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章終於完結,有些心裏話一直想對讀者們告白,但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便趁此一吐為快。另外,也是本人對自己小說的自我評析。
就網文寫作來說,我是第一次涉足,是不能再新的新丁。不過我對網文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我將它們歸結為“白、周、橘、明、勝”五個字。
白,是白居易。
相傳白居易每作一首詩,都會念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她聽不懂就改,力求做到最明白易懂,連目不識丁的人都能理解。而網文也屬於通俗小說,它的特性之一就是有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看看近年來網文的火爆甚至在國外也大火,從中便可見一斑。也因為網文的這個特性,它也應該學白居易一樣,力求做到最通俗易懂,不管讀者們的文學素養是高是低,都能輕鬆看懂你的小說,以照顧到更多的讀者。時下因為網文的入門門檻很低,因此也湧現出了許多讀者們所謂的“小白文”,但我覺得也可以給這個小“白”文一個不同的定義,就是“也許你並沒有白居易的才華,但也像白居易一樣力求最通俗易懂,盡全力去使作品最契合大眾的閱讀審美”。我覺得一部成功的網文,這個優點是不可或缺的。
而我的小說難說沒有任何的閱讀門檻,我在寫作時也基本沒有考慮讀者們的閱讀審美。並非是我完全不懂這些,而是我想就隻在個人寫作能力上去盡全力,看看自己能寫出什麼程度的作品。第一大章便是隻單單考慮自己寫作才華所能到達的高度,而沒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力求最通俗易懂,比如讀者們的閱讀審美。但因此就網文來說也會出現一個弊端,便是畢竟會不利於大眾的閱讀和傳播。
周,是周星馳。
喜歡星爺的人應該都知道,星爺的電影雖是喜劇,但其實大都有悲劇的內核,隻是他在電影當中以無厘頭、以極具喜劇效果的方式去表現。因這極佳的喜劇效果,無數觀眾成為了他的擁躉,稱他為“喜劇之王”。古詩詞的評論中有一句話,叫“以哀襯樂,倍增其樂;以樂襯哀,倍增其哀”,為什麼香港電影的無厘頭時代,那麼多明星大腕都拍無厘頭電影,但隻有星爺被尊稱為“喜劇之王”?因為隻有他達到了那種“樂哀互襯”的境界吧。所以我們第一遍看他的電影會開懷大笑,再看一遍卻又能品出別的滋味;甚至小時候看哈哈大笑,長大了、經曆過生活了,又能體會到其中人物(尤其是小人物)的酸楚、掙紮和無奈之處,領會到了另一些“悲”的東西。
但凡是人,大多愛喜不愛悲,比如人們總是喜歡參加紅事,不喜歡參加白事一樣。而網文絕大多時候是一種輕鬆閱讀的文學快餐,它應該多寫喜而少寫悲,甚至像如今大行其道的爽文一樣,這樣讀者們會更愛看。或者要寫悲,也應該學習星爺,以一種喜劇效果的方式去呈現。又或者像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哪怕事情在性質上可能會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故事,但從頭到尾卻以“奇幻漂流”的形式來展現。所以除了一些紀實類文學和電影之外,不把殘酷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和觀眾麵前,這便是作者和編劇的溫柔,同時這也更符合大眾的閱讀和觀影喜好。
而本小說寫了不少帶有“悲”性質的情節,並且是毫無遮攔的。雖然是想象出來的劇情,卻反而有了一種紀實文學的直白,因此寫的時候心裏就猜到應該會沒什麼人氣。但請相信我也是一個溫柔的人,而就像我在“不屈”那一章節裏寫的那樣,挫折、磨難和悲劇總會有,但它們是一時的,主人公們會得到最後的勝利。以我們的國家為例,曆史上不也遭受了許多劫難,但我們都戰勝了它們,如今仍屹立於此,並繼續不斷取得輝煌嗎。比起一些無腦的爽文,這難道不才是一種“大喜”嗎?說得簡單易懂些,這部小說是先抑後揚,而並非我喜歡寫悲,更不是為了悲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