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領導自信
培養自信有四種方法:第一,使自己成為“無冕領袖”;第二,做一個無我的教師並盡力幫助他人;第三,培養團體需要的專長;第四;運用樂觀性想像。
先說一個有關德克薩斯遊騎兵的古老傳說。
事情大約發生在本世紀初。有一幫橫行舊西部的土匪,占據了一個小鎮。他們槍擊酒吧,威協居民,並將警長攆走。鎮長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下,隻有發電報給州長,要求派遊騎兵來恢複公共秩序。州長同意了,並告訴他這隊遊騎兵會在第二天乘火車來。
第二天,鎮長親自去接駕,令他不敢相信的是,隻到了一位遊騎兵。
“還有其他的隊伍呢?”這位鎮長問。
“沒有其他人了。”這位遊騎兵回答。
“一位遊騎兵如何處理這大幫的土匪呢?”這位鎮長氣憤的問。
“好了,這裏不是隻有‘一’幫土匪嗎?”這位遊騎兵說。
這個傳說並不見得是百分之百的真事,但它根據的是一個事實:不到一百位的遊騎兵,保衛著整個德克薩斯州。盡管一位遊騎兵單獨執行任務,也從不感到對方的人多,他會看情況決定自己該怎樣做。他會平靜地激發和組織那些喪膽的民眾,並引導執法人員采取行動。他們所遭遇的狀況幾乎全是極度危險的,但遊騎兵習慣於領導別人出生入死。有這類的事實,才會產生我們剛才說的這個故事,以及像《寂寞的遊騎兵》這類的長篇小說。
知道自己會成功領導者如何能為這麼多人的生活、工作、或是一家資本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負起責任?領導者如何能為國家前途,甚至是整個人類的未來負責?領導者又如何領導成千、甚至是數百萬的男女完成某些事業。領導者在從事這些偉大任務時,似乎毫無恐懼和猶豫,他們是從哪裏得到這樣堅強的自信心?
一本有關領導學的美國空軍訓練手冊上說:“一個不能說服自己相信他能作好所賦予的任務的人,不會有自信。”
這句話一點不假,你要知道你能做好某件事,然後你才有自信去做。但事實上,你也有失敗的可能。所以,問題就在:在你還沒有嚐試做一件事以前,你如何知道你一定會成功?
李梅將軍將美國戰略空軍發展成一支前所未有的強大武力,後來他又擔任過空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他隻是一位三十歲的空軍上尉,職務是B—十七轟炸機的領航員。正式說來,他領導的隻是自己一個人:五年以後,他就升到少將,領導著數千人。他不但要為這些人的生命和福礻氏負責,而且也要為影響戰爭結果的重大任務負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李梅以上校大隊長的身分被派到歐洲作戰。在李梅抵達以前,轟炸作戰的成果糟透了,這是德軍集中猛烈防空炮火對付轟炸機的結果。
那些老資格的轟炸機人員告訴李梅說:“你無法直線平飛幾秒鍾,要是勉強這樣做,你一定被打下來。”
當時的轟炸機必須緩慢的直線平飛,精確的選定瞄準點,計算好風向、風速,然後丟下炸彈,才能命中目標,這段時間至少要十五秒,不然,炸彈就絕不可能擊中目標。
李梅注意到飛機的損失,同時也注意到轟炸成果。由於成果太糟,轟炸機就不得不為同一個目標來回兩三趟。
沒多久他下達一項新命令:“每架飛機在丟炸彈以前,必須直線平飛十分鍾。”有些專家對他提出警告,他這樣做也許會使全軍覆滅。李梅雖然是將專家的話聽在耳中,心中卻肯定自己是對的。
實施以後,炸彈果然都能精確的命中目標,雖然平均每次任務損失的飛機數量增加,但摧毀目標和損失飛機的比率卻大量下降了(因為不用再為同一目標來回兩三趟)。後來,李梅因此升了準將。
兩年以後,李梅又以少將的身分派到太平洋戰區,領導B—29轟炸機對日本作戰。B—29是值得一談的機種。它是以“超級空中堡壘”為設計構想,各種角度都有火力可以掩護;它的四具馬力強大的引擎,可以飛到任何防空炮火射擊不到的高度;精密的壓力艙和供氧係統,再加上其他的設備,可說是當時最理想的高空轟炸機。
性能優越,造價當然昂貴。因此,陸軍航空隊總司令艾諾德將軍告訴李梅,對待B—29轟炸機,千萬不能像對待其他造價較便宜的飛機一樣。艾諾德認為,不管是在作戰或平時飛行,隻要有一架B—29遭到損失,都應舉行一次特別調查。他告訴李梅,處理每架B—29損失的態度,要像海軍處理一艘航空母艦或主力艦的損失一樣鄭重。
李梅開始展開對日本的轟炸作戰。轟炸成果糟透了。問題當然不是出在日本的防空炮火上;
問題是在風的切變:B—二九飛行高度的風勢,和低空飛行時完全不一樣。對炸彈至目標的影響時間也比低空為長,準確度因此很難控製——他們會擊中任何地方,就是炸不到目標。
—李梅研究這種情形,並聽取幕僚人員和實際作戰機員的建議,然後自己作成決定。他下令將機上所有艙和氧氣設備全部拆除,並命令將防護炮拆走,沒有炮,當然也就不用帶炮手。
減少了這些裝備和人員以後,就可以帶更多的炸彈;然後他命令他屬下的B—二九飛行高度不得超過七千英尺——而不是原來的二萬九千英尺。
那些專家又警告李梅做錯了。他們就這樣做會弄得全軍覆滅。同時他們說,放著花了大筆經費製造的高空設備和防護火器不用,讓機員去冒生命危險,艾諾德會撤換他的職務。
李梅要機員在七千英尺投彈的命令的確有效,對日本所造成的災難大得難以形容。他所達成的戰果遠超過空軍史上任何一個戰役。
不要小看小成功是什麼使李梅敢作這樣冒險的決定?為什麼他有這麼大的勇氣和自信?在前不久,他才隻指揮一個大隊,再往前推溯不久,他所指揮的隻是他自己一個人,他哪來這麼大的自信心?
毫無疑問,李梅在下達這項命令以前,就知道他會成功,是什麼想法使他相信自己會成功?
有句老話說:“沒有比成功更能導致成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成功會製造成功;成功的人會變得更成功。換句話說,你在過去成功,就會有更大的機會在未來得到成功。
但在你沒成功以前,你如何達到成功呢?這就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沒有蛋就不會生雞,但沒有雞又哪來蛋?
幸運的是,你可以在一次大成功前,先得到一些小成功。不要小看小成功,對培養自信心,這些小成功和大成功同樣的重要。因此,你能在做某方麵的事時先贏得一些小勝利,你就會培養出一種心理:自信能完成更大的事情。
很多領袖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他們由於領導的團體越來越大,得到成功的次數越來越多,而培養出自信和自尊。每前進一步,他們相信自己會成功的信心就增加一點。正如我們所見到的,這種認為自己會成功的信心,乃是培養自信的要件;而自信又是成功的必需條件。
一般人都會這樣想:這些領導者在工作上有發展,是因為他們在每件事上累積的技術經驗和生產知識。不過,在如今這種技術專門化的年代,你不可能在你的工作上樣樣精通。這是說,培養你的自信比專門知識更為重要。
在企業界有個很好的例子
約翰·史考利,他在百事可樂做得很成功,後來擔任蘋果電腦公司總裁,也幹得非常出色。雖然電腦和軟性飲料的產品性質完全不同,但史考利仍然在兩種上都做得非常成功。
隨時做好當領導者的準備
不幸的是,有很多人卻沒有這種領導大團體的訓練機會。有的人有此能力,卻因為太受上司重視,無法離開現職;有的人終生懷才不遇,直到事業生涯的末期才受到重用。因此,他們必須隨時作好當領導者的準備——不管他們是否領導過較小的團體。
現在我們舉一個例子,我們可以看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艾森豪威爾被選為美國總統以前,他的確已有過領導大團體的經驗。但是在他成為將軍以前,他卻缺少某些一般人認為重要的經曆。
直到1940年,艾森豪威爾還隻是一名中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雖然多次請求派到海外作戰,但在整個大戰中,他隻是在國內訓練部隊,連戰爭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時間,他擔任的是各種不同的參謀職務。他在參謀工作上極受上級的重視,使他簡直對改派指揮職已完全絕望。
1941年,艾森豪威爾升上校,調到參謀本部,直接在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下麵服務。馬歇爾接連升他兩級,升到了少將。一年以後,他完成了歐洲盟軍聯合作戰計劃,馬歇爾派他到倫敦擔任歐洲戰區司令。在他指揮聯軍在北非作戰的一年後,他就成為進攻歐洲大陸的聯軍統帥,最後他升到了五星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