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思維方式不同,人們對快樂的理解也會不同。一個人如果總是站在煩惱的陰影裏,當然不可能獲得快樂的陽光;如果能換一種思維,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人生,就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份快樂,也會多一份悠然。
因此,不要把自己的思維固定住。要看到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麵性。有好的一麵,也有不好的一麵,你不要把自己眼光定格在不好的那一麵。當你覺得某件事情讓你不快樂的時候,需要轉換一下自己的思維模式。唯有如此,你的心態才會積極樂觀,才不會一直深陷在傷心痛苦之中,才能在不快樂中發現快樂。
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
“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是多麼好的一句話啊,當快樂變成了我們的習慣,煩惱也就沒有安身之處。在快樂的情緒中,一個人的心境自然也會變得淡定、寧靜,不會浮躁,這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悠然的生活狀態。
快樂的習慣一旦養成,也會和其他習慣一樣,伴隨我們一生。所以,人應該慢慢地培養快樂的習慣。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挑選了一些人,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不快樂。他把這些人分成兩組。一組人每天起床的時候都給自己一個燦爛的笑容,並且告訴自己:我很快樂。而另一組人什麼都不做,仍然按照原來的方式生活。
一段時間後,兩組人重新聚到了一起。很明顯,每天對自己說“我很快樂”的那組人,臉上已經沒有了以前的愁容,但是另一組還是原來那樣。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始終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他的心境也會變得開朗。如果一個人始終暗示自己:“我很快樂”,並且按照這種方式去生活,他就會快樂起來,久而久之,快樂就會成為他的習慣,以後即使不刻意暗示自己,也能感受到快樂就在身邊。
清晨,乘坐著老式火車的湯姆從睡夢中醒來,他注意到大約有6個男士正在洗手間裏刮胡子,狹小的洗手間顯得更加擁擠。經過了一夜的顛簸,第二天早晨通常會有很多人在這個狹窄的地方梳洗整理一番。此時人們多半還沒有完全清醒,臉上的表情很冷漠,也沒有人說話。
就在此刻,迎麵走來一個男人,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他愉快地問候大家,但卻沒有一個人回應他。隨後,當他動手準備刮胡子時,竟然旁若無人地哼起歌來,看似心情非常好。湯姆忍不住問他:“坐了一夜的車,你的心情為什麼還是這麼好呢?”
男人回答說:“因為快樂是我的習慣之一。”
如果快樂成為人的習慣之一,那麼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中,都不會痛苦、煩惱,故事中的快樂男人就是很好的證明。當別人疲憊、煩躁的時候,他依然能夠淡定地微笑,帶著快樂的情緒開始一天的生活。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心態,相信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
“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這句話富含深刻的哲理。無論是幸事還是倒黴的事,經常起決定作用的是人們心中長期以來的習慣性想法。有一位名人說:“窮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者,則常享豐筵。”這段話的意思是勸告人們要培養良好的、愉快的情緒,並將其作為一種習慣來保持,那麼,生活就會充滿色彩和歡樂。在快樂的生活中,我們才能夠找到淡定、寧靜,才能活得更悠然。
當然,習慣是慢慢培養的,所以快樂的習慣也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培養,人人都有創造愉快心情的能力,每個人都能把快樂變成一種習慣。
怎樣培養快樂的習慣呢?這裏有三點建議,你不妨參考一二。
(1)培養快樂的情緒,需要積極的心理暗示。
正如前文我們所提到的那樣,每天在起床的時候,對自己說:“我很快樂。”不久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真的變得快樂了。當然這種心理暗示需要時刻進行,遇到不如意的時候,也要及時地暗示自己。長此以往,快樂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2)培養快樂的情緒,需要積極的行動。
每天做一些讓自己感覺快樂的事情,例如一個人喜歡看書、聽音樂,那麼隻要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聽聽音樂,看看書,就能獲得快樂。讓快樂的情緒每天都圍繞著你,不久之後,快樂也會成為你的習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