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給比較做減法,不跟別人比才明智(3)(2 / 2)

在人的一生中,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各有各的道理,就如同道路有千條萬條、各人有各人的走法兒、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兒一樣。正確的做法是:走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走在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上。

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免不了會和別人的路有交叉彙合,有時候甚至還會發生相互碰撞,這時候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地走過去。因此,便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利益衝突和心理矛盾,有時候甚至還會遭遇別人的非議、攻擊、謾罵、妒忌和詆毀。

如果別人的所作所為對你造成了傷害,你也不要出手還擊對你造成一定傷害的人,因為,這樣一定會消耗掉你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而且,很多時候,你也不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以牙還牙的攻擊方式,不但不能改變別人,還會讓自己的處境發生改變,隻會耽誤自己的行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不予理睬。

也就是說,在我們做事情的過程中,對於那些來自於外部的負麵影響,最好不要去理睬,要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堅持走自己的路。隻有這樣,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從而保證讓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當然,要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不僅要排除那些通常意義上的負麵影響,比如阻撓、排斥、中傷和仇恨等,也要拒絕許多善意的勸誡、讚美和參考性建議。事實證明:很多善良的勸誡同樣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負麵的影響,不僅會動搖你“走自己的路”的決心,甚至還會把你引上別人所走的道路上,嚴重者還會讓你迷失了自己。

對於我們來說,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人”,不管是出於哪種原因,他們對你造成的影響卻是一樣的。就是,讓你不能專心致誌地走自己的路!不管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影響你,也不管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會在你行走的路途中給你帶來沉重的負擔,比如思想負擔。有了這些沉重的負擔,你就會心煩意亂、心猿意馬,甚至會因此改變正確的道路,走向錯誤的方向。

同樣,當我們行走在路上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的“君子”。這些人,或許是出於好意,或許是為了助你一臂之力,會給你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可是,很多時候,他們的這些建議來自於他們自己有限的經驗和認識。對於你來說,那些善良的建議未必就真的適合你。如果這樣的“好言相勸”聽多了,就會攪亂你的心境、擾亂你的行走步伐,同樣也會影響你前進的行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很多人不是不想走自己的路,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裏。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該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時,就會出現迷惘和彷徨,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走上別人的路。

實際上,很少有人能自始至終地走在純粹屬於自己的道路上。人生的路不是擺在那裏等人們選擇的,對於我們來說,人生本來是沒有路的,因為行走,才有了路。走什麼路,是需要我們作出選擇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無法保證選擇的正確,更不能保證選擇的就是適合自己的。

既然人生的道路並不出現在行走之前,而是產生於行走之後,那麼,在行走之前我們所進行的選擇,充其量也隻不過是一份個人的行走計劃而已。這條路究竟可行還是不可行,都是一件很難說清楚的事情,這需要以後的實踐來證明。

人生的道路,關鍵在於走。與道路的選擇比較起來,行走的過程是更加重要的。隻有在行走過程中,才能實現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才會將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人生之路走出來。每個人的路都是依靠自己走出來的,但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別人的影響。我們走的路線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可能走得好,也可能走得不好,但很少有人會完全重複別人的路。

如果說,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是人生之路的主要部分,那麼,上路前的準備,基本上是在別人的指導和影響下完成的,甚至完全是按照別人的意願進行的。如果那些事先的準備正好和我們的興趣、潛能相吻合,那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可以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但是,別人的話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客觀存在的,有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到你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對於別人說的話,我們既不能不聽、不問,也完全沒有必要裝聾作啞。對那些來自於“小人”的嫉妒、嘲諷、造謠、汙蔑之言,要根據具體的情形分別對待,有時候要懂得包容,有時候則必須予以反擊。當我們對其中的利害關係進行權衡之後,隻要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重要的影響,就完全可以“由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