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台風預防和監測(1)(2 / 3)

颶風,造成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州至少1300人死亡,逾千億美元損失,是1928年以來影響美國最嚴重的颶風。

主動出擊幹預台風

人工影響台風,目的是利用人類製造的擾動,達到全麵改造台風的目的。

如用飛機在台風適當部位大量播撒碘化銀等催化劑,使台風內部能量重新分布,以減弱台風的風速;在經常產生台風的洋麵上鋪上一層化學薄膜,以抑製海水蒸發,切斷台風的能量供應,使台風不易生成、發展;利用衛星導引大氣輻射,改變大氣溫度分布,減小台風內部的溫度差異,也就減小了氣壓差,因而風速將會減弱。更大膽的想法是,用核爆炸改變台風路徑。但這是一條不能嚐試的途徑,因為需要沒有任何早期輻射和後期汙染的核武器,還需要核爆炸有足夠大的能量。

美國進行人工影響台風的第一個計劃是“卷雲計劃”,並於1947年10月13日進行了第一次台風改造試驗,用碘化銀對台風進行催化。當時沒有進行有效的試驗記錄,因此沒有取得有用的結果。第二次試驗是1960年製訂的“狂飆風計劃”,希望通過改變台風中心附近能量的分布規律,達到使台風風速減小的目的。此計劃對幾次台風進行碘化銀播撒,通過催化降水使風暴減弱,但最終沒有得到一致的結果。到1983年,此計劃宣告失敗,黯然結束,這也使美國的台風研究計劃不被重視長達10年之久。

整個計劃失敗的重要原因在於,在熱帶海域生成的台風係統沒有太多過冷水滴,不滿足播雲的基本要求。

雖然削弱台風試驗失敗了,但研究人員獲得了執行穿越台風任務的氣象偵察飛機,稱為“颶風獵人”。這種現在仍然在使用的飛機配備有常規探測儀器和多種先進儀器,如多普勒雷達、下投式測風探空儀等。觀測證實了台風內沒有太多過冷水滴,此外還發現有的台風具有內、外眼牆的雙眼牆結構。

我國台灣地區於2002年8月開展了“追風計劃”,研究人員借助偵查飛機飛行到台風周圍上空,通過投擲GPS下投式測風探空儀獲取台風環境大氣資料。針對“追風計劃”所得資料的評估結果顯示,它可以將美國氣象局、美國海軍及日本氣象廳全球預報模式24—72小時台風路徑預報精度提高20%。

現階段,世界上許多氣象研究中心正在想方設法將台風觀測資料輸入複雜的數值模式中,把台風“搬”到實驗室中進行研究,目標是獲得準確的台風路徑、台風強度和台風降雨的預報。遺憾的是,許多台風演變的突變過程和細致結構並沒有被成功模擬出來,包括一些突變路徑和已經發現的雙眼牆結構。因而,要達到科學家提出的利用數值模式找到台風的軟肋,並施加小的擾動影響(如播雲和改變海麵蒸發等),從而全麵改造台風的目標,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麵對強大的台風,人們隻能選擇逃避。

怎樣預防和監測台風

掌握台風來臨前有哪些征兆

了解並掌握台風來臨前的預兆,是減少或避免台風災害的一種有效手段。

那麼,台風來臨前都有哪些預兆呢?

1.海鳴的出現

台風來臨的前兩三天,在沿海地區可以聽到嗡嗡聲,如遠處飛機聲響的海鳴。隨著聲響的不斷增強,說明了台風正在逐步接近。憑借這個預兆,漁民可以事先采取相應的防台風措施,效果非常好。

2.有巨大的湧浪出現在海麵上

長浪又叫做湧浪。海麵經常在台風尚在遠處時就會產生人所能見的湧浪,從台風中心傳播出來的這類特殊海浪,其浪頂是圓的,浪頭並不高,一般高度隻有一兩米,浪頭與浪頭之間的距離比普通海浪的尖頂間距、短距離的海浪要長很多。長浪看上去會給人以渾圓之感,其行進節拍緩慢,聲音沉重,以70—80千米/小時的速度傳播。這種浪在逐漸靠近海岸時,會轉變成滾滾的碎浪奔騰而來。長浪越來越猛是台風在靠近的預兆。

3.有大群落在船上趕也趕不走的疲憊海鳥

當台風即將來臨時,感受到台風氣息的大群海鳥為了免受台風威脅,會紛紛從台風中心逃離開來,日夜兼程地朝著遠離台風的陸地飛去。如果有漁船出海,這些疲憊不堪的海鳥群就會歇在船的甲板上,倘使有人對其進行驅逐,它們也不會離去,這是大台風將要來臨的預兆。

4.高雲與驟雨的出現

在台風最外圍是呈白色羽毛狀或馬尾狀的卷雲,如果我們看到某方向出現這種形狀的雲,並漸漸增厚,形成密度較高的卷層雲,並伴有忽落忽停的驟雨,便可以此判斷可能有台風正在漸漸接近。

5.雷雨停止

在沿海地區的夏季,雷雨時常發生,若忽然雷雨停止,則預示可能有台風臨近。

6.能見度良好

在台風來臨前的兩三天,能見度會比平時高很多,遠處景致皆能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