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
大風是指風力大到足以危害農業生產及其他經濟建設的風。我國氣象部門以平均風力達到或超過6級或瞬時風力達到或超過8級作為發布大風預報的標準。
大風所造成的災害是多方麵的,對工交、農林、牧漁業都有影響,尤其對農業生產危害最大。春季的大風,可加速土壤水分的蒸發,加劇幹旱的威脅;幹鬆的土壤,遇到大風時,表土易被吹走,形成風蝕,風速越大,耕土被侵蝕越嚴重,以致播下的種子暴露,或連同表土一起被刮走。當風速減弱時,被刮起的沙塵中較大的沙礫便沉降堆積,埋沒農田幼苗,長此以往,農田就會變得荒蕪。在我國西北和華南濱海地區,就有這種沙荒地分布和蔓延。夏季的大風,常使作物倒伏或稈折。秋季的大風能落作物和果樹的果實。冬季的大風“白毛風”(牧區7級以上的大風夾雪),常把畜群吹散,使其迷途凍死或餓死。
防範風災的措施
植樹造林營造農田護田林網。在風沙危害地區營造防沙林、固沙林,在濱海地區營造防風林等。在林帶的保護下,可改善農田的生態環境,減小風速,風蝕和流沙可被控製,從而防止大風對作物的危害。
築防風障、打防風牆、挖防風坑等。建造這些小型防風工程,可以減弱風力,阻擋風沙。
合理采取農業技術措施。選育抗風的作物品種、對高稈作物培土、保護植被和鎮壓土壤等,都能起到一定的防風效果。
龍卷風
龍卷風是什麼
龍卷風是一種具有垂直軸並伴隨極大風速的空氣旋渦。龍卷風是從高厚積雨雲的底部伸出一個“象鼻狀”的雲柱,雲柱有的到達地麵或水麵,有的卻時伸時縮,掛在空中,當雲柱伸達地麵或水麵時,能吸起大量的沙塵或水柱,在大陸上的叫陸龍卷,在海洋上的叫海龍卷。
龍卷風中心氣壓很低,可達400百帕,有時甚至低至200百帕,由於龍卷風內外具有這樣大的氣壓差,可以頓時狂風大作,風速可達100—200米/秒,因此破壞力極大,可以毀壞農作物,掀翻車輛,摧毀建築物等,造成極大災害。例如,1981年5月15日12時20分至13時10分,在距河北省淶水縣城西北5千米的山坡上,發生了一次強龍卷風,行程4千米。將長達60米的水泥石砌圍牆吹倒,將12間鋼筋水泥結構的庫房全部掀掉,許多瓦片被卷上天空,拋到幾百米的遠處,所幸當時庫房內沒有護管人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龍卷風的形成與監測
龍卷風在我國各地都有出現,多出現在夏季6—9月。因為此時高溫高濕,大氣層很不穩定,積雨雲發展旺盛。在積雨雲內存在劇烈的上升氣流或下沉氣流,升降氣流間產生強大的旋轉切變作用,形成氣渦;當氣渦的旋轉軸垂直向下伸展時,就形成了龍卷風。龍卷風多集中在我國東半部地區。南方多於北方,平原多於山地。
因為龍卷風是一種小範圍、短時間的突然而劇烈的天氣現象,所以用固定位置的探測儀器很難對龍卷風進行準確的觀測預報。氣象衛星的出現給龍卷風預報增添了新的探測工具,尤其是用同步衛星拍攝的雲層照片,在監視龍卷風的發生上起著重大作用。
衛星晝夜都能觀測,並且可以看到更小的目標。如果把衛星和雷達結合起來,就能連續觀察龍卷風的變化,可在龍卷風發生前半小時發布警告。
洪水
1995年10月,颶風“奧帕爾”越過墨西哥和美國佛羅裏達州,造成大約40億美元的損失。造成巨大破壞的不是風,而是颶風引發的洪水。從這一點上來看,“奧帕爾”是典型的颶風。
熱帶氣旋帶來的傾盆大雨會引發洪水,因為短時間內大量降雨遠遠超過了平時的降雨量,這樣自然界排水係統排除不了這麼多的雨水。
因為,通常當雨水落到地麵上時,多數的水滲透到土壤裏,這樣水積蓄在淺表層。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返回到空氣中。一些水通過土壤上升到地表,從地表蒸發掉。其餘的繼續下滲,到達能夠阻止液體滲透的岩層或密實的泥土,水就這樣聚集在這一地土層之上。地麵的水流和地表的溪流、河流融彙到一起,形成排除多餘水的排水係統。然而,如果雨量很大,一些水就會形成地麵徑流而流過地表。因為水滴會衝擊土壤顆粒,在地表麵形成薄薄的密實的土層,這樣水就更難以垂直排到土壤中。
在48小時內降水達到20英寸(508毫米)或以上時,自然界排水係統就失去作用。1994年7月,熱帶風暴“阿爾伯特”在美國佐治亞州一些地區帶來24英寸(610毫米)的降雨,在佐治亞州、亞拉巴馬州和佛羅裏達州形成洪水,這三個州被宣布為全國受災地區。1993年10月,熱帶風暴“弗洛”帶來的降雨引發了泥石流,菲律賓呂宋島的200多戶人家被埋葬在泥石流中。1998年的颶風“米切”是最近幾年襲擊加勒比海和中美洲的最猛烈的颶風,颶風帶來的降雨造成很多人死亡。颶風“米切”在一些地區每天有12—24英寸(305—610毫米)的降水。風暴持續的6天中降水量高達75英寸(1905毫米)。