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醫生沉著地問答:“我是希望你到處走走,注意那些已死去的人的墓碑。你好好想想,他們曾經也像你這樣,認為全世界的事都少不了自己,但現在他們都死去了,可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但地球還是像以前一樣正常運轉。而其他人也像你一般繼續工作。我希望你站在墓碑前仔細想一想這些事實。”
其實,這位企業家之所以活得累源於自己的心,他什麼都想親力親為,不斷地給自己的生活做加法,讓自己背負了太多的東西。
事實上,在感覺活得太累的人群中,隻有一少部分是由於生活的勞累產生的身體上的疲倦感,其中大部分人感覺活得累還是心理原因:因為過多的操心兒女和家庭的瑣事,或是被上級批評了,或者是與同事產生矛盾了,從而帶來的工作不順心,或是因為小心眼嫉妒別人而招致的煩惱……這些都讓人們感覺心累。
從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活得累”是種“心病”。那些經常“活得累”的人,其心理往往會變得不平衡,甚至連身體都會跟著出問題。
最近幾年,高血壓、冠心病及腫瘤等疾病成為了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的疾病。誘使這些疾病發生的原因往往很複雜,但通常與心理、社會環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著很大的關係。不久前,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稱:工作壓力是影響許多在職人員健康的因素。這一結論明確闡述了身體的過度疲勞所帶來的後果。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太累、太疲勞越來越多地被人提到。心理疲勞正在悄悄地危害著現代人的身心。心理疲勞是潛在的,意識不到的,它不會在短時間內威脅到人的生命,而是要經過一定的時間積累,達到一定的“量”,才會促使疾病的發生,因此人們經常會忽視它。
“修身養性”是治療“活得累”的人的最好的藥方。具體來說,就是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失去信心和勇氣;給自己製定合理的目標,踏踏實實地服務於國家和社會,在工作中充實自己;遇事要心胸開闊,切忌鑽牛角尖,不要對一些小事過於計較。如果是因為不適應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生存壓力,而產生“活得累”的感覺,就要多注意鍛煉身心、磨煉意誌,更好地適應社會。
另外,心理學家研究還發現,人的心理機能可以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和修複。假如一個人可以向別人傾訴內心的煩惱或痛苦,即使沒有得到物質上的幫助,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他的煩惱或痛苦。有些人拒絕向別人敞開心扉,選擇“打落門牙往肚裏吞”,強忍“活得累”的苦惱,這隻會使情況更不利。當你在生活中碰到非常難解決的事情,甚至麵對重大的挫折或打擊時,可以找朋友傾訴,把自己心裏的不順統統一吐為快。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一旦感覺到“活得累”,其他各種不好的心態就會接踵而至。給心理適當減壓,做一個輕鬆的人,建議你嚐試下列八種方法:
(1)開懷大笑,笑能使我們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疲勞感得以消除,同時可以發泄不良的情緒;
(2)盡量避免高談闊論,談論可以幫助升高血壓,而沉默對於降壓有幫助,在無須說話時盡量保持沉默,靜靜地聆聽別人說話也是一種享受;
(3)放慢生活節奏,把無關緊要的事情也列入自己的日程表中;
(4)麵對各種複雜問題保持沉著冷靜,這樣做可以消除緊張壓力;
(5)不要過分介意做錯事,任何人都可能犯錯,沒必要一直想這件事,繼續正常地工作;
(6)敢於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一旦需要時勇敢地說“不”;
(7)夜深人靜時,對自己講些悄悄話,然後甜甜地酣睡;
(8)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都相信一定能克服,要知道“車到山前必有路”。
總之,“心病還須心藥醫”,如果自己真的“活得累”,就要好好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自己累,並根據病因合理用藥。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己給自己解壓,放慢生活的腳步,平靜自己的心情,拋棄焦慮暴躁,保持穩定與和諧。這樣,才能走出“活得累”的狀態,從而使自己生活得充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