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至元代,由於蒙古貴族對工藝美術的嚴重摧殘,宣筆的顯赫地位,逐漸為浙江善璉鎮(善連古屬湖州府治理)產的湖筆所取代。筆工多淪為奴隸,一部分流散到徽州依附製墨業謀生,一部分遠走浙江、江蘇等地。
時代發展到今天,宣筆的品種已擴大到二百多種,年產量達五十餘萬支。根據選用原料的不同,大致可分紫毫、狼毫、獾毫、羊毫等幾大類。過去還用貂毫、鼠須、雞毛、人須、胎發等原料製筆。一支高級宣筆,選毫尤為精嚴,製作程序也十分繁雜,非一人一手或一朝一夕可就。從選毫到成筆,還須經過水盆、裝套、修筆、檢驗、裝球等五個車間十幾道工序。一支上品宣筆至少要修整二次,並用放大鏡檢查,足見宣筆製作之精湛和筆工藝人之辛苦。
近年來宣筆製造業發揚傳統工藝,多方求教於書畫名家,繼承創新,現在宣筆的品種已多達三百多種,選料嚴格,工藝考究,精益求精。有名家設計的“鶴頸”、“古法胎毫”、“蓮蓬鬥筆”、“北尾合毛”,都達到了尖、圓、齊、健的四法要求。它不僅暢銷國內各省、市,還遠銷日本、東南亞、歐、美各國。
湖筆後來居上
湖州毛筆簡稱“湖筆”,是毛筆中的佼佼者,以製作精良、品質優異而享譽海內外,到現在,已成為毛筆的代名詞。湖筆曆史悠久,技藝精湛,素有“毛穎之技甲天下”的美稱。地處浙江湖州市的善璉鎮,是湖筆的發源地和主要產地,素有“筆都”之稱。小小的善璉,幾乎家家戶戶會製筆,湧現出許多湖筆世家。北京戴月軒、上海楊振華、天津虞永和、杭外州邵芝岩等筆莊,都是湖州人開設的,且都以湖筆相標榜。
善璉製筆業大概開始於晉代。根據清代同治《湖州府誌》記載:“(善璉)一名善練,……居民製筆最精,蓋自智永僧(隋朝人,名王法極,王羲之七世孫)結庵連溪往來永欣寺,筆工即萃於此。”經過唐宋兩代的發展,湖筆技藝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國的毛筆,起源甚早,而“湖筆”之聞名於世,當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國以宣筆最為有名氣。蘇東坡、柳公權都喜歡用宣州筆;元代以後,宣筆逐漸被湖筆所取代,奠定了毛筆之冠的地位,湖筆與徽墨、端硯、宣紙一起被稱為“文房四寶”。
湖筆筆料的品種繁多,有軟毫、兼毫、硬毫三大類近三百多個品種。以羊毫為例,傳統上隻擇取杭嘉湖一帶所產的優質山羊毛,這一帶的羊毫為上品,鋒嫩質淨。筆工們將這些優質筆毛料,按質量等級分類,分出“細光鋒”、“粗光鋒”、“黃尖鋒”、“白尖鋒”、“黃蓋鋒”等四十多個品種。每—個品種之下,還要再分出若幹小類,其精細程度,絲毫不亞於繡花。湖筆選料嚴格,主要選用山羊腋下毛,所取亳料須陳宿多曬,除去汙垢,然後再根據毫料扁圓、曲直、長短、有無鋒穎等特點,浸於水中進行分類組合,一般要經過浸、拔、並、梳等七十餘道工序,被譽為“筆中之冠”。
湖筆的成名,與元朝大書畫家趙孟煩有關,他對當地的湖筆製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他曾要人替他製筆,如若有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製,要求非常嚴格,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一直流傳至今。現在發展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類、近三百個品種。1983年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曾帶數百套湖筆作禮品贈送給日本朋友。
筆之於文才
話說南朝梁代有個著名的才子叫江淹,他一生寫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詩歌,被人們稱為“才子江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