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貿易與農業:美國的進出口貿易遭到了“卡特裏娜”的重創。以載貨噸位計,位於風暴眼的南路易斯安那碼頭排名世界第五、美國第一,而路易斯安那州的5個主要碼頭也擔負著全美1/4以上的水運出口,該州也是美國穀類作物最大的出口中轉站,有40%的穀物通過這裏流向國際市場。由於運輸能力遭到了破壞,對美國2005年的GDP產生了短期影響。“卡特裏娜”颶風還對美國中西部的“玉米帶”造成了不利影響。美國出口的玉米、大豆和小麥,大多數都是通過密西西比河,運送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港口。運輸能力的破壞對農民和穀物加工商都造成損害。
(3)觀光、航空業與賭場:美國航空產業在“9·11”事件之後財務就相當吃緊,石油價格的上漲又導致航空業成本大幅提高。“卡特裏娜”颶風摧毀了墨西哥灣地區大多數機場。新奧爾良市是美國主要的觀光城市,航線占美國國內線比重不輕,颶風所造成的航班取消,使得航空業受到進一步的打擊。“卡特裏娜”颶風發生後兩星期,泛美航空與西北航空同時於2005年9月14日宣布進入破產保護。
“卡特裏娜”颶風也給墨西哥灣沿岸的很多賭場帶來了沉重打擊。暴風雨引發的洪水衝垮了墨西哥灣碼頭邊及岸邊的眾多賭場設施。
拉斯維加斯的哈拉娛樂公司在新奧爾良市的一家大型賭場和位於比洛克西和加佛港的兩家賭場被衝垮。
此外,美國政府對“卡特裏娜”颶風所造成的緊急困難的救助、後續醫療、失業、教育與房屋等支出,超過1000億美元。1000億美元雖占美國年度政府預算2.5萬億的4%,比重尚輕,然而美國財務赤字連續幾年不斷擴大,2004年財政赤字為4120億美元,布什政府原希望在2005年改善財政赤字至3330億美元,但是“卡特裏娜”颶風所造成的1000億美元支出,使得2005年美國財政赤字惡化了30%。
4.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卡特裏娜”災難與其他災難的區別在於,它不僅僅是一個地區性的災難。
美國在世界經濟上處於龍頭地位,“卡特裏娜”颶風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撼動了世界經濟的神經。
(1)對世界石油價格產生短期影響。因“卡特裏娜”颶風嚴重地損壞了美國最重要的能源基礎設施和美國主要的海運通道,而“灣區海岸帶”占美國煉油能力的17%和每天原油運輸量的1/4,美國從沙特阿拉伯進口的原油大部分經過路易斯安那州,所以颶風“卡特裏娜”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最主要還是在油價方麵。颶風發生後兩天,墨西哥灣的石油日產量減少了1.328百萬桶,天然氣的日產量則減少了72.48億立方英尺/日(2億立方米/日),墨西哥灣約有85%的石油生產與72.5%的天然氣生產都因颶風而暫停,石油與天然氣減少產量分別占全球1.7%與2.8%。
縱觀2005年的前幾年,全球石油供需一直相當吃緊,2001—2004年,全球每日供給僅微幅地大於需求,供需結算後平均僅有數十萬桶的多餘供給,僅占全球石油總需求的0.1%—1%。在全球石油供需相當吃緊的情況下,若全球供給有0.1%—1%受到影響時,就會造成供不應求,對價格的影響程度更大。本次颶風在發生後對全球石油產量產生1.7%的衝擊,其影響可謂相當大。
(2)間接影響不能忽視。盡管從宏觀經濟方麵來看,雖然“卡特裏娜”給美國經濟帶來的損失不會傷及其“筋骨”,但其間接影響不容忽視。因美國經濟的強大,有“美國打噴嚏,全球患感冒”一說。美國政府因為災區重建進一步增加了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使美元進一步走跌,彙率市場動蕩對全球經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間接影響。
加爾維斯頓悲劇
如果以喪生人數為測量標準的話,在美國曆史上損失最慘痛的熱帶氣旋是在1900年從8月27日持續到9月15日的那一次,但是破壞的時間隻幾小時。
這次風暴在加勒比海形成,穿過墨西哥灣,9月8日到達得克薩斯州的加爾維斯頓。風速達到每小時77英裏(124千米),陣風風速達到每小時120英裏(193千米)。它看上去不是最猛烈的颶風,但是跟多數颶風一樣,它帶來了風暴潮,正是颶風帶來的雨水造成大部分的破壞。
加爾維斯頓是位於加爾維斯頓島的一個港口,現在是旅遊勝地。加爾維斯島把加爾維斯灣和墨西哥灣分開。加爾維斯頓寬3英裏(5千米),平均高度在海平麵4.5英尺(1.4米),島嶼最高點在海平麵8.7英尺(2.6米)。1900年加爾維斯頓有將近4萬人口,那裏經濟繁榮,美國2/3的棉花作物和大量的糧食作物都在那裏運營。
當時,美國氣象局已經發出風暴即將來臨的警報,但是加爾維斯頓市民沒有太在意。9月8日星期日黎明時分,大風呼叫,暴雨傾瀉,氣壓也隨之迅速下降。一些人離開島嶼,另一些人在市中心大樓裏躲避風雨,但是有許多人早晨在海邊徘徊,對衝向海岸的巨大激浪感到很驚奇。接近中午,風以每小時50英裏(80千米)的速度猛烈地吹,開始由北風轉為東風,這有利於風暴潮的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