解決困難的能力,相信自己,相信明天,就一定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