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熱帶風暴和熱帶氣旋的名稱使用都必須經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同意。受某一風暴嚴重影響的國家可以向世界氣象組織申請,要求刪除那個名字。名字一旦刪除,至少10年內不準再使用這個名字。風暴發生地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國可以選一個新名字代替刪除掉的名字,但是必須與刪除的名字使用同一個字母、同一種性別和同一種語言。
如果名字引起混淆,即使沒有新名字替代刪除的名字,也不再使用。1954年和1965年的“卡羅爾”和1968年的“埃德娜”由於這種原因已不再使用。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颶風中不再使用的名字有“安德魯(1992)”“卡米爾(1969)”“喬治(1998)”“吉爾伯特(1988)”“雨果(1989)”“米切(1998)”“奧帕爾(1995)”和“羅克珊(1995)”等。
圍繞大氣擾動的空氣開始旋轉(北半球按逆時針方向)、風速超過每小時38英裏(61千米)時,就進行命名,這時已成為熱帶風暴,勢力加劇後會轉為颶風。名字沒改,隻是把熱帶氣旋改為颶風。
台風警報方案
20世紀40年代末期,隻有當熱帶氣旋靠近大洋航線時,人們才能發現熱帶氣旋,發出熱帶氣旋警報,那時飛機幾乎不在洲際航線飛行,也很少在浩瀚的海洋上空飛行。例如,開發得最好的北大西洋航線是美國紐約或加拿大蒙特利爾和英國倫敦之間的航線,中途可在加拿大拉布拉多城或紐芬蘭、冰島或愛爾蘭島、蘇格蘭的普雷斯特維克加油。
飛機的儀器設備一直在改進,飛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樣,氣象學家就可以不斷使用安全飛行的飛機報告天氣狀況,特別是雲底和雲頂的高度。在飛機軍事基地,如果想要知道飛機是否在某種天氣狀況適合起飛和著陸,通常讓一個飛行員飛行,查看區域範圍內的天氣狀況。當然,飛行員不會故意飛進雷雨雲中。20世紀40年代的飛機比30年代的飛機要強大、牢固,發動機功能也比30年代的先進,所以穿越風暴飛行不會像從前那樣危險。
到1945年,美國海軍和陸軍空勤人員在熱帶氣旋行進路徑上穿越氣旋,記錄儀器上的數據,供氣象學家研究氣象係統的結構。現在,飛機仍然執行科學任務,飛進颶風和台風中。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定期派飛機進入颶風和其他惡劣氣象係統,做科學研究。美國是唯一定期派飛機穿越颶風來監測颶風的國家。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使用自己的兩架“WP—3D型”飛機和空軍預備隊的幾架“WC—130型”飛機。“WP—3D型”飛機是由曾用於反潛巡邏的“洛克希德P—3C型”飛機改裝而成的,“WC—130型”飛機是從“洛克希德C—130型”運輸飛機改裝的。兩種飛機都配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WP—3D型”飛機有8個機組人員和供10位科學家工作的工作區。飛機機頭和機身尾部裝有雷達,機尾裝有多普勒雷達和其他儀器,來測量溫度、氣壓、風速和風向以及濕度。雷達也測量水滴和冰晶體的大小和密度,它們把搜集的數據和顯示風暴結構的圖像發送給邁阿密的颶風中心。
飛機能夠投下降落傘攜帶的無線電探空儀,搜集測量數據,通過無線電傳給地麵颶風中心。飛機也裝備了投入海洋的浮標,叫做“空中可消耗海水測溫儀係統”(AXBT)的浮標也能通過無線電傳播數據。
氣象衛星
當然,執行任務的飛機不能確定風暴的位置,但是可以確定預測的風暴方向。衛星可以早期預測大氣擾動。第一顆氣象衛星是電視紅外線觀測衛星(TI鄄ROS),它是在1960年4月發射的,幾天之內就把距離澳大利亞布裏斯班800英裏(1287千米)處即將發生的台風圖像發送給地麵。電視紅外線觀測衛星現在叫國家海洋和大氣衛星,現在仍在使用。衛星儀器對可見光和紅外線感覺靈敏,可以掃描1864英裏(3000千米)寬、1.2英裏(2千米)高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