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趙獵戶在石屋裏覓得一盞馬燈,於是拎著馬燈在這山穀中查巡了一番,發現這山穀是個無人的小村落。村裏人不知去哪裏了,但令趙獵戶奇怪的是,這裏的人似乎都是剛離開了自己的家,而且什麼都沒帶走。每家每戶的廚房裏,都留著油和米,有的人家甚至灶台邊擺著一顆吃了一半的凍白菜。這村落裏的人,仿佛被風刮走了一般,沒留下一點蹤跡。趙獵戶心生疑竇,懷疑有土匪剛光臨了這處山穀,但各間屋裏並無打砸搜索的痕跡,有的人家就把金銀細軟隨意放在床下,依然完好無缺。
盡管心中有疑,但接下來幾天,雪勢絲毫不見退減,趙獵戶擔心離開山穀,會再次迷路,隻好繼續呆在這無人村裏。好在石屋裏有充足食水,就算在山穀裏過完整個冬天也足夠,於是趙獵戶安安心心在村子裏住了下來,隻是他擔心自己無法歸家,家中親人是否會以為他已在雪天中身遭不測。
趙獵戶在無人山穀裏呆到第九天,亦即臘月十八那日,他剛睜開眼便聽到屋外傳來嘈雜人聲。大驚之下,他趕緊起床衝出石屋,卻見屋外的山穀穀口,站滿了二十多人,男女老少皆有,所有人都有著一張極蒼白的臉龐。那些人見到趙獵戶也深感詫異,其中年輕的男人甚至從背後拔出弓,搭上羽箭,直指趙獵戶。
趙獵戶趕緊解釋,卻發現與這些有著蒼白臉龐的人語言不通(後文權稱這些人為白臉人吧)。白臉人說著一種古怪的語言,音調仿佛歌唱一般,嘰嘰喳喳,時高時低,時快時慢。趙獵戶隻好借用手勢,讓對方知道自己並無惡意,隻因大雪封山,無意之間誤打誤撞走入了山穀中。
白臉人中有一年邁老者弄明白了趙獵戶的意思,旋即取出一張絲綢與一枝狼毫毛筆,提筆在絲綢上寫寫畫畫。頃刻之後,絲綢上出現了彎彎曲曲的圖線,趙獵戶仔細一看,竟是一副畫得簡單易懂的地圖。
此時,大雪已停歇了。攜上白臉人贈送的臘肉飯團,還有那張畫有地圖的絲綢,趙獵戶踏上了回家之路。為表示謝意,他將那柄火銃留給了山穀中的白臉人。整整五個時辰之後,趙獵戶終於回到自己的家中,他向鄰人提及白臉人之事,旁人無不為之驚詫萬分。在鄰人的提醒之下,他記錄下這番奇異的遭遇,投書至自己最欣賞的開明報社《西川商報》。
鄙人為求證此事,亦親自赴西陵山走訪一番。但不幸的是,鄙人探訪至趙獵戶家中,恰遇其家中失火,那副繪有地圖的絲綢亦葬身於火海之中,無法考證其真偽。趙獵戶憑記憶帶領鄙人重赴深山,卻始終無法找到去往山穀的道路。
趙獵戶所述之事雖難以證實其真實性,但亦正因為無法再次覓到白臉人所在的聚落,更令此事充滿如陶淵明《桃花源記》再現般的懸疑色彩。故鄙人仍記小文公布此事,亦為眾位尊敬讀者茶餘飯後添上幾分有趣的談資雲雲。
——《西川商報》副刊之天下趣聞欄目 民國三十一年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