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了悟淡定與寧靜,開始悠然地生活(10)(1 / 3)

相反,如果一個人把金錢、名利等這些身外之物當成是快樂,遇到它們就撿起來背在肩上,不懂得知足的話,就會把自己陷入痛苦和疲憊中。下麵這群年輕人就是這種心態的典型寫照。

一群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為尋找快樂東奔西走。在途中,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撿起來背在肩上,有的人撿了金錢,有的人撿了地位……他們以為這些就是快樂。結果背著這些東西前進,不但沒有得到快樂,反而覺得很煩惱。

於是,他們向智者請教:“快樂到底在哪裏?”

智者說:“你們還是先丟掉身上的包袱吧。那兒有一條船,你們去船上坐著,什麼也不要想。”

年輕人不明所以,但是,既然是來請教,智者的話就隻能聽了。就這樣,他們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放到一邊,坐到了船上。

船順流而下,一路上,他們看到了很多美麗的景物。

這時,智者問他們:“你們快樂嗎?”

年輕人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智者說:“你們不是要尋找快樂嗎?其實,快樂不用去尋找,它就在你們的心裏,當你們放下一些事情,讓自己靜下來,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可見,這些外在的事物都不是決定快樂的主要因素。沒有了這些包袱,這群年輕人反而更快樂。

快樂不是實實在在的事物,而是人的一種心態,是對簡單生活的一份知足感。它不在別處,就在人們的心裏。

換一種思維就能獲得快樂

生活中,我們在一條道路上不斷地前行,有時候會有一種把路走絕了,再也無法走出一片新天地的感覺。殊不知,人生沒有真正的絕境,關鍵是你怎麼看待它。如果能換一種思維模式,就能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實,快樂也是如此,當我們感覺不快樂的時候,需要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看問題,也許就能獲得快樂。

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抱怨生活缺少快樂,其實真正缺少的不是快樂,而是發現。有些事情從這一麵看,也許你會覺得痛苦不堪,但是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模式,就會有截然相反的感受。如果你不轉換思維,而是鑽進了牛角尖裏,隻會讓自己心浮氣躁、疲憊不堪,這就違背了悠然生活的初衷。

因此,想要獲得悠然幸福的生活,需要我們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看問題。下麵這個例子不就說明了這一點嗎?

20世紀90年代,電話在農村地區興起。那時候,人們對數字極為講究,很多人為了獲得一個吉利的號碼,想盡一切辦法。

這樣一來,那些沒有想辦法的人,就隻能得到不吉利的數字。有一個人裝了一個尾號是“1414”的電話。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個號碼不好,因為讀起來就像是“要死要死”,都勸他換一個號碼。但是他自己卻很淡定,笑著說:“我的想法和你們不同,你想想樂譜上是怎麼唱的?‘哆發哆發’,意思是要‘多發多發’,多吉利啊。所以我認為這個號碼很不錯。”

數字是客觀的,沒有吉利與不吉利之分。當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它們的時候,它們的寓意也不盡相同。故事中的人懂得了這一點,當所有人都覺得號碼不吉利的時候,他能夠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來看這個數字,因此,他總是比別人多一份快樂。

換一種思維方式,也是淡定心態的一種表現。隻有淡定之人,才能找到通往快樂的另一條路,不會在不愉快的陰影裏掙紮。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的時候,也應該讓自己淡定一些,換個角度,換種思維模式,就能在不快樂中發現快樂。

春節的時候,幾個老朋友聚在一起聊天。

一個人說:“人這一輩子都不能得到快樂,年少的時候很閑,但是沒有錢,現在有錢了又沒有閑。”

另一個朋友說:“我和你看法不一樣,年輕的時候,雖然沒有錢,但是我很閑,日子也過得很快樂。現在雖然沒有閑了,但是有很多錢,我也覺得開心。”

其中一個人說:“我呢,現在沒有錢也沒有閑,整天和一些孩子打交道,他們總是給我惹麻煩。你看,這種生活太鬱悶了,怎麼會有快樂呢?”

另一個人對他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現在老師的待遇這麼好,一年還有三個月的假期,更重要的是與孩子們在一起,你永遠有一顆年輕的心,充滿活力,遠離了世事的紛爭,沒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這些不正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嗎?擁有這些你還覺得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