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了解浮躁,走近悠然生活(1)(1 / 3)

浮躁讓我們失去了寧靜,看不到生活的美好。於是,內心有了不滿,有了抱怨,有了煩惱,生活也因此變得壓抑、疲累。了解浮躁,才能跨越浮躁,才能擺脫內心的不寧和生活的壓抑。現在,請開始了解浮躁,開始走近悠然生活的第一步。

不是這個世界太讓人累,是心太喧囂

我們常常抱怨生活太累,我們無法負重前行。其實讓人感覺疲憊的不是生活,而是我們的內心。當一個人的內心承載了太多,不知道放下;當一個人思想過於複雜,不知道簡單化;當一個人沒有人生的目標;當一個人內心沒有希望等,他常常會浮躁不安,也往往會覺得疲憊不堪。

想要消除這種疲憊感,讓生活變得寧靜悠然,就應該放下一些東西,讓思想簡單化,給自己的人生定一個目標,給自己一份希望……驅走內心的喧囂,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保持一顆寧靜的心,這樣才能讓生活變得輕鬆、悠然。我們生活在這個喧囂的社會中,內心世界會受到很多東西的影響而變得浮躁,但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讓自己靜下來,要讓心靈像沉靜的湖水,波瀾不驚,隔絕喧囂,拒絕浮躁。唯有如此,我們的人生才能更輕鬆,我們的生活才會更悠然。

那麼,怎樣告別喧囂,拒絕浮躁呢?一起來看看吧!

沉澱,生活便能由濁變清

一口井,經曆了暴雨的洗禮,井水依然清澈,原因在於它懂得沉澱。沉澱是一種人生智慧,沉澱能讓浮躁的心變得寧靜,而寧靜又能讓生活變得更悠然。因此我們要學會沉澱自己的生活,讓清者上揚,濁者沉澱。

一個書生,做事急功近利,時常為了一件事情,心力交瘁,結果總是距成功差一步。為此,他感到很痛苦,於是找到鎮上的智者訴說自己的痛苦。智者聽了書生的訴述,把他帶到了一間破舊的小屋裏,屋子裏的桌子上放著一杯水。智者微笑著對書生說:“你看看這杯水,在這裏放了這麼久了,每天幾乎都有灰塵落進水裏,但是水依然澄明,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書生仔細觀察了一會兒,說:“因為灰塵都沉下去了。”

智者滿意地點點頭,說:“年輕人,人生就如同這杯水,懂得沉澱,才能讓水變得澄澈。內心不夠平靜,就如杯子不停地晃動,水自然會變得渾濁,人生自然會變得痛苦。當你因為一件事情忙碌卻沒有結果的時候,記住讓自己沉澱下來,反省自己,找找自己失敗的原因。切記不要因此而變得浮躁,要知道,人在浮躁的時候,思考能力隻有平靜時的一半。人生,如同這杯水,要平靜地接納一些事情,不浮躁,才能保持澄明。”

生活中,有的人內心浮躁,有的人內心寧靜。那些內心浮躁的人,總是很難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無法成就自己的人生。而那些內心寧靜的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冷靜地看待周圍的事物,淡然地麵對人生的起伏。他們的人生雖然未必一帆風順,卻總是悠然自得,其實不是世界本身寧靜,而是他們的內心始終沒有浮躁。他們總能在浮華的生活中沉澱自己,無論落入多少灰塵,都把它們沉入杯底,讓生活之水保持清澈。

眾所周知,世界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奠基人。年輕時的達爾文,是個遊手好閑的紈絝子弟。1831年,他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後,他的父親覺得對於一個遊手好閑的人而言,牧師是最適合的職業,既有豐厚的待遇,也有很高的地位,最重要的是有許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

父親安排的牧師職業確實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在大學期間,達爾文對博物學非常感興趣,因而希望繼續從事博物研究。經過一番思考之後,達爾文放棄了牧師職業,自費進行了艱苦漫長的環球考察。無論麵對怎樣的困境,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不放棄,不浮躁,保持寧靜。在漫長的科考過程中,他不受外界的影響,把一切困難、煩惱都沉澱下來,始終專注於自己的事業。每到一處,他不辭勞苦,采集動植物的標本,記載新物種。

經過五年的環球考察,他積累了豐富的資料。此後又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終於在1859年出版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在當時的生物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達爾文最終為生物學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切都源於他的不浮躁。他懂得沉澱自己,始終保持內心的寧靜,堅持自己的事業,無論是別人的勸說還是外界的誘惑,都無法攪亂他的內心,無法讓他變得浮躁,因此他最終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

生活中,成功總是屬於那些懂得沉澱的人。我們的一生要麵臨無數的誘惑和挫折,如若能夠沉澱內心的浮躁,始終堅持自己的人生路,那麼成功必然會如期而至,生活也將因此變得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