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了解浮躁,走近悠然生活(1)(2 / 3)

不懂得沉澱的人,內心難以獲得真正的寧靜,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他們被各種事物誘惑,不停地追逐不同的目標,結果卻事事差一步,煩惱和痛苦也由此而生。這些煩惱和痛苦又會加深浮躁的情緒,如此循環往複,人生必然疲憊不堪。

其實,真正讓我們疲憊的不是生活,而是我們的內心。當我們感覺到內心的喧囂時,不如讓自己沉澱下來,就像河裏的水,無法載動鵝卵石,就讓它們沉澱在河底,自己依然瀟灑地向前流去。人生也應該如水,學會沉澱,才會澄明清澈;放下一些東西,才能瀟灑向前。

浮躁與疲憊是選擇,寧靜與悠然也是選擇

很多人都有一個慣性思維,盲目地認為“幸福就在山的另一邊”,他們執著追求遠方的幸福,對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屑一顧。就這樣,他們選擇了浮躁,也選擇了疲憊的生活。

其實,幸福不是我們即將得到多少,而是我們已經擁有多少,我們所擁有的才是構成幸福的主體。如果能夠樹立這樣的認知,我們的心靈就會獲得寧靜,變得悠然。比如,冬日的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如果我們能夠體味這種幸福,那麼心就會寧靜,生活如此輕鬆、快樂。悠然就是這樣簡單,不用竭力去塑造,也不用費力去追求,隻要選擇關注自己已擁有的,就會獲得寧靜與悠然。

認為幸福在前方或他處,盲目地追求幸福,一方麵,不停地追趕讓人疲累不堪;另一方麵,一直追求卻從未能把幸福抓在手中,往往會讓人越來越懊惱、浮躁,試問,這樣如何能悠然地生活呢?顯然,這違背了幸福的初衷,幸福會遠離我們。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選擇了一種錯誤的幸福認知。在他們看來,幸福在遠方,因而每時每刻都迫切地渴望幸福、忙碌地追求幸福,內心長期處於不滿足的狀態;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越來越急功近利,心浮氣躁。如此一來,便會陷入更大的失望和沮喪中,痛苦地煎熬。

其實,人生就像登山一樣,很多人以為最美的風景在山頂,所以從一開始就低頭往上爬,隻想盡快到達山頂,從不抬頭、靜下心來看看身邊的景物。單調、勞累的旅途讓心變得浮躁,浮躁的心讓人看不到幸福,不幸福又讓人覺得旅途更加單調、勞累……於是,在這個惡性循環中越陷越深,離幸福越來越遠。

要想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是非常容易的。當我們調整自己對幸福的認知,學會因已擁有的而滿足、快樂,不再眺望遠處的風景,不再為追求的幸福而浮躁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寧靜、淡定,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悠然。

一位年輕人步履匆匆地行走在路上。此時,他的身邊有美麗的鮮花,有溫暖的陽光,孩子在路上嬉戲,幸福的戀人手挽著手在散步……但是,他對這些美好的事物全然不見,隻是低頭匆忙趕路。

這時,一個人攔住了他,問道:“年輕人,你為什麼步履匆匆?”

小夥子沒有停下匆忙的腳步,仍然繼續向前走,非常煩躁地答了一句:“別攔著我,不要浪費我的時間,我在追求幸福。”

轉眼間,時間過去了20年,年輕人已到中年,他依然低頭匆忙地趕路,不肯做片刻地停留。

這時,又有人攔住了他,問:“朋友,你為什麼這麼著急?”

“走開!別擋著我!我在追求幸福。”他煩躁地說道。

時間又過去了20年,他已經成了一個麵色憔悴的老人,卻還沒有得到幸福,他感到沮喪、難過。這時,有人問他:“朋友,你還在追求幸福嗎?”

“是的。”

“現在你得到了嗎?”

“沒有。”

“其實如果你停下來,就會發現幸福就在你的身邊。幸福不是遠處的目標,而是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如果你靜下心來,不要這麼浮躁,你就會得到自己的幸福。對幸福的迫切讓你變得浮躁,無法找到幸福。現在,靜下心來看一看,你看,美麗的夕陽、搖曳的楊柳、孩子們的歡笑、戀人間的濃情蜜意……這一切不都是幸福嗎?你那樣急切的追求,讓你與它失之交臂了。”

老人聽完後,猛地驚醒,眼淚掉了下來。原來跟他對話的那個人,就是幸福之神,他低頭追尋了一輩子,最後才發現其實幸福之神就在身邊,但是他如此浮躁,以至於看不見幸福的所在。

生活是寧靜、悠然的幸福,還是浮躁、疲累的煎熬,取決於我們的選擇。當我們選擇將目光停駐於已擁有的事物上時,就已經約定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