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給比較做減法,不跟別人比才明智(4)(1 / 2)

這些都是人生道路上無法避免的。就像是行走在道路上一樣,如果麵前的道路坎坷曲折、布滿了石子,就要想辦法,把能搬開的搬開,能打碎的打碎,或者可以選擇繞行,或者當做墊腳石踩踏而過。其實,不理不睬也是應對環境的一種辦法。

一個人采取怎樣的人生態度取決於他擁有怎樣的境界。我們要盡力去爭取成功,多做一些事情並努力把它做好,即使達不到理想狀態也沒什麼關係,因為對我們來說外界的評價都是次要的。

成則可喜,敗亦不悲!我們要盡可能地保持淡定從容的狀態。對於別人的話,不想聽也能聽到,有用的建議可以采納,無用的建議可以將之忽略。對於別有用心的建議則要保持警惕,不要讓它破壞了你走路的心情!

總之,為了獲得心理的寧靜,為了獲得片刻的快樂,那麼就要學會給比較做減法,專心做自己,不要理會別人,更要少和他人比較。

無須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人生之中,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豐富的生活經曆。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和意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曆。假如過分地在意他人的意見,那麼人就無法活出自己的精彩。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對師徒闊別了一年之久,彼此十分掛念。有一日,師徒終於相見了,師父問徒弟:“徒兒,這一年中你都做了些什麼事?”

徒弟答道:“師父,我開辟出了一片灘塗荒地,栽種了一些莊稼和蔬菜,天天在那裏挑水澆地、鋤草除蟲,結果收成倒是很不錯。”

師父十分讚許,便說:“這一年你過得很充實呀!”

徒弟問師父說:“師父,這一年中您都做了些什麼事?”

師父笑著答道:“我是過了白天再過晚上。”

徒弟隨口說道:“這一年您過得也很充實呀!”

話音剛落,徒弟就覺得自己這樣說很不妥,話語中貌似帶著諷刺的意思。因此漲紅了臉,不由自主地咂了咂舌頭,心中暗忖:“我如此說,師父一定覺得我在取笑他,我真是太不應該說這樣的話了。”

師父將徒弟的窘態看了個通透,就在徒弟考慮該如何補救的時候,師父責備道:“僅僅是一句話而已,你何必看得那麼嚴重?”

徒弟轉念一想,懂得了師父的用意:“一時的小疏忽,或無意的小過失,如果不是成心那樣做的,並且沒有引起什麼嚴重的後果,那就讓它去吧,毫無必要老是把它放在心頭。”

世事本平常,隻不過人們常常將事情看得太嚴重了,使得一些小事占據了內心,使得內心憂慮不安。徒弟因為自己一句不甚恰當的話惴惴不安,好在師父壓根兒就不在意弟子的小過失,相反卻告訴了他一個做人的道理。

生活中,人們就是太重視別人的言辭與意見,因而經常被一些無所謂的事情煩擾,擔心別人責怪而自責,擔心別人取笑而自卑,擔心受到難堪而自閉。

有一位老人的筆記本上有這麼一句話:“不必在意別人是不是喜歡你,是不是公平地對待你,更不要奢望人人都會善待你。”

某日,你無意中發現某君對張三、李四很好,而對你卻不冷不熱,但你卻想不出曾做錯什麼,弄不明白什麼地方得罪了他。其實,你根本用不著驚慌,也不必煩惱。在反複的自問和猜測中,你將自己的時間白白耗掉,將自己的信心消磨掉。

事實上,這個人對你的態度並不能改變什麼根本性的東西,也許原本就不是你的問題,你又何必為此而擾亂心理的平衡呢?再仔細考慮一番,他不是有時對你也很好而對別人也很冷漠嗎?

用不著在意別人冷漠的表情和竊竊私語;用不著費心去揣測、琢磨別人如何待你、如何評價你;用不著在意微小的得失、過錯或失敗,那不過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插曲。多一點豁達,多一點超然,讓每一天在平靜喜悅中度過,日後再回過頭思忖經曆過的是非得失、喜怒哀樂、苦辣酸甜,你會感到眼前變得明亮開朗。原來,生活依然充滿了陽光。將時光留給自己,瀏覽自己喜歡的書,欣賞動聽的音樂,流連於大自然之中……其實,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事物有很多,你確實沒必要去掛懷別人對你的態度。

倘若想活得輕鬆,活得愉快,活得有聲有色,就用不著在意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切勿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尋煩惱和尋找人際關係的障礙上,心理包袱往往是自己給自己加上的。

生命中最緊要的是自己如何看,而不是別人如何看,完全不必為些許小事煩心。雨過總會天晴,為什麼要讓自己背著沉重的包袱呢?丟掉包袱,將煩心瑣事棄之一旁。用不著在意別人的眼光,讓心靈自由飛翔,生活也就隨之變得輕鬆、愉悅。

在意外界的得失,不如修煉自己

印第安人有句名言:“如果我們走得太快,就要停一停,等待靈魂跟上來。”意思是說,人在緊張忙碌之中要給靈魂一個休息參悟的時間,觀書覽勝,交友抒懷,品茗悟道……人自身獲得的快樂與幸福是難以寄托在外物的得失上的,更多的是來自於心靈的修行與陶冶。否則,得隴望蜀,一味地和他人攀比,永不知足,痛苦與煩憂也會接踵而來,讓自己平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